5月19日下午,2023年春季学期“广播电视前沿系列讲座”开讲。本场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沉浸式全息影像中心协办,以“数字浪潮下影视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从‘看见她’到‘成为她’”为主题,国家一级演员、全国三八红旗手颜丹晨老师主讲。颜丹晨老师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数字化迅速发展背景下的行业现状,并探讨了真人演员应如何在影视作品中进行角色的塑造。许多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来到现场聆听此次讲座。
颜丹晨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96级明星班,曾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童牛奖,出道二十余年,她塑造的角色特点各异,深得观众喜欢,无论是《宝莲灯》的“最美嫦娥”还是电影《李保国》中的“贤妻郭素萍”,颜丹晨始终用天分和努力在自己钟爱的演艺事业中定义和更新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在讲座的开始,颜丹晨从“AI虚拟演员是否能够代替真人演员”这一问题出发,通过AI马斯克与AI乔布斯的对谈辩论视频,直观、生动地向同学们地展示出数字技术驱动下的人工智能表演,并从其面部表情、语言表达、互动样态等方面对于虚拟角色的表演进行了分析与解读。颜丹晨表示,当前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工智能的表演成为了现实,比如虚拟数字人柳夜熙就已经在短视频平台的短剧表演中不断尝试角色的塑造,但这一类表演目前还停留在对于真人表演的模仿阶段,尤其是在无台词表演中眼神、表情、肢体动作的把握上,以及对手戏的互动中,依然无法达到真人演员的情感表达。
紧接着,颜丹晨结合自己的从业经历,从“真人演员的角色塑造”这一角度出发,详细讲述了影视表演中角色塑造的四个维度:“看见她” 、“理解她”、 “塑造她”、 “成为她”。颜丹晨认为,文艺必须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演员面对角色时,首先要能在生活中看见她,而后去理解,将本人的“小我”隐藏于角色背后,真正做到一切为角色服务。此外,颜丹晨围绕自己在电影《李保国》和电视剧《北方大地》中部分表演片段的分享与剖析,向同学们阐释了演员在现场即兴创作中的碰撞,以及演员间的相互成就是AI虚拟演员所无法比拟的重要法宝。
颜丹晨表示,数字虚拟角色是现代数字化科技的产物,它的存在和发展主要依靠着技术的更新和应用,但表演艺术真正体现的核心价值并不是技术层面的简单呈现,而是艺术表演作品的情感和审美表达。颜丹晨的悉心讲解不仅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演员在影视作品表演中对于角色再创造的心路历程,同时也为同学们日后的作品创作提供了多角度的方法与思路。
最后,沈嘉熠教授就无台词表演与颜丹晨展开对话交流,沈嘉熠教授认为,无论表演通过何种媒介何种形式生成,其创作的本质和真谛都是相通的。沉浸式全息影像创新研究中心的联席主任顾况坤老师也从机器视觉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当下AI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科学,距离成为艺术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人演员塑造角色可以从“看见她”到“成为她”,但AI人工智能的表演目前还停留在“想办法模仿她”的阶段。巩晓亮副教授提出,我们现在接受的信息都是被数据平台的算法所投喂,从信息茧房的角度提醒同学们要培养自己个性化的审美认知。
沈嘉熠教授在讲座上与嘉宾对话
全息影像中心联席主任顾况珅现场发言讨论
巩晓亮副教授现场发言讨论
现场同学提问
讲座尾声,颜丹晨针对现场提问做出了耐心而又全面的回答,并在与老师同学们的亲切交流中表示,先进的科技手段能够丰富表演的艺术形态,但一部作品的好坏仍取决于演员对角色人物的塑造和演绎;同时,颜丹晨叮嘱同学们对科技要怀有敬畏之心,对表演要永远抱有虔诚之态,鼓励大家在未来的创作中能够呈现出更有意义的优秀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