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2025年传播学院校庆学术报告系列讲座(一)

发布时间:2025-10-11浏览次数:10

卞冬磊海报.jpg

讲座主题

理解“论文”:学术写作的形式逻辑


主讲人

卞冬磊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报刊史、媒介理论。


主讲内容

学术写作有很多难点,但第一步应该是对现代论文的形式有所掌握,如此方能事半功倍。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其形式基本固定,大概可以分成如下几个段落:标题(摘要)、缘起与问题、文献综述、材料与方法、经验分析或研究发现、理论对话、结论与讨论。形式背后是思维的流动,每一个段落都有存在的理由。因此,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论文的形式逻辑有一种全局性的理解。


时间

10月14日 13:00


地点

传播学院212报告厅


钱春莲海报.jpg

讲座主题

数智时代中国早期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智能重塑


主讲人

钱春莲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副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访问学者。近两年聚焦于数智时代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变革,出版专著两部,担任上海电影局审片委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青年编剧项目评委,中国高等院校影视教育学会香港电影委员会理事,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


主讲内容

立足数智时代,中国早期电影的跨文化传播路径与策略都有了全新的发展机遇。首先,从明星文化代码的智能化重构维度出发,探索智能技术在重塑早期电影跨文化传播中的多样化潜力。其次,智能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中国早期电影的数字化修复与内容创新。当然,智能技术对于中国早期电影跨文化传播的推进还面临着技术工具性与艺术主体性的博弈,必须尽快建立起具有知识图谱特性的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数据库生态系统。


时间

10月15日 13:00-14:30


地点

传播学院212报告厅


刘弢海报.jpg

讲座主题

生成式蒙太奇:AI驱动的镜头组接


主讲人

刘弢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电影局电影审委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影视理论研究,关注数字影像、AI 介入剪辑与跨媒介叙事,在《学术界》《东岳论丛》《新闻大学》《当代电影》《现代出版》等CSSCI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著有《幻像的视觉秩序——电影认知符号学概论》,出版长篇小说《难为情》《新青年卡卡》,文学统筹央视电视剧《青春无极限》等。


主讲内容

这是一场给“内容生意人”的分享。过去剪辑靠手艺和经验,如今我们用生成式蒙太奇,让AI一边“长画面”、一边“挑镜头”,把生成与组接做成同一套流程。核心做法是把“该不该切、什么时候切”变成可计算的信号:语义到位、节奏转折、注意力漂移;再加一条风控线,避免过度剪切和语义断裂。报告将现场拆解一条可复用的“内容流水线”。最后,我们会给出校企联合试点与课程转化的路径,让技术直接变成可执行的产能。


时间

10月15日14:30-16:00


地点

传播学院212报告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