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四力,促提升 | 传播学院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作品展(十六)

发布时间:2025-11-04浏览次数:10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5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大学生暑期“四力”实践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同学们到各区融媒体中心所属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出版物采编岗位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要对你们参加暑期“四力”实践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你们能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暑期,你们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极参与,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成长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将对你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院院长 王峰


冉艾琳同学实践作品

        冉艾琳同学,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2级新闻专业本科生。此次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中,在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产品部部门担任小红书编辑。

一、采写作品

学完就 “开挂”?静安融媒学员作品,藏着你没见过的工运与城景


二、小红书编辑作品

花young市集空降静安!玩法全攻略✅

大暑降“薯”!麦麦喊你半价吃薯条啦

夜游攻略|静安9家博物馆夜场清单+活动

航海王痛楼来了|整整两层!速冲!

静安非遗活动上新!0元速冲!

静安8月看展清单,神仙展览一网打尽!

超绝der亲子免费公益课!想要的说

瓦到了0元宝藏公益课!亲子党速冲✅

带娃快来!静安免费手作课上新

体验感拉满!0元手作课拯救周末

书展说拜拜?这份好玩清单在说嗨嗨!

(以上为小红书编辑作品,详情请见链接:)


冉艾琳同学实习心得

        在静安区融媒体中心产品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是我新闻学学习过程中的一次重要实践。我的岗位是小红书编辑,主要负责平台图文稿件的撰写和海报制作,同时参与客户端的稿件写作、排版和直播幕后工作;日常还承担账号评论监测、数据整理和活动资料处理等任务。这段经历不仅让我积累了实操经验,也让我更加体会到新闻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在内容创作方面,我共参与20余篇稿件的产出,其中有一半由我独立完成。从信息整理、文案撰写到图片设计,再到发布后的互动观察,每个环节都锻炼了我对受众心理的把握和表达方式的调整。小红书用户注重真实感和生活化,因此我在写作中更加重视细节和语言的亲和力,同时坚持真实性与客观性的新闻专业素养。可以说,这是一次不断磨炼“笔力”的过程,让我学会如何用简洁、准确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传递价值。

        在参与客户端稿件与直播工作的过程中,我体会到新闻传播并不仅仅是“写好一篇稿子”。一场看似简单的直播,背后是多个岗位紧密协作、实时应变的结果。排版、推送、互动等细节,都需要团队配合完成。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脑力”的体现不仅在于独立思考,更在于能在复杂环境中迅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与他人形成合力。

        日常的数据整理与评论监测,则让我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受众的重要性。阅读量的变化、评论区的反馈、转发的热度,都提醒我新闻传播必须以受众为中心,唯有真正理解受众,内容才能发挥作用。这不仅是对“眼力”的锻炼,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新闻工作者应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

        此外,我在实习中也逐渐明白了“脚力”的含义。即便大部分工作在线上完成,但要想写出有温度的稿件,就不能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我在选题时不断去了解受众日常关心的议题,去接触更丰富的社会信息。正是这些看似“绕远路”的过程,让内容更有针对性,也更贴近生活。

        回望这段实习,我最大的感悟是:课堂上学到的新闻学理论,只有放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真正“活”起来。比如,写作课上讲的“真实性与逻辑性”,在小红书文案里依旧不可或缺;媒介融合课程中的“跨平台传播”,在客户端和直播的配合中得到了直观体现;而数据分析与受众意识的训练,则在评论监测和问卷整理中得到了具体应用。

        这两个月的锻炼,让我在写作、观察、思考和行动四个方面都得到了成长。无论是脚力的实践意识,眼力的观察能力,脑力的思考深度,还是笔力的表达水平,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作为新闻学子,我更加明白新闻传播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工作,更是一份有责任感的职业。

        今后我将继续在学习和实践中锤炼自己,把课堂所学与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努力成长为一名既有专业素养,又能适应新时代媒介环境的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