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札记 | 每一步,都努力走在热爱里

发布时间:2021-03-09浏览次数:2193

按语:

        2020年9月-20211月,19级本科新闻和18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与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由陈红梅老师主讲。两门课程分别以2篇和1篇独立采写的新闻报道作品作为平时作业, 以学期采写札记和心得作为期末结课作业。

        经任课教师推荐, 从2021年1月起,本专栏陆续刊发两门课程的部分结课作业“采写札记”,讲述新闻采写背后的故事,也希望能给有志于新闻学习的同学们一些借鉴和思考。

每一步,都努力走在热爱里

19新闻 李梦迪

        记得九月份第一次上陈老师的新闻与采访写作课的时候,老师推荐了很多的媒体公众号和app,建议我们养成每天都读新闻的习惯。自己在赞叹那些记者能够完整清晰的把新闻事件用文字呈现出来的同时,更多的是觉得自己这学期要独立完成两篇报道的采写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刚进入新闻系的时候一直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但是在老师和学长以及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这学期顺利完成了蛋壳公寓爆雷和出租屋起火两个选题的新闻采写,在实践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报道与记录的事情

1.任何满足了新闻价值要求的线索都是平等的

九月份和十月份的时候一直焦虑着找不到可以做成新闻的选题,当时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找到大线索,而错过了很多值得写的选题。新闻报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有些敏感的话题或者有争议的话题确实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阅读量,但是这并不代表有些生活中的问题和在某一群体中产生影响的选题没有写的价值。记得当时看到李昂和芷若的第一篇作业的时候,很深的感受到一些看起来很小的选题,只要用心去做,也可以挖掘出它背后的价值。

2.善于利用社交媒体寻找线索

新闻报道的关键点之一是时效性,所以我们应从就近原则出发,尽可能多的从上海市内发生的各种事情中寻找选题。

首先是微博的同城热搜榜和一些媒体的官方微博如上海发布、看看新闻魔都眼等,尤其需要注意这些微博的评论区,因为有网友会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反映在这些媒体的微博评论区,可以在此找寻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线索。其次是上海市内各媒体的官方公众号,如上海发布、澎湃新闻、新民晚报等,这些官媒会发布很多上海市内的新闻,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线索,对于这类线索我们在报道时要尽可能多的挖掘增量信息。这里印象特别深的是史承杰关于女孩跳河事件的报道,阅读了红星新闻和他的报道之后,可以明显的感受到他在提供增量信息的同时,把事件更加详细的、明了的讲出来了。所以我们是可以跟官媒竞争的,因为相对于官方媒体,我们不用过多考虑报道所能带来的流量与关注度,没有这些杂念之后,反而可以静下心好好做新闻。最后我们也要好好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本地微博,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或者发生某种事情之后,第一时间反映和寻求帮助的地方是自己的社交网络圈,所以我们在社交媒体中也可以找到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3.在采访之前要对线索进行理解与梳理

       在采访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找到的线索进行梳理与了解。写新闻实质上就是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清晰明了的讲给大家,前提就是自己真正的、彻底的对事件有了了解。如果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线索,比如上海市出台了某一项新规,那么我们首先要对新规的原文内容进行阅读,确保自己充分的理解相关内容;如果是一些社会性问题,如我所做的蛋壳公寓爆雷事件,首先需要对蛋壳公寓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解;其次是通过在社交媒体和维权群上进行观察,去发现目前租客遇到的具体的和普遍性的问题……“人们头脑中偏见的根源,往往是来自于无知,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得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越容易形成强烈的单纯判断。”

我认为用“上帝视角”这个词可以很形象的概括出在进行采访之前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状态——从全局上把握了事件的各个部分,对事件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具有了一定的“专家性”。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入到对选题的采访环节。

二、沟通:“采访是一种抵达”

        回顾自己和同学们这学期做新闻采写的经历,我认为整个新闻采写过程中,采访是最有趣也最有挑战性的一个环节。因为采访是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下一个采访对象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说出怎样的话。因此,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我们要做充足的准备。

        1.进行大量的采访,确定采访对象

       一个好的采访对象可以提供一篇报道的灵魂。这学期的第一篇报道其实是朱炳仁铜展的报道,这篇报道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非遗传承问题,需要采访到朱炳仁并且获取故事和大量的细节,但是由于对方是经常被媒体采访的,所以我采访的问题他基本都是用官方话语回答的,这就导致我的报道写出来是非常空洞的。而在做蛋壳公寓的报道的时候,黄小姐是一个非常配合的采访对象,给我提供了充足的细节。由此,一个好的采访对象对新闻报道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可以先大量的采访,在大面积的采访中,通过对方的语气、热情程度等方面确定谁是我们可以后期深入采访的对象。

        2.善于倾听,搭建信任关系

       “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才是文艺”。第一次见到黄小姐的时候是在蛋壳公司,她当时因为找不到解决办法急哭了,我走过去拉了拉她的手。后来我们加了微信,一开始我并不确定她是否可以成为深入采访的对象,所以初期的聊天更多是我在关心她问题解决的进展,并互相分享了很多生活日常和心情。在聊天过程中搭建了信任关系,她知道我是新闻系的学生,我知道她是医院的护士。这里涉及一个身份问题,我认为如果是比较平常的话题,是完全可以告知对方我们的记者身份的,这样其实会加速信任关系的构建,而且符合新闻伦理的要求;但如果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或者在跟政府部门打交道的时候,就尽量避免公开自己的身份,这样更容易采访到我们需要的信息。在整理采访资料的时候我发现其实很多故事细节就在我和黄小姐聊天的过程中表达出来了。就像欣宁做的非虚构报道,她同奶奶相处了一整天,写作的过程中相处一天的所观察到的细节是报道的核心。所以在深入采访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摒弃功利性,以聊天的方式采访,做到两颗心灵之间的碰撞,这样才能在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获知我们需要的信息。

        3.是记者,但也只是记者

       我们以记者自称,很多时候都会嫉恶如仇、愤世嫉俗,渴望得知真相,帮助弱者维护权益;但我们更要谨记的是,我们只是记者,我们手里握着的是笔,最大程度的讲出事情的来龙去脉是第一位的,我们只能用报道推动事情被关注、被解决。采访蛋壳租客的时候,很多次都处于崩溃的边缘。当他们特别信任自己的把细节、经历、问题告诉我的时候,我感到更多的是难过与无助——我同情他们的遭遇,但又深知自己的报道做出来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一个成熟的记者不是在卖弄自己的情绪,而应该恰如其分的切换自己的身份,既可以做局中人,又可以冷静的做旁观者。

        三、书写:相信文字的力量,冷静的背后是温情

        在寻找选题、进行采访都结束之后,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也是我们能否把自己掌握到的信息清晰的讲述给读者的关键。一直很喜欢冰点的文笔风格,冰点以非虚构报道为主,而这些故事大多都是悲剧性的,可是冰点呈现出来的报道却是十分冷静客观,但是这些冷静的文字背后,可以感受到记者跳动的心。

        1.确定写作类型和写作目的,进而构建写作框架

       在开始写作之前,需要先确定自己的报道类型——现象报道、深度报道、非虚构报道等。报道类型的确立要根据我们的事件本身和掌握到的信息与故事,确定了写作类型之后,要根据写作类型进而确定自己的写作目的。自己是想呈现出一个完整的现场或事件,还是想通过报道推动事情的解决等。确立写作目的有利于我们分清报道的主次,从而在写作的时候更加顺畅。

       确定了写作类型与目的之后,需要在整理自己掌握的信息的基础上构建我们报道的大体框架。报道主要分为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怎么构建,每一部分呈现什么主题,每一个主题下用哪一采访对象的信息,每一个采访对象提供的信息中选用哪一部分贴合主题的、有细节的、生动的部分等。在大体确立了框架之后,可以先大致设定主标题与副标题,写作完成之后通过通篇的阅读与完善进而去修改我们的标题。

        2.冷静与热情

       “记者提供的是事实,不是情绪”。在写作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客观冷静,要遵守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在报道中避免情感色彩的出现。记得陈老师说过,“记者不会在报道中出现”,我们要站在全局上去写报道,即使在事件中善恶双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作为记者,我们只能去客观呈现事实。在保持客观冷静的同时,还需要热情。一方面,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报道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新闻写作要努力一气呵成,新闻报道可以有无数次的修改,但是我认为“写出来”只有一次。如果断断续续去写初稿,且不说自己对信息的记忆能保留多少,持续时间越久我们写作的热情越低,而且报道的时效性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写作完成之后,要自己先去修改完善,再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最终呈现出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

        四、总结:“媒体是在提供光亮,照向黑暗之处”

        进入新闻系的第一个学期,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寻找线索、在上海各个地方进行采访、熬夜写稿子、大家互相提建议、在老师和学长那里一次一次的修改、最终定稿推送……在这一过程中的收获很难用一篇心得体会完全概括出来,但他们会内化成自己的经验与能力,在今后的采写过程中发挥作用。做新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虽然很难很累,但是可以用自己的报道帮助到别人,可以多少探入这个社会不那么光鲜的地方,会让自己有很大的成就感。不管毕业之后能否进入媒体工作,在自己的大学时代能够有这样的机会体会做记者的感觉,体会文字的力量,已经让自己觉得很幸运了。

最后用李海鹏在《大地孤独闪光》中的一段话做结,“在做新闻的年代,我见过很多让人难过的事,也懂得了这个国家的辽阔和复杂,那感受恰如每次出差坐在飞机舷窗边俯瞰大地时看到它在孤独闪光。山河是孤独的,国家是不会说话的,人民也喑哑无声”。希望今后的每一天,都可以走在自己的热爱里,努力成为一名好记者,用报道探知黑暗处。


李梦迪新闻采写作品:

“交了房租仍被赶”  蛋壳年付租客进退两难

https://mp.weixin.qq.com/s/HqFzDyF4IS6o4046T6KsOw

四平路瑞康小区内一出租屋起火,事故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https://mp.weixin.qq.com/s/Conf9BilYFe2bb53_R0R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