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的样子”系列视频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联合“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共同制作。视频以上海学习平台“党员的样子”征文为脚本,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视频新闻报道》和《创意新闻工作坊》两门课程组织学生拍摄、制作完成。此次活动是传播学院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党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是传播学院学习、践行马新观,参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国内十二所高校新闻学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众力、筹众智、开新局,以讲话精神为指引,“重返历史现场: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事业寻根之旅”的系列活动。
2002年,20岁的郭琴从老家甘肃来到上海。和所有从千里之外的农村山区来城市谋生的外来务工者一样,上海这个大都市对于她来说,没有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玫瑰色幻想,有的只是复杂的现实环境所给予的一道道重击。不熟悉道路、不会乘坐地铁、听不懂上海话,这些我们所熟知的,对于郭琴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
进入家政行业是机缘巧合。2008年,她成为一名单亲妈妈,养家糊口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身上。经别人的介绍,郭琴进入了上海好帮手社区服务发展中心,开始做起家政。一来入行门槛适合她的能力,二来工作时间相对灵活自由,这对于家中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小孩的郭琴来说,是崭新的生活。这一做,就做到了儿子13岁的年纪。
“做家政可不仅仅是做家务、烧饭那么简单。”关于自己的工作,郭琴有讲不完的故事。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家政行业门槛低,愿意吃苦不怕累的就能干。诚然,扫地拖地不难,但难就难在“人心”难得。刚开始上门做活时候,郭琴以为恪守本分,认真完成雇主交代的任务,诚心诚意便能赢得尊重。殊不知,刻板印象与歧视时时存在。有一次,她在雇主家干活,中途想上洗手间,遭到雇主拒绝,让她去楼下物业的厕所。初来乍到的郭琴大受打击,“感觉自己受到了歧视。”
做家政最需要时间的锤炼和口碑的积累,苦尽甘来才是常态。无论经历了什么,踏实的品质一直跟着郭琴。别人能做的她能做得更好,别人不愿做的她毫不懈怠。
有位老人因为尾骨手术没做好,伤口处化脓发炎,开了个鸭蛋大的洞,落下十余年的病痛。郭琴接手以来,每天中午11点去为老人清理脓血、更换纱布。接着去做菜。老人最爱吃郭琴炒的白菜。
此外,她经常去给一位曾经是全国劳模的老三八红旗手义务服务,为她按摩腰背,给她烧菜做饭,更多的是陪伴,听她诉说回忆。老人听力不太好,郭琴跟她讲话总要凑到她耳朵边,而老人自己也很配合的在郭琴俯身时候把耳朵转向她,这俨然已成为一种习惯。
从零到一,一传十,十传百,这条路越走越顺利。2016、2018、2019年浦东新区金牌家政员,上海家政·千名优秀家政员,2018年度上海市金牌家政员,2020年长三角金牌家政员,一张张荣誉证书见证着郭琴的优秀。从业十三年来,她一共服务过100多个家庭,其中有60多位老人,包括5位百岁老人,年龄最高的有105岁。
尽管获得如此多的荣誉,郭琴仍然坚持思想与专业上的学习。奔波一天后,回到家,吃过晚饭,郭琴会坐在床边,打开手机刷学习强国。她给自己定了个小目标,每天都要在学习强国上拿到60分以上。2020年年底,她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说起最骄傲的一件事,郭琴说:“那就是每天戴着党徽去上班!”
制作 | 丁欣雨 陈是 刘欣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