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中国大地,每个角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动人的中国故事。好的中国故事,既能直面时代,又能情暖人心。在融媒体时代,作为传媒行业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发挥多媒体技术特长和自身专业优势,聚焦生动事例,增强文化传播亲和力,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用声音记录平凡中的伟大,致敬点滴中的不朽。2021年12月21日上午,20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节目主持概论》结课作业——“最美中国故事”演讲顺利开展。同学们以多样的视角体察社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生动丰富的细节演说心目中的最美中国故事。现挑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唐艺馨: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唐艺馨同学通过自己跨文化交际比赛的经历,讲述了许渊冲先生以语言为载体,把中华之美转化为世界之美,传达中国意境与中国胸怀的故事以及“七一勋章获得者”瞿独伊先生在开国大典上用俄语播报“新中国成立”, 向世界展示中国声音、中国力量与中国自信的故事。面对外国学者“未来还有什么中国故事可讲?”的提问,她自信地回答:“In China, in this massive and ancient land, there are lots ofstories to tell. But also,in this young and vibrant country, we are creating our own story!”
杨智博:做好自己——书写最美中国故事
杨智博同学讲述了华东师大封校期间的抗疫故事。通过讲述老师坚持线上教学、食堂阿姨制作免费爱心午餐、同学们有序排队检测核酸等细节展现了师大人临危不惧、井然有序、听从指挥的抗疫图景。他说:“两千多名师生被迫滞留在校内,他们不能回家见到爸爸妈妈,见到自己的孩子,见到自己的爱人。但他们没有一丝抱怨,因为每个人都清楚只有听从指挥,管好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石俣:肩负讲述使命,传播中国故事
石俣同学的演讲并未讲述别人的故事,而是以“我”为主角,述说了自己作为一名故事讲述者的动人经历。从饰演鼓浪屿战役中牺牲的271团团长,到创作故事剧本《我和我的老朋友们》,再到摇身一变化为屈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讲述者。他认为,最美中国故事就是每一位愿意扎根在生活里,永远充满热血和热情的讲述者们的故事。
姚佳滢: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的主角
从“内卷和躺平”的视角切入,姚佳滢同学在演讲中串联起不同岗位的人们不甘平凡,与生活抗争到底的故事。不论是为了六块五毛钱的配送费而在风雨中奔波的外卖小哥,还是坚守在抗疫一线早出晚归的社区工作人员,他们从来不曾向生活低过头。她说:“我们也许是生活中的甲乙丙丁,但每个人都是中国故事的主角。
杨沁怡:阳光照在喀喇昆仑
作为一名从西藏边境服役归来的军人,杨沁怡同学饱含热泪地讲述了高原之上,自己与战友们驻守祖国边疆,抵抗恶劣环境,守卫五星红旗的真实经历。她说:“就是在这海拔5100米的山巅之上,那幅鲜红的党旗山高高矗立,直面着侵略者贪婪的目光。那是战士们的信仰,它指引我们守护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就算是死,我们也要让红旗永远屹立在喀喇昆仑之上!”
最后,陈虹老师就本次结课作业作了总结,对同学们在演讲中的话语设计、手势动作以及背景PPT的制作给予了指导。她认为,“讲好中国故事”要从细微之处入手,不仅要“重逻辑”,更要“有情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业本领,增强讲述的感染力,使中国故事深入人心。同学们从生活中选择故事素材,借助多媒体工具,创新讲述形式,凸显细节画面,加强情绪共振,让更多人感受日常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