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试管妈妈:爱与痛的边缘

发布时间:2023-01-11浏览次数:506

按语

本学期,21级本科新闻和20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2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2022年830日,大鱼拿着验孕试纸独自躲进了家里的卫生间,这是她完成胚胎移植的第7天。一般试管婴儿的囊胚被成功植入母体后,大约7-10天方可被验孕棒或验孕试纸检验出来,家人让我别急着测,但我实在忍不住。测的时候也不敢告诉他们,怕希望会落空。将试纸浸入尿液后,大鱼把手机屏幕色彩调成了黑白模式,以便仔细辨认测试结果。摄像头缓缓对准到试纸T区的那一瞬间,她惊喜地发现手机画面里显现出一道浅浅的灰色——等了3年,她终于要当妈妈了。

大鱼移植第78天的验孕试纸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俗称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的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促排、取卵、体外受精、培育、移植等环节。20215月发表的《柳叶刀中国女性生殖、孕产妇、新生儿、儿童和青少年健康特邀重大报告》显示,2007-2020年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从12%升至18%。对存在生育障碍又渴望新生命的家庭而言,试管婴儿宛如一根救命稻草。目前,我国每年体外受精周期数约为90万例,更有部分单身女性前往海外国家进行试管。大鱼的身后站着一个庞大的试管妈妈群体,她们或愁容满面或满目期待地涌入诊室,辗转在科室走廊、座椅、候诊室、打针室与手术室间。这群准妈妈用促排和移植的次数给自己命名,最终成功怀孕时,她们的自称由“xx升级为生殖科毕业生

        选择试管婴儿是女性对自己身体功能性作用的一次审视,从摆脱不育的耻感到下定决心成为母亲,她们不断推翻、重建对母亲这一身份的认识。比起自然受孕的女性,生育对她们而言不仅关乎生命的延续,更与其人生体验、家庭幸福与社会目光紧密勾连着。在成为母亲的过程中,她们徘徊在爱与痛的边缘,承担身心的双重煎熬,被现实推着前进。


满腹鱼籽的准妈妈

        在连续多天的练习下,KK已经能够熟练地给自己打促排针了。每晚八点,KK从冰箱中拿出一支普丽康,竖起针管,大拇指和食指扣住针筒刺入皮肤,轻轻推进,回拉针杆,直到针头的药液微微溢出后停止。100多美元一支的促排针,KK已经打了30多针。

KK的促排用药

        促排是试管的必经环节,通常情况下,女性每个月经周期只有一枚优势卵泡能够走向成熟并被排出。而促排能够通过连续一到两周向女性体内注射促性腺激素以获得多个健康卵子,从而增加试管成功的机率。第一次在家独自注射时,KK觉得自己下不去手,举着针筒20分钟都无法扎进小腹的皮肤。随着扎针次数的增加,KK原本白皙的小腹布满了大小不一的淤青,而她也掌握了给自己打针的诀窍:先捏起一块肉,然后迅速将针头垂直扎进去,但推药时必须要慢,倘若推入速度过快,腹部就会有强烈的痛感。

        在注射促排针后的12-24小时,卵巢开始排卵,KK的小腹逐渐鼓起,并伴有坠胀疼痛的症状。大鱼也在打促排针后出现了类似的感受,我就像砧板上的鱼,肚子里装满了我的鱼籽。上海市东方医院生殖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刘长秋在论文《冻卵:法律应该采取怎样的立场和对策》中曾提到,促排卵药物的注射可能引发促排卵者情绪波动、腹胀肠鸣、卵巢区域肿胀等负面反应。成为砧板上的一条鱼,或许是大鱼无意间的自嘲,但这句戏言对这群刚迈入试管第一关的女性却一语成谶。它仿佛一道物化的征兆,向她们预示着未来每一关中命运的随时宰割。

        KK,28岁,2020年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接受了两次宫腹腔镜手术后,KK再次被医生判定为卵巢早衰——女性在40岁之前出现卵巢功能衰竭的症状,从而影响卵子的产生和排出。对于年轻且有生育需求的卵巢早衰患者,医生往往建议其通过体外受精实现妊娠。握着厚厚一沓病历单和治疗药方,尚未婚育的KK感到自己的人生被一道铁幕劈成两半,冷酷地将她隔绝在母亲的大门外,短短几个月内,她突然被剥夺了女性自然诞育生命的特权。在半年多的心理建设后,KK20229月辞职前往美国,与自己的同性伴侣共同开启了全职试管的跋涉之路。

         试管期间,KK被医生要求摄入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但由于自身体质特殊,KK吃完经常出现肠胃酸胀、全身水肿的症状。那段时间我整个人昏昏沉沉的,做事也打不起精神,每每想到要吃碳水就会陷入抑郁。”KK回忆道。伴随着生理不适而来的还有体重的暴增。从2020年末到202212月,KK52公斤长到了63公斤,大臂、腹部、臀部和大腿都开始出现明显的赘肉。我一直对身材很在意,所以长胖对我打击很大。

        同样面临体重激增的还有与KK同龄的大鱼。由于雌激素类药物的刺激,大鱼的体重比一年前增加了16斤,长胖之后从前很多漂亮的衣服都穿不下了,我常常觉得很失落,甚至害怕丈夫会嫌弃我走样的身材。大鱼表示,自己没有设想过试管除了会给女性带来生理上的疼痛,还会影响她们的体态。在体重增长之初,大鱼每天都处于非常忧惧的状态,担心体重秤上的数字会无上限攀升。在与同城试管微信群中相似症状的试管妈妈交流后,她的焦虑才慢慢消散。同城试管群是这群准妈妈的战壕,孕育的热望和不幸将她们绑为一个共同体。在经历身心的变化后,微信群演变为一方共享记忆的天地,大家每天都会在群里讨论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试管进度,而另一群试管毕业的妈妈们则会在群内发送一些试管期间注意事项的科普文章。我发现在做试管和怀孕的过程中,所有的的知识都是我们妈妈主动去吸纳,再自发传播给其他妈妈。但既然社会将生育视为女性最重要的职能,为什么我们没有从小就接受这类宣教呢?大鱼认为,社会在向女性提出要求的同时,应当关注到她们的牺牲并加以安抚,而不是坐视她们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困扰,然后落入焦灼不安的情绪沼泽。

        作为试管的关键步骤,取卵比起促排给女性带来的生理冲击更大。取卵时,医生会将取卵针从试管妈妈的阴道后穹窿进入双侧卵巢,对发育成熟的卵子进行取卵。取卵针的长度约为35厘米,直径约1.2-1.3毫米,为日常打针输液针头的26倍。34岁的小颖形容自己当时取卵差点就要在手术台上过去了。由于小颖选择的私立医院不支持全麻手术,当长长的取卵针刺入小颖体内时,她的眼泪不受控制地倾泻而出。手术全程是不能动的,我望着手术室白色的天花板,咬着牙熬了40分钟。在左侧卵巢取卵时,因为一颗卵子所在的位置不易取出,取卵针直接从小颖的子宫穿过进入卵巢,一根像两支铅笔那么长的针在我的身体里穿行,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种感觉。所幸,小颖的此次手术共取出卵子12颗。正常情况下,一次取卵手术可以取出810个卵子,其数量会随女性的年龄、卵巢情况以及卵泡发育程度有所浮动。南开大学附属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主治医师方祺建议,由于女性的卵巢功能在35岁以后会有较明显的下降,试管妈妈的年龄最好不超过38岁。

        年龄与身体素质是试管妈妈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但40岁的舒雨认为,试管中的每一道关卡都需要运气的加成,即使身体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也可能随时面临失败。第一次取卵时,医生只从舒雨体内取出一枚空卵泡,直到第三次取卵手术后,才一共取出4颗成熟卵子。最终,舒雨的4颗卵子全部培育成功,4枚胚胎中含囊胚1枚,6个月前,她成功分娩了一个健康的男孩。然而,一击即中只属于少数人。我遇到过比我年轻很多的准妈妈,虽然一次取卵20多个,但在培育时胚胎一个都没成功,只能重新促排、取卵,连续打9天促排针,有的甚至是手臂、腹部和臀部一起打。比起她们,我是个幸运的高龄宝妈。舒雨感叹道。

        小颖的痛苦还没有结束。由于取卵后体内雌激素升高,血管通透性增强,血管里的水渗漏到腹腔,小颖开始出现腹水现象。在医生的建议下,小颖在取卵后补充了大量水分。为了排尿,我不停地喝脉动和冬瓜汤,但腹水丝毫没有缓解,我的肚子还是像小山丘一样高。肚子凸起程度最严重时,正常站立的小颖无法看到自己的脚尖。当天,小颖发现自己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重了五斤——“这五斤全部都是水,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一下子能喝五斤水。腹水持续三天后,小颖的腹部肿胀开始消退。取卵一周后,小颖的体形终于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体察妊娠与育儿的艰辛之前,怀孕这件事本身为试管妈妈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撼动。在努力接纳生理的疼痛在她们身体上刻下的印记后,她们又开始面对这场孕育之旅中频现的变化与挫伤。


用身体对抗宿命

        “有一次我晚上做梦,在梦里把宝宝的名字都想好了。但没想到我们的缘分这么浅,它又离开了我。大鱼谈起自己第二次人工流产时的经历时,语气略显哽咽。20201月,25岁的大鱼失去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怀孕六周时,B超未检测到大鱼的孕囊,于是她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了药物流产。当时是自然受孕,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有生育障碍。后来在偶然检查中我才发现自己先天患有输卵管憩室,受孕概率会比常人小一半。在中医院调理身体并积极备孕后,大鱼在随后的一年内未能成功怀孕,她和丈夫便决定前往市立医院进行体外受精。取卵、培育、移植……起初,大鱼认为自己的试管过程十分顺利,好像没有我想象中痛苦。

        在验出怀孕的第五周,大鱼出现了下体流血的症状。在医院进行阴超检查后,医生发现大鱼的子宫内出现了出血点,积血块的大小超过了孕囊。为了保住她的第二个孩子,大鱼开始给自己注射肝素和生长激素。也是在那个时候,我开始出现孕吐反应,每天都吐得很厉害。我以为我的宝宝长得很好,像在向我发出信号,妈妈我挺好的,你别担心。大鱼的喜悦没有维持很久。怀孕第八周时,胎儿被检测出有胎芽、无胎心的状态,医生将其判定为胎停育,建议大鱼尽早终止妊娠。大鱼再一次失去了她的孩子。

大鱼一移胎停时的B

        大鱼关于孕育的一切幻想与希望被两次流产彻底击碎,她甚至丧失了继续试管的勇气。我自身的体质这么差,可能剩下所有冻胚都移植完了我还是无法怀孕。第二次流产之后,我真的想过放弃试管这条路。身心的双重挫败感让大鱼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初衷。备孕两年间,我发现生育变成了一项功利性的任务,像有人在指挥我的身体。我已经找不到最初想成为一名母亲的冲动了。最绝望的时候,大鱼想过和自己的丈夫离婚。有一次我问他,如果我们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你会和我离婚吗?他的回答是,没有孩子我们也会很幸福,但我知道他心里肯定会遗憾。伴侣的情绪支撑成为了大鱼排遣情绪的出口,经过反复思虑,她决定继续试管。我舍不得放弃,因为我真的期待和我爱的人有一个结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的五颗囊胚还在医院冷冻着,我知道我的孩子在等妈妈。大鱼曾清晰地感受过腹中生命与自己的情感联结。从血肉相连到被剥离出自己的身体,短短数周的记忆构成了她和孩子间的私人约定,更成为了大鱼坚持下去的底气。

        KK也表示试管中的不确定性让她感到非常难捱。我像一块漂在海里的浮木。能去哪里、能做到哪一步都是未知的,所有期待可能都会被狠狠摔在地上。取卵后等待结果的几周中,KK的心理由一开始的满怀期望演变为只希望医院能给个痛快。在IVF检测室的座椅上,包括KK在内的试管妈妈们仿佛一批等待审判的犯人,医生的一个摇头、一句否认就可以宣告先前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但与大鱼不同的是,KK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在我和伴侣决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没有回头路的打算。在每一次流泪后,我都能看到自己的飞速成长。”KK把做试管比作升级打怪,打怪的确很痛苦,但在克服无数困难以后,我感觉到成功是一种对我自己身体的肯定。”KK认为,变化是女性的宿命,她们注定要在自身的破碎中跃迁,在打破与重构中进化升级。当女性开始为实现自我而做出抉择时,她们才能成长为更勇敢、更坚定的人,拥抱人生的每一种可能性。

KK促排期间的日程安排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暨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师鹿群表示,试管婴儿单次胚胎移植成功率仅为40%50%左右,部分患者需二次胚胎移植甚至更多次。试管中每一个环节的成功、失败或中止,都牵动着试管妈妈的神经,让她们陷入自我拉锯的漩涡。女性内心最真实的渴望渐渐被唤醒,她们在庞大的生命线中找到自己的坐标,然后做出选择——接受命运的排布,或是继续投身于这场不计成本的赌博,与不确定性对抗到底。

        五年前,28岁的李子风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开始试管。主动向他们出柜后,李子风的父母表示尊重她不婚的选择,但希望李子风能够有一个后代作为未来的陪伴。由于患有卵巢早衰,李子风第一次取出的12颗卵最终只有一颗发育成了囊胚。怀孕五个月时,李子风在产检中查出胎儿患有先天心脏病,不得不选择了引产。李子风的心态在第一次试管失败后发生了巨变。一开始做试管是迫于家庭对我的期待,但后来的尝试全都是我主动选择的。因为我对我的身体、我的命运感到不甘心。怀孕四个月时,李子风开始感觉到腹中的胎动,我躺着的时候能隔着肚皮看到它在里面一动一动的,像小鱼冒泡泡。引产后,李子风发现自己对生育并没有那么抵触,她甚至发现自己一想到自己将来会有一个孩子,就会不自主地开始微笑。她形容那时的自己走火入魔了,在国内屡屡失败后,李子风于20214月来到泰国再次进行试管,一年后生下了一个女孩。从2017年到2022年,她为生个孩子花费了近120万。李子风一直认为,坚持能够抵消所有沉没成本,越是失败,我越是想做。

李子风女儿刚出生时

        为了成为母亲,纵使挣扎于爱与痛的边缘,这群女性依然选择用信念撑起自己的身体抵抗宿命。她们相信生活会因新生的到来而散发光芒,相信奇迹或许下一次就会发生。


被推着进入母亲的角色

        2022年6月,小颖注销了自己在上海经营了七年的公司,开始全职做试管。

        “我没有特别喜欢孩子,现在这个年龄段我会想的问题只有事业。小颖说,平时自己和老公都将重心放在各自的工作上。但我婆婆很急,我平时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念叨,怎么还没有(孩子)。”2020年,小颖在体检筛查中发现自己患有子宫息肉,做完宫腔镜手术后的一年,息肉再次复发。医生告诉小颖,息肉随时会复发,而频繁的手术会损害女性的子宫内膜,因此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应当早做打算。医生的告诫加之婆家的催促倒逼着小颖做出决定。女性身体的各项指标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差,这是事实。我担心现在不生以后会后悔,但一旦开始做试管,就意味着我无法继续打理我的公司。天平一端是自己的生理极限与家庭和谐,另一端是自己辛苦打拼出的一番事业。深思熟虑后,小颖决定妥协。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会选择大学毕业之后就结婚生子。既然早晚都要生,那还不如早点解决,这样我也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忙自己的事业。

        选择放弃工作的还有KK。对于她而言,辞职这件事没有转圜的余地。国家卫生部2003年颁布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规范》明确规定,禁止给单身妇女实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一纸结婚证绊住了KK在国内继续试管的步伐,她将目光转向国外。异地做试管的繁琐程序需要我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可是哪个公司会雇一个经常请假备孕的女职工呢?从公司离职后,KK也经历着心理的落差与沮丧,失去赚钱能力后接踵而来的是自我否定,我觉得自己这么年轻却这么没用。

        当女性下定决心开始做试管,却发现自己无法破除自我实现与母职之间的张力。趟过生育的河流,转身回看,母亲似乎并不是一种本能。她们在自己准妈妈的身份之间来回奔波,独自背负着牺牲带来的矛盾情绪,更要直面日益繁重的经济压力。

        正常情况下,一个完整周期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需要花费3-8万元左右,具体费用会根据选择的代数、地区和医院而有所参差。然而,试管难以保证的成功率为就诊的家庭设下了一道隐形门槛。由于舒雨属于高龄试管妈妈,她一共取了三次卵。重复取卵,也意味着高额花费的产生。根据舒雨的统计,整个试管过程她大约花了10万元。舒雨还是认为自己属于幸运的那一类,我还算顺利的。很多妈妈去做这件事时都抱着最低的预算,但是谁也不能预知以后会发生什么。试管妈妈们屡战屡败的背后,是无形中不断叠加的经济投入。

舒雨试管期间的部分账单

        对于KK这样的女同性恋来说,境外辅助生殖的成本更高。截止到202212月,KK和伴侣在美国已经花费了12多万美金。当时囊胚培育的情况不太好,意味着又要从头再来,心理、身体和经济三重负担已经把我压垮了。”KK说,那几天的自己甚至对试管产生了创伤后应激反应,我想要选择性遗忘那次痛苦的记忆,感觉自己在刻意回避这件事。而在翻越生育资本的大山后,面前出现的的是单独养育孩子的压力。20229月,李子风将6个多月的孩子留在国内和父母同住,自己则搬到泰国,拓宽公司的电商业务。试管加上疫情导致我身边已经没什么流动资金了。我也不想离开我女儿,但为了保障她更好的成长,我只能现在拼命赚钱。李子风表示,自己唯一后悔的是没有为女儿的到来准备充足的物质基础,我不后悔一个人生下她,我现在特别爱她。但我的经济能力要是再强一点就好了。

KK的医药费账单

        相比李子风,小颖对自己产后复出工作的态度更保守。我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了,长期待在家里这种闭塞的感觉让我开始害怕与外界接触,而且我这个年龄还想东山再起也很难了。小颖坦诚地说,自己对于成为一个全职妈妈并不抗拒,但她对家里的经济状况较为担心,试管本来就花了很多积蓄,要是家里多了个宝宝,我肯定不能再吃老本了。谈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小颖表示只能顺其自然走一步看一步吧,没办法。

        穿过座座暗礁,试管妈妈们为成为母亲忙碌着。从她们选择决心试管的那一刻起,身体内那座生物时钟也被拧上了发条,母性的齿轮开始转动。


亲爱的爸妈,亲爱的妈妈

        舒雨在试管的过程中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丈夫的亲密关系。到了我这个年龄,婚姻中最初的激情已经冷却了,我需要一个孩子作为我们之间的情感纽带。舒雨补充道,女性和男性不同,我们真正的朋友会比较稀有。可能中年以后,只有家人能成为我的精神寄托。当生活的底色逐渐在乏味的现实中浮现,舒雨不得不用生育挽留逝去的浪漫。

        而像KK和李子风这样的的同性家庭面临的困境与舒雨不同。在这个没有父亲的世界里,她们不担心维系关系的艰难。考虑到目前社会对于单身生子的包容度,李子风认为她需要为孩子编织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等她大一些了我会告诉她,爱不分性别,只有妈妈们陪伴的生活依然很精彩。

        2020年,新《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单身女性的生育诉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同年7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关于赋予单身女性实施辅助生育技术权利,切实保障女性平等生育权的提案》的答复中提到:我国宪法规定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未对单身女性生育权作出特殊规定。需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单身女性的生育通道被政策打开,却又困于技术的枷锁之中。在国内,尽管非婚生子女的存在被法律所接纳,仿佛总有一条隐秘的线,划分着单身母亲的界限,将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变成一道伪命题。

        在大鱼看来,单身女性的生育需求应当被看见。现在很多家庭都是丧偶式育儿,爸爸的缺位让我觉得女性也可以独立地养育孩子。既然我们有成熟的技术,那是否可以考虑用它去满足更多女性。”KK也发现,自己身边也有单身女性开始思考生育的自由,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当女性纯粹为了成为母亲而诉诸辅助生殖技术,那便是她们握紧自己身体的主宰权、为自己而活的一次尝试。

        2022年221日,北京市医保局宣布将包括试管婴儿在内的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自202311日起,参与2023年度杭州市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城市普惠险)西湖益联保的市民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辅助生育项目报销。近两年来,江西、四川、湖北等城市关于辅助生殖治疗拟纳入医保的声音也从未停止。这为还在迟疑的女性提供了尝试的可能性,也让依然奔波在试管路上的准妈妈们望见了曙光。

        大鱼开始看中医调理自己的身体。等她的子宫内膜恢复到正常厚度后,她将进行第二次胚胎移植。KK正在为第二次促排做准备,等到囊胚数量充足后,她将在旧金山完成第一次移植。小颖的预产期在20238月,最近她开始出现孕吐反应,笑称自己怀了一只活泼的小兔子。无论如何她们都在盼着,那个梦见过多次却素未谋面的小天使,已经摇摇晃晃地踏上了奔向妈妈的路。

小颖孕八周的B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大鱼、KK、小颖、舒雨、李子风均为化名。)


采写 | 21级新闻学 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