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举行2016年本科生教学公开课

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5180

      2016年10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6本科教学公开课活动在传播艺术楼407室举行。本次公开课包括一堂示范性课程和两堂青年教师研讨课。传播学院80多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本次活动由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主持。

      新闻学专业副教授陈红梅老师为师生展示了30分钟的示范性课程:新闻访谈之“提问”。陈红梅老师先介绍了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和假设性提问3种提问类型,之后着重讲述了如何提出冒犯的问题。其间她或援引西方新闻界的经典案例,或拿出中国调查新闻记者的故事,或以反面教材警示,或以正面事例启发,理论与事实穿插交替。当课程中讲到一个西方记者如何用幽默和智慧化解提问的尖锐程度时,课堂上迸发出阵阵笑声。

      传播学院杨海军教授认为陈红梅老师上课发挥自如,激情饱满。通俗的案例帮助同学更好地消化理论,同时杨海军就陈红梅老师的PPT制作和上课语速提了一些建议。

      接下来广告学专业的申琦老师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刘弢老师分别进行20分钟的青年教师研讨课展示。

陈红梅老师正在授课

     大一必修课程《传播学概论》是广告学专业的申琦老师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公开课她的课题是《传播学概论》的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从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和理论诞生的历史背景入手,申琦老师用批判性的眼光分析了传播的直线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她将各个理论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相结合,娓娓道来,又不时地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拉斯韦尔的5W模式没有反馈?”“人类的传播过程只是简单的线性的吗?”申琦老师的学生、传播学院13级广告班董欣悦认为,申老师上课更加井井有条,互动性也更强了。

申琦老师的课程主题是人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

     杨海军教授给予申琦老师“准备充分,层次清晰”的评价,称赞申老师讲课比过去更加从容,启发式的教学也很值得学习,同时他希望申琦老师能加强传播模式的背景以及相互关联的讲解,讲课情绪可以更加高昂。

杨海军教授正在做点评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副教授刘弢老师向师生讲授电影风格化问题。这一主题出自刘弢老师的日常教学课程《电影美学和经典好莱坞》。
刘弢老师从影像的运动和影像的符码两个方面分析了电影风格化问题的来源,辩证地分析了意大利符号学家埃科的理论。接着他详细讲述了默片末期的艺术风格和纯电影美学原则。坐在第一排的路鹏程老师频频点头示意。

正式授课前刘弢老师在与师生交流

      作为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刘弢老师上课风格仿佛带着作家创作时的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受到学生的喜爱。传播学院2015级新闻班汪笑帆说:“听刘老师讲课感觉非常轻松,虽然知识有难度,但听完课后愿意在这方面看更多的东西。”
      传播学院聂欣如教授说,此堂研讨课内容理论上较有深度,已经触及到电影的本质,但美中不足的是课程进程控制得不够好,大量带有哲学意味的理论没有生动的事例支撑,使本科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在控制和深入浅出两方面做得更好。”聂欣如老师给出中肯的建议。

聂欣如教授就刘弢老师课程做点评

      活动最后陈虹副院长总结道,教师们在教学中要走心,要真正地把心放在学生身上。2016本科教学公开课活动在掌声和笑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