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道 | 传播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6-07-01浏览次数:8346

2016年6月22日上午8点半,由传播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筹备已久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论坛”终于在传播学院211会议室揭开神秘面纱。7位选手在陈虹、姜华和潘祥辉三位导师面前就自己的论文进行答辩。双方在学术上的思想碰撞让整个会场充满了学术的气息,让在场的每一位同学不仅了解了身边同学的思想成果,也从三位老师的点评与经验分享中获益匪浅。


【姜华老师、陈虹老师、潘祥辉老师与同学进行思想碰撞】

本次学子论坛共由四个环节组成。分别是:陈虹老师致辞、选手答辩、评委老师经验分享和颁奖。在主持人陆杨婷精彩的开场白后,“2016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论坛”正式来开帷幕。


【主持人介绍论坛流程】

首先进行答辩的是15级研究生冯烨同学。她通过自己的日常积累和文献梳理深入挖掘了二战后日本动画中的机器人所体现的文化意涵,潘祥辉老师提出,如果能在研究中加入更多的数据,譬如每个年代的机器人动画的产量,论文会更具说服力。


【冯烨同学进行论文答辩】


随后同样是15级研究生杜晓玥同学就国内的弹幕文化展开分析论述,分析问题前沿而有趣。姜华老师认为,虽然整篇论文论证清楚,但是有些 “中规中矩”,如若能够通过发现新的角度来分析则会更加完美。


【杜晓月同学进行论文答辩】


本次论坛唯一的本科生谢珺同学是接下来进行答辩的选手,她以《奇葩说》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全媒体环境下网络自制节目制播创新之道。陈虹老师认为谈经验不一定要从“成功”的角度分析,况且“成功”这个定义的界定本身也是因人而异,因此,角度也可以稍微转变。


【谢珺同学展开论述】


14级吴迪同学的论文以媒介情境论为依托对我国微博场景及其社交行为展开论述。陈虹老师希望她能够在问题更加聚焦、研究方法更加专业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能够让论文更加完美。


【吴迪同学答辩进行时】


而后进行答辩的研二的王巍同学的论文就专业性颇强了。她以2015年的外滩踩踏事件为案例,分析了新闻消费主义与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联。潘祥辉老师在赞扬了她的专业性的同时,认为关于新闻专业主义这个“老话题”要想写出新意需要让问题更加聚焦、案例的代表性更加突出。


【王巍同学就论文展开论述】


同样来自14级的研究生吴正楠研究的是电影产业链变革下的全媒体营销策略。潘祥辉老师认为,这篇论文的优点在于全面,不过因为是行业论文,因此有点像研究报告,学理性有待提高。


【吴正楠同学分析她的论文】


最后进行答辩的是15级研究生陈立强同学。他带来了两篇论文,分别是《中国非虚构类畅销书传播模式分析》和《小众图书众筹出版的可行性分析、实践策略及思考》,姜华老师就这两篇产业论文进行了点评,认为对于这些新型模式来说,探究其发展前景也是必要的。


【陈立强同学在阐述论文思路】


在此之后,潘祥辉老师和陈虹老师就整场答辩进行了总结,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解论文写作的方法,几位传播学院的明星评委还将现身说法,分享自己的最新研究进展、动向以及自己多年的学术经验,可以说是干货多多!


【评委老师进行点评】



后,经过紧张的评分环节,几位老师给出了最终的结果:陈立强同学获得了一等奖,冯烨和杜晓玥同学获得了二等奖,王巍、吴正楠、谢珺同学获得了三等奖,其余同学获得了优秀奖。

【2016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