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博士培养方案(2017)

发布时间:2017-06-12浏览次数:812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运用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考和分析当前新闻传播业遇到的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自觉为国家建设和新闻传播业发展而努力的高级专门新闻传播人才。

本专业博士生须具有在新闻传播学科方面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专业博士生熟悉专业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能够站在学术前沿,运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进行创造性研究,在学期间发表具有较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或者形成具有较高质量的实践成果,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略通第二外国语,具有专业的献身精神,为人正派,身心健康,毕业后能较快地独当一面,成为教学和科研或新闻传播单位的专业骨干。

二、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与实务

2.编辑出版与传媒文化研究

3.电影文化传播与理论研究

4.书法文化与传播心理

5. 广告理论与广告史研究

三、学习年限、培养方式与课程

(一)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四年,培养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二)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学位公共课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至少修读6学分;学位基础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学位专业课包括以学科群为单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指向研究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位基础课与学位专业课(必修)课程的学分之和不少于5学分,学位专业课(选修)课程至少选修1门,不少于2学分。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至少应取得15学分。

导师可根据专业培养需求和博士研究生已修读课程的情况,要求博士研究生补修一些先修课程。

(四)考核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与考查。必修课程进行考试,选修课程进行考试或考查。考试成绩按百分制、考查成绩按等级制记分。学位课程学习原则上安排在第一学年,其考试须在博士学位论文开题前完成。

除课程考核以外,博士研究生还须完成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训练、学术活动等环节的考核,上述考核结果不计入总学分,但纳入毕业答辩资格审核范围。

研究伦理和学术规范训练以自学为主,其考核通过网络进行。

院系和指导教师指定各专业的基本文献书目,对博士研究生的基本文献阅读能力进行考核。

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一定次数的学术活动,如本人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等。各类活动的具体要求由院系和导师指导小组确定。

四、科研训练和能力培养训练

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博士研究生应通过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和本人独立承担研究课题等科研活动,掌握科学研究的手段、方法和技能,提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学术水平。提倡和鼓励在校博士研究生申请各种科研基金,加强科研训练。对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课题研究给予专项经费资助,激励博士研究生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学校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提升博士研究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学术成果的能力。

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五、培养环节考核

年度考核。每学年末,博士研究生向导师及指导小组汇报一年来的学习与科研进展,院系、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资格考试。博士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通过后方可参加资格考试,资格考试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开题报告审核。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需要修满规定课程学分,需完成学位论文开题工作。院系和研究生院在第三学期初进行考核。

科研成果要求。

(一)在院或系以上范围内作学术演讲不少于2次;

(二)参加学术讨论或聆听学术报告不少于30次;

(三)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SCIA&HCI收录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2.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文科一级学科权威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3.本人为第一作者、华东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CSSCI收录期刊(含扩展版)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科研成果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提出学位申请。

答辩资格审核。秋季毕业生须在第四学年4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第四学年1031日前进行论文答辩资格审核。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资格审核主要包括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审核、科研成果的审核、学术活动参加情况的审核等。

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博士研究生必须通过院系组织的论文预答辩。院系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听取申请人全面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提出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的意见和建议,并确定申请人可否如期参加答辩。秋季毕业生须在第三学年1210日前,春季毕业生须在第三学年331日前进行论文预答辩。

六、学位论文

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独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应体现前沿性与创新性,应以作者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为主体,反映作者已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在本学科上已掌握了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一般要用至少二年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为保证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导师和院系应注意抓好学位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课题检查、预答辩等环节。

七、专业基本文献阅读书目及拓展阅读书目

1.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 何道宽译.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商务印书馆.

2. [英]戴维•巴特勒著. 赵伯英,孟春译. 媒介社会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 [美]威廉•霍伊尼斯著. 邱凌译. 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英]詹姆斯•库兰(James Curran)()米切尔•古尔维奇(MichaelGurevitch). 杨击译. 大众媒介与社会. 华夏出版社.

5. [美]巴格迪坎. 林珊等译. 传播媒介的垄断. 新华出版社.

6.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 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 华夏出版社.

7. [美]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 麻争旗译. 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 直播.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8. [加]哈罗德•伊尼斯. 传播与帝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 [美]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信息时代三部曲之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张国良. 新媒体与社会变革. 上海人民出版社.

11. 黄匡宇. 电视新闻语言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2. 姚鹤鸣. 传播美学导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3. 丁海安. 电视传播哲学.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4. 张凤铸. 电视声画艺术.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5. 孟建. 网络文化论纲. 新华出版社.

16. 鲁道夫•爱因汉姆. 视觉思维. 四川人民出版社.

17. 刘华蓉. 大众传播与政治. 北京大学出版社.

18. 戴维. 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 新华出版社.

19. 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14.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14. 复旦大学出版社.

21. 道格拉斯•凯尔纳 等. 后现代理论. 中央编译出版社.

22. 詹明信. 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三联书店.

23. 费斯克. 解读大众文化. 南京大学出版社.

24. 王晓明. 在新意识形态的笼罩下:90年代的文学与文化分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5. 欧阳宏生. 电视批评论.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6. 严三九. 媒介经营与管理.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7. 严三九. 新媒体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8. 严三九. 网络传播概论. 化学工业出版社.

29. 郑兴东等. 报纸编辑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0. 刘海贵. 当代新闻采访. 复旦大学出版社.

31. 张骏德. 现代广播电视新闻学. 四川人民出版社.

32. 黄合水. 品牌建设精要. 厦门大学出版社.

33. 丁淦林. 中国新闻事业史. 高教出版社.

34.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

35. 黄旦. 新闻传播学(修订版). 杭州大学出版社.

36.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7. 孙旭培. 华夏传播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播. 人民出版社.

38. 塞弗林等著. 郭镇之译.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

39. 杨海军. 中国古代商业广告史. 河南大学出版社.

40. 杨海军. 中外广告通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41.李普曼. 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