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新雨院长在2017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7-09-15浏览次数:5110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刚刚参加了学校激动人心的开学典礼,又聆听了老院长严三九教授对我们建制年轻却历史悠久的传播学院的介绍,武志勇教授对我们年轻学子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学对自己读书生涯的分享。现在,我也说几句话,表达学院对诸位新同学的期望,以及欢迎。

华师大传播学院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曾经大师荟萃。1925年在大夏大学讲授新闻学的戈公振先生,在192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新闻史专著《中国报学史》,开天辟地,被誉为铸就了中国新闻史研究和新闻理论研究的金鼎,是鼎力之作。从1927到2017,正好九十周年,今天,我们其实还在他开辟的疆土上耕耘。戈公振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救国与启民”,那也是因为九十年前的中国,处于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弱国子民,民族危亡在即。中国的新闻事业一方面要投身于救国之大业,另一方面负有启迪社会和人民之责任。这就是为什么近代以来,一大批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献身中国的报业和新闻业,其中就包括了在大夏学院和光华学院新闻传媒教育筚路蓝缕的先辈们,是他们共同铸就了中国近代新闻史辉煌的开端。回首百年沧桑,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一直是与民族命运同沉浮,与时代精神共呼吸,今天也不例外。

戈公振先生在《中国报学史》中说道:

“盖报纸者,人类思想交通之媒介也。夫社会有机体之组织,报纸之于社会,犹人类维持生命之血,血行停滞,则立陷于死状;思想不交通,则公共意见无由见,而社会不能存在。”

在新媒体的时代,大众传播如何作为人类思想之媒介、社会有机体之活力、公共意见和空间之存在方式,依然是今天的命题和挑战,甚至是最严峻的挑战。九十年前,戈先生汇通古今中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广阔的世界视野描述和界定了中国报业的历史地位。九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新媒体时代又如何来界定和描述新媒体在今天中国的定位、责任与未来?今天的戈公振何在?

诸位今天来到了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传播作为人类思想交通之媒介,就成为你们毕生不能释怀的事业,或者理念,无论将来你们走到哪里、从事什么职业,传播这两个字就如同红字烙在你们的脸上、心中,挥之不去,梦魂萦绕,荣辱与共。你们接受的不是别的,是一份思想、理念和责任的百年传承,明天的戈公振就应该是你们。

今年2月,我在就职讲话中引用了1903年中国留日学生创办著名刊物《浙江潮》发刊词:

二十世纪之大风潮中,或亦有起陆龙蛇挟其气魄以奔入于世界者乎?西望葱龙,碧玉万里,故乡风景,历历心头。我愿我青年之势力,如浙江潮。我青年之气魄,如浙江潮。我青年之声誉,如浙江潮。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已经龙蛇起陆,我们的青年该有怎样的势力、气魄和声誉,为中国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既是我们新闻传播教育的理想和目标,也是在座各位的使命和责任。

另一个时间坐标是1957年的莫斯科大学,年轻的共和国尚不满十岁,毛泽东主席对留苏的大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著名的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这段话大家都熟知了,但是知道当时的同学们是怎么回应主席的吗?他们当场呼喊口号,向主席承诺:“为祖国工作50年!”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熟悉,是吗?是的,“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清华大学标志性的口号,但是,它并不仅仅属于清华。2017年的今天,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早睡早起,在传播学院美丽的樱桃河边跑步晨读,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世界的未来寄托在你们身上。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