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1日下午四点,华东师范大学新闻系全体教师在吕新雨院长、肖洋副院长、陈红梅系主任的主持下于传播学院211会议室召开了新闻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座谈会。会议就两日前新闻学本科专业建设咨询会中专家给出的指导意见进行了商讨并提出相应的实施方案,会议长达两小时。
本次讨论会上,老师们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
第一,课程设置调整。
陈红梅老师提出将原“新闻采访”课更新为“新闻采访与写作”,完成对学生的基础采写的教学任务,将原“新闻写作”课更新为“创意新闻报道”,跟进探索新闻报道的最新发展形式的教学任务,比如非虚构、深度报道等。“新闻摄影”课程传统上侧重于技术面,吕院长指出,一般说的新闻摄影都是技术层面的,但在技术发展快速迭代的背景下,现在的这门课程教学的重点应该在于如何以视觉的形式讲好一个新闻故事,因此,这门课程可以考虑更新为“摄影报道”。
第二,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调整。
目前新闻专业的实训课程包括专业实习和两个暑期必修课程。评审专家指出教学计划中专业实习8学分太多了,陈红梅老师提出可以将专业实习减少为4学分,同时增设“卓越新闻·融媒体中心工作坊实训”4学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擅长在融媒体中心搭载的多个作品导向的工作坊中进行实训,完成工作坊实训任务而获得学分。
目前,新闻专业的融媒体新闻实训坊很丰富,包括赵路平老师主持的智慧与创意实验室和陈红梅老师主持的“新闻+”深度报道实验站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参加。吕新雨院长对此表示了肯定,认为有专业的教师指导学生实训,这样的方式不仅将课程内外结合在了一起,还将课程体系与创新相融合,兼容传统与创新。
第三,如何体现融媒体教学特色。
评审专家指出新闻系给学生提供的选修课缺乏特色,陈红梅老师提出可以从编辑出版、广告和广播电视专业的必修课中分别挑出一组课程作为选修课板块,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和特色性。
会议还重点讨论了如何增强视频报道的教学工作。吕新雨院长认为文字报道和电视报道有很大差别,纯技术教学是不够的,电视报道有摄影美学,镜头的选择等要求。技术是实验室老师教,但广播电视新闻课程要教语法,这个是技术的老师无法完成的。“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学体系需要做出调整,增强课程的实务性,让学生多一点视频报道的训练,也可与SMG合作,让好的师资进课堂,邀请实务的老师带着新闻系的学生出去拍片子,学习用摄影机当笔要怎么做一个新闻。
吕新雨院长指出,虽然我们新闻系的传统是有很强的文字报道功底,但在今天的新媒体时代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加强影像方面的培养。赵路平老师和路鹏程老师可以合作做一些教改,作为课程改革的尝试加强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水平。另外,融媒体中心建成后,将充分利用徐汇、崇明等各个区宣传部来对接资源做报道,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全媒体报道的多面手。
第四,对暑期调研作品进行整合
针对暑期实训课安排的问题,陈红梅老师提到从2015年开始的全媒体调查暑期实践做了很多事情也很有成果,但问题是成果非常散没有整合。应该有一个主题整合起来,一年30个学生,如果可以把学生带的足够好,产出15个深度报道作品,每个作品7-8千字,争取每年这门课能在一个主题下出本书。从2019年开始,要好好策划暑期实习。
另外,为了彰显暑期课程特色,讨论会计划将1学分的暑期课更名为“新闻报道前沿”,2学分的暑期调研改名为“暑期国情调查”。
第五,新闻系必修课及教学大纲的调整
有关必修课的改革,吕新雨院长建议,“新闻心理学”作为一个学科不是很成熟,可以将其放在受众研究的框架下,改名“受众研究”更有合适。“网络传播概论”因为网络传播的概念比较陈旧了,这门课可以更新为“新媒体概论”。把“大众传播研究方法”里的“大众”两个字去掉。必修课必须是相关性非常强的才能放进去,最后让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每一门理论课的定位变清晰。
李海波老师提出了课程的三大版块,可以将“传播研究方法”、“新闻学名著选读”、“受众研究”都纳入史论基础版块,第二是融媒体新闻实务版块,第三是实训课程版块,这样三个版块使课程体系变清晰。
有关学科基础课中经典文化通论课的问题,吕新雨院长表示华师大在人文经典方面的厚度是要保持的,但之后这两门课不仅仅是文学的,更要加强与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经典著作阅读。
第六,利用校内资源发展新闻学系
吕新雨院长表示要在课程体系里体现学院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上的目标诉求,也可以在大纲里体现出卓越新闻计划的努力和过程。赵路平老师提出可以增设网络新闻编辑课程,因为很多学生出去就业是做网站上的新闻编辑工作,但在本科期间却缺乏相关训练。吕院长认为网络新闻编辑课只能通过工作站的方式弥补,找实务的老师可以通过“驻校记者计划”来补充。另外可以依托学校的力量来解决,传播学院可以开编程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学校的通识课里选择大数据学院老师开设的通选课,学校里与新闻系相关的好的课程可以直接用起来。
整个会议过程中,老师们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交流,旨在完善新闻系本科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新闻人才储备军。下午六点,长达两小时的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图/文 连雪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