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东望,峥嵘岁月稠——纪念“保钓统运”五十年研讨会内容集锦

发布时间:2019-09-26浏览次数:6266

9月22日下午,第一场研讨会主题为“‘保钓统一’运动历史见证”,由美国保钓基金会会长高志云主持。

美国保钓基金会会长高志云主持主题一研讨会

五人保钓的零团之一陈治利以“回顾五十年1970-2019”为主题进行发言。分别就“我的出身和成长”、“留学时期的改变”、“参与保钓”、“零团的意义”、“保钓的永续”为主体共五部分,阐述了“保钓”五十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并且最后做出展望:首先中国崛起强大,才能完成台湾统一,才能收回钓鱼台。望自己有生之日在钓鱼台庆祝台湾统一!

五人保钓的零团之一,Meltek合伙人、经纪人陈治利发言

作家、编剧、美国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前总副编辑陈天旋做了关于“现身说法,人在其中——保钓统运五十年的跌宕起伏”的发言。陈天璇老先生从自身参与其中的经历出发,阐述了对保钓统运五十年的个人认识和见证。从最开始作为华侨华人的角色参与保钓,被推选为负责动员华侨的保钓委员会成员,到论及保钓逐步向左转,保钓是一场自发的运动,它的发生和发展都受爱国主义驱动。尤其到了中美解冻阶段,这给保钓运动提供了指引和交流的方便;但进入1976年,保钓统运力量分化,保钓运动明显受挫。特别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时代,中国开发市场的举措冲击了保钓运动中的左翼人士思想。并且台湾问题也一直是保钓所关注的问题,不可否认,海峡两岸至今未能一统,众人的心头郁结。走过这跌宕起伏的五十年,“保钓”运动的回响犹在,不仅在于老保钓一代,更重要的是薪火相传,让年轻的下一代有正确的中国历史文化认识,及有正确的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骄傲与认同。

作家、编剧、美国纽约《美洲华侨日报》前总副编陈天旋发言

“台湾钓鱼台光复会”理事胡卜凯做了主题为“保钓统运的个人证言”的报告,以此来纪念“保钓·统一”运动50年研讨会。胡卜凯老先生的发言重点主要放在“钓运”和“统运”的历史意义和当代意义。“钓运”在历史上的意义是青年人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原则或思想下的呐喊和行动,这是在历朝国家衰弱或败亡时一脉相承的传统。四十多年前,由于国力衰弱,胡卜凯先生自己总结道:“国力衰弱,议和者不得不割地。”并指出邓小平先生搁置钓鱼台议题的做法是具有远见和睿智的举措。四十多年后,中国已经从“和平崛起”进入到“实力立国”,可以从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整体国力等方面证明。指出五十年来,“统运”和“钓运”在因果关系上有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共鸣作用:本质上,用目前流行的话语来说,两者都是五十年来许许多多中国人用不同的方式在追求以及尽一己之力试图实现“中国梦”。

“台湾钓鱼台光复会”理事胡卜凯发言

资深研究员、教授陈赞煌以“我对保钓运动的回顾与展望”为主题进行发言,提到保钓运动让他第一次体验到国土被任意宰割的悲哀。从对美日强权的认知,到对国府的批判,是漫长而曲折的过程。由于李登辉强烈的日本情结,他继任“总统”之后,经过一个世代去中国化的经营,台湾出现了“文化台独”和“天然独”世代。今天审视影响统一台湾的三条件:外国势力、台湾情况和中国实力,我们必须秉持爱国保土情怀,继续和国际霸权争斗,迎接中国复兴之日的到来。

资深研究员、教授陈赞煌发言

钓运女将刘虚心做了题为“海外参与保钓运动的经验与影响”的发言。首先简介了自己的出生背景、父母的背景。1970年保钓运动在美推动,陈述了自己参与加州柏克莱大学的各项保钓活动,参加示威游行、杂志社、话剧演出、主持“中国青年之声”电台节目、参加旧金山侨社的许多活动。表明对收回钓鱼台列岛的看法:取决于中国的强盛,先要和平统一台湾,才能收回钓鱼台列岛;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愿在有生之年看到钓鱼台的收回。

退休银行财务长刘虚心发言


9月22日下午的第二场讨论会主题为“海外‘保钓统一’运动半世纪后的反思与研究”,由钓运后从商的熊建劬主持。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退休教授、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理事长黄哲操以“保钓统一运动的社会基础”为主题,探讨了保钓统一运动发生的原因。这个被周恩来总理赞扬为“海外五四运动"的保钓统一运动,其爆发有四个重要的社会背景:一是台湾基础教育的影响,二是民族主义的呼唤,三是对帝国主义的反抗,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向往。黄哲操先生还强调,五十年前开始的保钓统运,唤醒了中国人民对钓鱼台列岛的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局不负众望,于2012年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钓鱼列岛包括49个岛和岩石在内的领海基点基线坐标表和海图,落实保护钓鱼列岛领海主权,应予称赞。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约克学院退休教授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理事长黄哲操发言

美国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做了题为“海外五四运动”的发言。从自身思想上的冲击方面说起,数十年在台湾的反共教育,到美国后重新认识新中国,发现社会主义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从保卫钓鱼台到保台,促进中国的和平统一,因为钓鱼台属于台湾省宜兰县头城乡,保钓必须保台,台湾不保,如何保钓鱼台?从白色祖国到红色祖国,从反蒋反帝到反美,从保卫世界和平,促进祖国现代化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且提及保钓运动不是失败的,从民间保钓到政府保钓,这就是一种成功。最后强调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保钓的终极目标。

美国华夏政略研究会会长王中平发言

新竹清华大学电机系荣誉教授李雅明以“海外保钓运动半世纪后的反思”为主题进行发言。保钓运动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钓运虽未完全成功,但至少引起中国人民对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重视。钓运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达成两岸的合作与和平统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个目标达成的可能性也日益增加。为了达成两岸和平统一,首先要让台湾民众了解到“台独”必将导致战争,造成台湾民众的严重损失。

新竹清华大学电机系荣誉教授李雅明发言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秘书何玉以“海外‘保钓运动’中的杨振宁”为题进行发言。主要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杨振宁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工作,在石溪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保钓运动。他在致美国总统尼克松及国会议员的公开信运动中,响应保钓组织的号召,捐款签名;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为钓鱼岛问题作证,对美国政府和日本政府都产生了影响;访问祖国大陆之后,在美国各大校园演讲,跟保钓组织互动密切,多次给海外的留学生分析国际局势,阐发自己的中国统一思想,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清华大学图书馆保钓资料收藏研究中心秘书何玉发言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玉山以“论1970年代初中国留美知识分子群体的爱国主义”为题进行发言。发言首先回顾了中国教育史上爱国知识分子群体参政之传统及留学热潮,然后总结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留美知识精英群体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发动“中国统一运动”和反对台独,进而从人生目标的选择、人生目标的实现和延展、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和人生境界四个方面深入发掘了其当代意义。

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玉山发言


9月22日下午的第三场讨论会主题为“钓鱼岛问题的历史与现状”,由老保钓徐守腾主持。

美国佛罗里达州欧美加农场副总裁徐守腾主持主题三研讨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荣誉所长苏纪兰以“钓鱼台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为题进行发言。苏纪兰院士从“钓鱼台群岛及其自然环境和资源”、“钓鱼台群岛海域的自然环境”、“钓鱼台群岛海域的渔业资源”、“钓鱼台群岛海域盆地的油气资源”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以此说明,作为维护主权和权益的一部分,有必要对钓鱼台群岛及其近邻海域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进行充分的研究与分析。

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荣誉所长苏纪兰发言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前所长方明以“‘尖阁列岛’名字的来龙去脉”为题进行发言。方明教授围绕日本为何将钓鱼列岛称作“尖阁列岛”的问题进行解释,以显示其根源反映钓鱼列岛本就属于中国。“尖阁”一词原是在历史上几经周折后被日本借用来命名被台湾渔民称为“尖头诸岛”的钓鱼岛附属岛屿(北、南小岛),即所谓的尖阁群岛。用主岛附属岛屿之名来命名整个列岛是很奇怪的事。国内关于钓鱼岛的许多论述往往认为西方地图关于钓鱼列岛的音译是基于闽南语,方教授的发言显示这些音译是基于法语和古读法,并且由此也可看出钓鱼列岛本就属于中国。

香港科技大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前所长方明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男以“台湾学界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理论蜕变”为题进行发言。自1970年代初期钓鱼岛争端爆发迄今,台湾学界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学术研究发生了明显的理论蜕变。从最初一致坚持“钓鱼岛是台湾附属岛屿,也是中国固有领土”,到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前后,虽然仍坚持上述原则,但在解决方式上拒绝两岸合作。1990年代后期以来,公然出现“钓鱼岛属于台湾、不属于中国”的“台独保钓”论述。进而分别选取丘宏达、马英九和林田富作为不同时代和不同观点的代表,对他们的学术思想进行评析,并结合最近几年台湾学界呈现的新特点,初步勾勒出其理论蜕变的轨迹。

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伟男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甘莅豪以“维基百科全书中的知识合法性:以‘钓鱼岛’条目的主权争论为例”为题进行发言。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全书知识是人类社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法性来源于一系列意识形态操作:假定互联网是民主的,假定民主能够实现公平正义,假定透明能防止操纵,假定群体思维优于个体思维,假定流动性的辞书内容能够克服空间、时间和文化带来的偏见,假定全球网民不分昼夜的编辑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均衡”等等。然而,从文本、用户和平台规则出发,分析英文维基百科中存在主权争议的“钓鱼岛”条目,却可以发现该条目正文整体呈现亲日的特征,编辑社群中亲日网民的编辑次数和数量大大超越了亲中网民,平台设定的管理机制无法对活跃用户的不良编辑行为进行实质监管。整体看来,“钓鱼岛”条目并不能实现知识真正的“全面均衡”。在这个意义上,维基百科全书不仅仅是人类知识储存平台,还是国际话语斗争与协商平台。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甘莅豪发言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裕峯以“保钓精神:有效引领海峡两岸网络舆论场”为题进行发言。面对海峡两岸社会各领域的人际交流日趋紧密,但网民在互联网中依然存在带有偏见的非理性交往的状况。黄裕峯以“心灵契合”作为理论指导,通过挖掘2010年—2018年两岸年度十大新闻议题,探究两岸网络舆论场的最大公约数。最终发现,钓鱼岛主权是两岸网民共同关注且认识趋同的议题,值得从保钓运动中提炼精神,作为连接大陆与港澳台的一种心灵话题。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黄裕峯发言

至此,第一日的学术研讨会顺利结束。

研讨会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