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院党员访谈录系列之 ——传播学院思政辅导员李浩老师

发布时间:2017-10-28浏览次数:6832

李浩老师,传播学院思政辅导员、团委书记、研究生党建指导教师。

从曾经“心向往之”,到如今“安身立命之所在”,丽娃河和樱桃河,潺潺河水,经流不息。他说:“一辈子都会在师大了。”

2006年,李浩老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读博士;2009年,他留校到传播学院任专职辅导员。从丽娃河边到樱桃河畔,从历史系到传播学院,他,成长着、成熟着。十载岁月渐渐地沉淀为一种情怀、一份归属,于是许下一辈子!

对于“爱在师大”,李浩老师说:“那不是空谈,是个人心中对于师大的归属感,是时时刻刻维护师大荣誉的责任心。而作为从事学生思政工作的老师,爱在师大,更体现在爱护学生,努力让他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体现在不固步自封,不断探索思政教育实效性。”

                                        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形成范例

作为传播学院思政辅导员、团委书记、研究生党建工作指导教师,李浩老师的工作量很大,并且任务繁杂;尽管如此,他依然认为每一项工作都尤为重要,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极大部分都与学生息息相关。

李浩老师说,现在,师大之于我,是安身立命之所在。作为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意义已不局限于认真圆满地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新,找到特色之处,形成范例。近年来,我院团委成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今年,我院在第七届“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决赛中获得一等奖,“ECNU井冈情·传院梦”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也获得校团委认可,有幸获评团市委“暑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

党建工作中,李浩老师在学院党委支持领导下,立足学科特色,以服务师生为宗旨,坚持“立足新媒体、凝聚传播人”,将线上推广和线下活动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务实、又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基层党建和党员文化建设活动。研究生党支部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在开展“一带一路”、“勿忘国耻”和“爱在师大”等主题学习月期间,从新闻传播的学科特色出发,基于新媒体研究,利用微信相关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党员进行热点话题和制度建设方面的讨论,在微信平台上推送学院优秀师生党员事迹,有幸获得校“新媒体传播奖”。在师生共同努力下,今年7月,研究生党支部又有幸获得校“先进基层党支部”称号。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本职

李浩老师是传播学院第一位专职辅导员。无论是刚参加工作时的生疏,还是现在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学生事务,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爱护着学生。

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到初步形成舆情监控的长效机制;从刚刚毕业留校工作的博士生,到不断向专家型、学者型努力的专业辅导员……在7年的辅导员经历中,李浩老师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

爱学生是李浩老师坚定的信条,学生们平安、顺利地完成学业是他最大的心愿。学生工作不仅是要处理日常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也要处理学生个人的琐事、学生之间的矛盾以及一些突发状况。在各种突发状况发生时,老师要及时做出正确合适的反应。他说:“学生哪里有需要,我就应该出现在哪里。”虽然工作忙碌而辛苦,但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思想上入党最重要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李浩老师不仅对工作有严格的要求,对学生有热切的关爱,对同学们在入党和党员再教育方面也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他从自身经历谈起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想法,为学生做出人生选择提供参考。

李浩老师在大学期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但是因为最初个人思想认识不够深刻,未能积极主动向组织靠拢;在后来的大学生活中通过不断加深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的崇高与神圣;于是,在行动上他开始积极向组织靠拢,终于在研究生阶段得到组织认可,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说:“递交入党申请书只是在行为上入党,但是,真正的入党是在思想上入党,要严格地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为大家服务,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群众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人云亦云,别人做什么自己就跟着做什么。”

针对同学们提出现在入党比较难的问题,李浩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从两个方面看这个问题,第一,现在每年的名额确实比较少,但是我院的研究生党员比例并不低;第二,作为党组织,在考察同学入党时比较慎重。但是,只要是优秀的同学,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能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同学,能不断付出,在平时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同学,党组织是不会拒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