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下午,传播学院大夏传播讲坛第13期通过腾讯会议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教授结合当下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和新媒体“去主持人化”的背景,同在场的传播学院师生分享了“人工智能背景下的主持传播”。会议由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
高贵武教授从此前央视“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大型网络公益直播以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19主持人大赛”的案例出发,结合自身传播学学术背景对主持和主持人进行了理论化的讨论。他认为,所谓主持传播,是一种实现了大众传播主体的人格化并且在传播过程中体现人际性的大众传播方式,其中人格化、人际性和大众传播是主持传播的重要特点。传播要建立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产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人际关系是被形成的。观众在选择节目进行“注视”的过程,其实质是选择关系的过程。而主持人的形象作为传播效果产生的基础,也对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主持传播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大众传播时代传播与受众之间的界面,人格化的传播主体(特定形象的主持人)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传播变成了人际之间的交互。
对于人工智能,高贵武教授认为,其实质是技术的发展,通过程序化的系统、技巧使得人类的脑力活动得以发展。无论任何职业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任务才能得以完成,即便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仍旧是真正具有知识资本的人能够获得影响力。技术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忧,工具理性可能导致对人的抽象化,并且导致浅表、反智、情绪化和感官主义。理性的人需要合理使用技术,而不是被技术影响,人工智能并不会取代人类的创造力、理解力和情感。
最后,高贵武教授引用马克思的观点,强调面对面交流是实现全面的人性所必需的,要理解人,就必须实际上面对着人,必须面对面地与人来往。因此,要提升人的价值,增加人的权威,“没有人能模仿你,那就是你最受人重视的地方”。高贵武教授还就主播的个人符号与公共性的关系、AI合成主播对播音主持专业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