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RC倒计时|第六届中国电视研究年会
电子屏幕包围之下,我们的生活,生命与文化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闵行
2020年10月24日
议程总体安排表
议程地点安排表
开幕致辞:方奇华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
A1主题演讲
广电研究的进路
8:45——10:30 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主持人
谢欣颖,刘未天
发言人
1. 田秋生,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电视纪录片观念研究的知识社会史取径
2. 姬德强,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平台化时代的电视研究:一种政治经济学的路径
3. 赵瑜,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广电政策研究的路径选择
4.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数字时代的电视研究,一种生态性的路径
5. 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
当前广电研究的困境和趋势:艺术的视角
6.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从省级卫视到视频网站:中国电子媒体的政治经济笔记
圆桌讨论
A2主题论坛1
如何重新思考粉丝与青年文化
10:40——12:30 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个案研究
1. 张世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工于计算的粉丝:饭圈反黑机制及其逻辑
2. 孙曌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回到日常生活:偶像粉丝研究的新范式及其田野验证
3. 肖奉琳,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流动的粉丝与身份认同的建构和解构——以肖战粉丝为例
界外观察
【亲历者视角】
5. 沈逸,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今年国庆,我被粉丝“撞”了一下腰
【先行者视角】
6. 吴筱燕,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内第一篇粉丝组织研究论文的学者
7. 邓维佳,上海外国语大学卓越学院副院长、教授
国内第一本美剧字幕组专著的学者
【学界视角】
8. 李明洁,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9. 王洪喆,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业界视角】
10. 陈西,阿里文娱,用户研究员
11. 季荦怡,Bilibili网站影业工作室,负责人
【智库视角】
12. 张桐,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咨询委员
13. 余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前《观察者网》主编
主持与点评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合法性的政治:粉丝的网络族裔散居及其社会关系
圆桌讨论
A3主题论坛2
网络综艺与当代中国青年文化
13:00——15:30 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主持人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制作人发言
1. 都艳,《我是歌手》总制片、《创造101》总监制
2. 岑俊义,《这!就是对唱》总导演、《中国有嘻哈》、《明日之子》总编剧
3. 陈刚,《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总导演
4. 严敏,《极限挑战》、《说唱新世代》、《德云逗笑社》总导演
5. 宴吉,《乘风破浪的姐姐》总导演
6. 林艳,《忘不了餐厅》总制片
7. 谭晓红,《脱口秀大会》总导演
媒体观察
8. 吴海云,澎湃Sixth Tone首席编辑
9. 马戎戎,《新周刊》副主编
10. 何天平,《影视前哨》主编
圆桌讨论
A3S颁奖典礼
2020当代中国大学生视频文化榜
15:30——16:00 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
主持人
贾涵仪、刘俊尧
平行场次:13:00——15:30
B1电视研究论坛1
电视剧研究
传播学院409教室
主持人
杨阳,《中国电视》期刊编辑
论文提交
1. 赵如涵,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教授
政治寓言与影像误读:《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研究
2. 杨蓥莹,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
悬疑短剧集的类型拓展与后疫情时代的流媒体文化生产
3. 周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中国电视场域的结构变化与文化流动
4. 桂琳,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作为思想实验的心智游戏剧:以美剧《西部世界》为讨论中心
5. 伊丰,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框架理论视域下西藏电视台“民主改革60周年”新闻报道分析
6. 李艳,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国产社会派推理网络剧的类型范式与受众心理解析:从紫金陈小说改编的网络剧热谈起
学者点评
7.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
8. 刘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B2电视研究论坛2
网络综艺
传播学院212教室
主持人
黄广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论文提交
1. 赵乔,哈尔滨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讲师
论当前综艺对流行文化的吸收与塑造
2. 高森,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电视音乐综艺节目“星素互动”模式的快感反思与意义生产
3. 王贻泽,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助理教师
电视真人秀节目模式引进的变革之路
4. 蒋兰心,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乘风破浪的姐姐》:“情动”视野下的女性乌托邦
5. 刘丽颖,河南大学体育学院,讲师
植入广告与电视综艺生产环境变化:基于T卫视S节目的案例考察
学者点评
7. 刘俊,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
8. 徐坤,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系,副教授
平行场次:16:10——18:00
A4主题论坛3
后疫情时代,媒体融合的转向与机遇
传播学院211教室
主持人
陈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个案研究
1. 王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社会与法频道,主任
论案件类节目在西方新媒体平台的流行
2. 燕晓英,上海广播电视台SMG,新闻采编总监
后疫情时代省级电视媒体的生存突围战:融媒体视角
3. 刘梦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前台“后台化”:后疫情时代传统媒体内容形态的网络化转向
观察与评述
【学界视角】
4. 陈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5. 周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6. 洪宇,浙江大学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7. 赵瑜,浙江大学新闻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教授
【业界视角】
8. 叶铁桥,《刺猬公社》创始人、CEO
9. 韩福东,Bilibili网站公共事务总监,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
圆桌讨论
传播学院409教室
论文提交
1. 杨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
情感劳动的抵抗与异化:少女偶像团体粉丝劳动研究
2. 苏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电视学院,助理教师
虚拟粉丝社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3. 刘怡君,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数字经济背景下粉丝的数字劳动:基于易烊千玺粉丝微博的爬虫数据分析
4. 白彦泽,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博士研究生
粉丝“反黑”行为的修辞语境及其权力关系下的数字劳动
学者点评
黄广生,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传播学院409教室
主持人
刘未天
论文提交
1. 程遥,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多重关系构建与幻想:基于《陈情令》CP粉圈层结构和内核机制的研究
2. 魏梦雪,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博士研究生
粉丝同人视频研究:既得影像、礼物经济与作者缺席
3. 刘思琦,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博士研究生
沉迷中游走:同人文迷群的情感动因和消费行为研究
4. 马一平,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走进嗑学:论“嗑文化”的兴起逻辑与圈层传播
学者点评
5. 白玫佳黛,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
6. 余亮,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前《观察者》网主编
平行场次:18:30——20:30
A5主题论坛4
我一定能坚持下去!——青年广电人的希望与坚守
传播学院212教室
主持人
谢欣颖
业界青年自述
1. 周婧怡,中国传媒大学硕士毕业,广电综艺自由职业人
2. 刘俊尧,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唯众传媒节目总导演
3. 符书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上海游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电竞部门俱乐部内容负责人
4. 吕倩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吉术斋戏剧项目制片人
5. 贾涵仪,华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垄上行》栏目主持人
学者与媒体寄语
罗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
吴海云,澎湃Sixth Tone首席编辑
吴畅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