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大咖进课堂 ——胡范铸教授参与《论辩与说服》精品课讨论

发布时间:2017-12-22浏览次数:8348

2017年1213日晚六点,《论辩与说服》精品课第十三讲在第一教学楼343教室按时开讲。此次精品课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前主编、华东师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所所长胡范铸教授进入课堂,与同学们展开批判性对话,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项问题及困惑。

(胡范铸教授、甘莅豪副教授、张虹倩老师进入《论辩与说服》课堂)

传播学院甘莅豪副教授主持了此次课堂对话,对外汉语学院晨辉学者张虹倩老师以及《论辩与说服》课程的数十名同学都积极参与对话。

胡范铸教授以199958日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为引,提出在二十一世纪国与国,尤其是大国之间的突发危机管理到底应该怎么说。通常,面对突发危机主要采取的是政治、经济、军事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大国外交中很多问题不单单是经济等利益问题,更多的是“面子问题”,这个面子关乎于国家尊严,民族尊严。维护面子的最好手段——语言!

(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

      那么如何用语言来捍卫面子呢?胡教授提出要从三个层面展开:谁说,什么时间说,怎么说。首先,最高负责人、最高决策者要承担起话语责任。通过坚定的语言表态维护国家尊严。传统的国家间危机管理形式已经不适用于网络时代,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在几秒钟传遍全球。过去层级上报,总结式发言已不能适应当下的信息传播速率。其次,要及时说。越早设置议程,越具有影响力。越早说,公众越容易形成印象。最后,要学会分头说。一件事件中,不同角色采取不同说话方式,不要一种声音说话。

此外,国家内部发生突发危机事件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要明确国内危机事件本质不是面子问题,而是关乎于社会动员性问题。而作为社会动员性代表问题其要求是实话实话,要老老实实将信息传达给百姓。当下,政府的信用度较低,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路径:第一,设计官方信息公布及发言制度,避免谎言的产生。第二,要选择适当的方法,适当的人来说。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个人也好,不能保证从不出现谎言,但是要寻找适当的方式规避不利面,选择适当的角色协助政府重建公信力。与此同时,政府在应该社会危机时一样需要及时说,但切记要有余地地说。对责任进行切割,而切割责任的最好方式是谴责!政府需要及时表达自我态度,对责任方进行相应谴责,才能让公众感受到政府对其利益的维护,进而公众才愿意选择相信政府。

胡范铸教授还指出我国政府处理国家间突发危机和社会内部突发危机的路还很长。借此,胡教授对在座的同学提出了鼓励,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在日后可以做出自己的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教授与学生交流)

       随后,胡范铸教授与课堂上的同学们进行了互动与交流,鼓励大家积极提问。

徐思虹同学:胡老师刚刚提到什么时间说时,指出政府要越早说越好,但是现在政府不仅是有限的说,而且还压制人民去说,例如删帖现象,不知道老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胡范铸教授回应:对于这位同学的问题我深有同感。通过这个问题我想到我多年前参加的一次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有学者指出现在网上语言非常混乱,用于不规范等。我当时按捺不住就发表了一些想法——网络语言的混乱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不是网民们的胡言乱语,而是商业机构与政府的合谋。你不让人正常说,那么大家就只能乱说。有些意见稍微偏激一点的帖子、文章之类的,一发布立马就会有删帖的可能。但是百度搜索中其实涵盖了很多虚假信息,这些却不能被及时管理、剿灭。为什么呢?荒唐的商业利益、荒唐的政府管理。学术是社会良心的最后阵地,如果这些都有造假,怎么可能营造出一个真实的网络空间呢?此外,大部分中国人都是有良心的,如果能将中国的网民优势转化为国际社会中的民意优势,我们应该利用西方的民主氛围,为中国建立起有利的国际话语空间。政府应该相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如果都不相信人民怎么能谈得上为人民服务呢。看似粗暴的删帖问题,反应出的是不自由背后的各项利益牵扯。我认为诸如删帖这类问题,未来是必然要解决的。中国要真正的走向世界,是需要进行网络管理,但不是以简单的删帖、粗暴的防火墙这些形式,否则就极大遏制了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

朱金晶同学提问到:最近“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很多舆论,一开始有消息说涉及性侵,后来政府出了公告进行了辟谣,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就会很迷惑,到底该信谁,哪些是真的?

胡范铸教授回应:这就是一开始没有准确说,没有及时说所造成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到后来越是要求真相的准确性,这是基本原则。新闻的客观性意味着:第一,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要说;第二,越是重大的事情越要及时说;第二,越是重大的事情越是要全面的说。

(张虹倩老师与同学交流)

      除了有关课程话题的相关讨论,有同学还就升学、工作等问题与张虹倩老师做了交流。

田英豪同学:您是非常年轻的晨辉学者,那倒目前为止在一些人生关键时期,您是怎么做出这些选择的?能否给我提供一些经验?

张虹倩老师回应:我本科的时候很早的就确立了一个未来发展方向,那就是考研。因此,大三一整年是有着明确目标的在备考。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我申请了硕博连读,运气比较好的是,我是最后一届三年制博士研究生,所以整个硕博一共用了五年的时候。一路上,我的目标比较明确,所以一直都是沿着这条路走的。除此之外,我没有找过其他工作。而在最初的时候,家人并不是很支持我这种孤注一掷的选择。但是,我就是破釜沉舟,这样背水一战走到了今天。

(甘莅豪老师总结)

最后,甘莅豪教授对《论辩与说服》精品课程以及专家进课堂活动进行总结。甘老师说道,很多研究都是建立在跨学科背景下。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我们这门跨学科的课程,受到启发,做出可以推动人类进步的研究成果。此外,甘老师对在座的同学们及两位老师到来表达了感谢。

袁帆/文   袁帆 朱金晶 陈灵巧宋天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