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育——传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参加“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第六讲

发布时间:2019-05-17浏览次数:8351

本次讲座承接“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主题,邀请了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郑保卫,为师生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编写背景思路及其理论框架与知识体系的主题内容。该系列将讲座旨在加强当代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了解国情,帮助传播学院学子加强学习,增强作为新闻学子的新闻敏感性与党性原则,争做新时代优秀新闻工作者。

5月14日下午,传播学院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新闻与传播党支部的十余名党员学生和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前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参加“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讲座第六讲。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郑保卫担任主讲嘉宾,此次讲座由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共同参与。

学生在复旦新闻学院合影

郑保卫此次讲座详细为学子们详细介绍凝聚了他与课题组编写组13位成员集体智慧与心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这也是通过他们的密切合作,精心打磨,三易其稿,历时五载的最终成果。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是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编教材,并且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为全国新闻院校师生和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供了规范读本。同样这标志这中国共产党人的新闻舆论观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也是我国马新观最新的代表性成果,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郑保卫担任主讲嘉宾

郑保卫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讲话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二讲》的编写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1.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上的讲话

3.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上的讲话

4.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2.19的讲话指出: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此次讲话也为郑保卫等人修改初稿,提升书稿质量确定了更高的标准。

2016年5月17日的主题,强调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世界,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郑保卫指出这强调我们必须重视中国特色问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还应要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及教材体系,特别是教材建设问题,郑保卫说到习总书记的此次讲话为教材编写确定了更加明确的定位,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新闻思想来阐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要建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要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历史经验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最重要的是证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是符合新闻规律的科学理论

郑保卫指出在中国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任何一个政权的瓦解都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间发生。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且思想防线一旦被公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因此郑保卫在此书中也指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并且对大众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思想培育和引导

郑保卫也为学子们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理论框架,第一讲的绪论,二到四讲的基本原理;五到八讲的工作原则;九到十讲的职业规范;十一到十二讲的实务专题。清晰的脉络以及结合历史和当代新兴技术的教材内容向我们传递了郑保卫对于新闻学科的教材建设的认识和思考,郑保卫指出如今中国就是要建设以马新观为统领的新闻学教学,最终要构建一个能够真正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反映我国社会性工作基本经验,既具有学术和理论价值,又赋予实践和限制指导意义的能够经得起实践和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学科体系

最后郑保卫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目标:要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成为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需贯穿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力图实现课程和人员的全覆盖和无死角。使之成为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课程中最具影响力的课程并在培养学生成为真正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优秀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策划 | 2018级研究生党支部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