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5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科“知名学者讲座”成功举办。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为传播学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新时代中国现象级影视作品之观察》的线上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百余位师生在线聆听。
在讲座中,胡智锋教授以十四部影视作品为样本,评析了近几年来“现象级”中国影视作品的特征,并分别阐发了这些影视作品成功的深层原因。
首先,《人民的名义》堪称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扛鼎之作。胡智锋教授认为,《人民的名义》题材敏感且重大、思想深刻而独到、艺术表达精湛且巧妙,因而获得不俗的收视率,成为“现象级”作品。更进一步讲,《人民的名义》触及社会现实中的痛点问题,并对之进行深刻的揭露与批判,极具反思性,引发观众共鸣,成为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中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标杆之作。与此同时,《我不是药神》《都挺好》等作品同样直面社会痛点问题,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当代人的困境,因此收获好评,与《人民的名义》一同引领了现实主义影视作品的创作。
其次,《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和综艺节目彰显了中华文化特色与美感。胡智锋教授认为,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纪录片和文化综艺节目之所以收获超高流量和人气,原因有三:其一,平民视角的叙事,唤起观众乡愁与文化记忆,使情感共鸣得以达成;其二,独到而专业的拍摄模式,完整地呈现了美食生产过程,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为中华文化赋魅;其三,国际化的拍摄水准,极大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艺术美感。这类文化类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背后凝结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选题皆独辟蹊径,以满足观众日趋多元的文化需求,从而达到了“现象级”传播效果。
再次,《战狼II》等影片奏响了“新主流电影”的最强音。胡智锋教授认为,《战狼II》《八佰》《湄公河行动》《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新主流电影”达到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究其原因,《湄公河行动》《八佰》《战狼II》具有专业的动作片叙事能力,极具美感,无处不彰显着中国的大国风范和中国军、警的“硬汉”形象;在契合主流价值和审美诉求的同时,影片亦遵循国际商业大片的制作规律,呈现出较高的制作水准。而《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则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和集体创作的模式,将镜头从“宏大”转向“个体”,以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引发观众的共情,从而达到“现象级”传播效果。
最后,《芳华》《泰囧》等文艺片和喜剧片同样作为“现象级”影视作品而存在。胡智锋教授认为,《泰囧》是商业喜剧片的典范,上映第一周票房即破3亿,总票房12.67亿,该影片虽令人捧腹,但却不流于低俗、媚俗,且具有良好的价值导向。而《芳华》则较好实现了文艺与商业元素的融通,商业片的“大制作”将文艺片的美感推向极致,并召唤出逐渐被国人遗忘的历史记忆,冠以“芳华”之名,引发强烈共鸣。
在讲座的尾声,胡智锋教授总结说,研究“现象级”影视作品要从行业视角、社会视角、国际视角切入进行分析。本场讲座中提及的这些“现象级”作品皆属行业标杆,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并达到国际一流的制作水准。正是由于中国影视拥有了这样的现象级作品,才进一步拉动和提升了中国影视整体的实力和水平,才有可能对中国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