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 | 上海打造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制播高地,发力讲好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1-11-30浏览次数:3430

        保罗·萨洛佩科,人类学家、文化学者,他是《国家地理》特约撰稿人,曾两获普利策新闻奖。现在,这位美国学者正徒步行走在中国土地上。他用近两年时间,以自主选择的路线、第一视角,讲述他眼里的中国故事。以此为素材,融媒体纪实项目《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将与全球受众见面。而协同萨洛佩科完成这件事的,是一支来自上海的团队。

        昨天,上海广播电视台以“新时代,新记录”为名的海派纪录片发布会透露了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创作上加大精品供给力度,播出上新增东方卫视周间黄金时段等。2022年,沪上荧屏将在“天地”“人间”“溯源”“观今”四个篇章推出精品海派纪录片,聚焦中国实践、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智慧,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动人实践。

        一直以来,纪录片是“上海文化”的一张名片,创作传统悠久、底蕴深厚。现在,这张金名片将在荧屏黄金档被点亮。可以期待——上海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制播高地,为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新的力量。


注重国际表达,从创作之初就将国际传播纳入视野

        以真实为内核的纪录片,因其可信度、感染力和艺术性,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文化艺术载体。

        昨天的发布会上,B站、华特迪士尼、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的代表悉数出席,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海派纪录片正在形成多主体、立体式的创作与传播格局。尤其对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的上海而言,纪录片俨然城市软实力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

        正因为注重国际表达,海派纪录片从创作之初就有意识将国际传播纳入视野。以最新的外宣纪录片创作为例,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分别携手Discovery探索传媒与华特迪士尼两家世界主流媒体集团,合作拍摄《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以及《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

        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大中华区副总编辑张元透露,在Discovery亚太区的播放中,中国类选题占比30%左右,“全世界的人,无论什么年龄段,都关注中国在发生什么”。因此,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形象,在当前的国际传播语境中是“硬通货”。新一季《行进中的中国》就将通过外籍主持人深入现场的观察与采访,用五集体量讲述关于中国制度、经济、科创、生态、民生等主题的故事。项目计划于2022年7月前后在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旗下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频道和新媒体同步播出。

        《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更是在多方面突破语境壁垒、传播模式的壁垒。该片与美国《国家地理》合作,以保罗·萨洛佩科在中国十个省市的行走为主轴,从一个外国学者和文化使者的独特视角,通过历史、文化、民俗、生态等主题呈现中国故事。在华特迪士尼(中国)媒体及原创内容总经理戴骅看来,萨洛佩科是一位擅长讲故事、并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海外社交媒体“大V”,以他的第一视角讲述海外受众关注的中国故事,有助于实现国际传播效率最大化。而“融媒体纪录片”的多样化表现形式,更让这则“老外视角”下的中国故事,既拥有长故事的“发电机”功率,也以丰富的衍生中短视频引发海外传播效力的万家灯火。


注重情感共振,以贴地感为时代主题赢得民心认同

        在各个重大历史节点,用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纪录片创作者的共识,也是上海纪录片人的使命与自觉。

        翻开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的创作规划,结合“党的二十大”“中国梦提出十周年”等重大节点,特别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这一主题,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在“观今”这一篇章内,推出《行进中的中国》第二季、《山水间的家》《理想之城》《来自新时代的上海报告》等多部反映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向民族复兴征程的纪录片。“溯源”篇章里,有关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的大型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展示中国历史文化在村落传承的《江南村落志》;也有《理想照耀中国(第三季)》《红色学府》等深挖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红色题材。“天地”篇章聚焦生态文明思想,将以《太湖之恋》《西藏·自然直路》《我们的美丽草原》《我们的国家公园·武夷山》等片记录美丽中国。“人间”则关注大时代下的平凡人,《火线救援》《人生第二次》《乐业中国》《理享家》等都是普通中国人追逐梦想的奋斗故事。

        有了丰富多元的题材,如何将宏阔的时代主题讲得生动鲜活、打动人心,则是所有纪录片人都在关注并思考的课题。

        哔哩哔哩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从上海深厚的纪录片底蕴中找到通达人心的秘钥, “起点要高,创作手法要接地气;格局要大,切口要小”。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吕新雨也提到,新时代的海派纪录片需要有开放的视角、向下的视角。在专家们看来,无论是诞生于上海的中国首个纪录片栏目《纪录片编辑室》,还是《大师》 《大上海》等堪称海派纪录片里程碑的作品,都是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承载着对普通人情感和价值理念的呈现和建构;在展现上海城市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格局与视野,着眼于中国题材、中国故事乃至人类社会的共同关切,才以真切对话打通情感共振,在宏大的时代主题创作中赢得了民心认同。而这,也是新时代海派纪录片创作者的共同追求。



来源:文汇报 | https://wenhui.whb.cn/third/baidu/202111/30/436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