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 | 这个台湾人为何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他相信真理终会实现

发布时间:2022-01-10浏览次数:2362

        “你,一个台湾人,为什么要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林哲元不知道回答过多少遍,“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台湾学不到”。他又继续补充,“我既研究马克思主义,也相信马克思主义解释和改造世界的观点”。

        上个月,作为台籍教师代表,他在“海峡论坛”大会上分享了学习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收获,受到两岸不小关注。

        “我好像不适合当‘网红’吧。”和这位哲学博士约在华师大闵行校区附近的一家咖啡店,他选在上午见面,因为下午还要和学生交流。与多数大陆高校老师一样,他也要搞教学、写论文、评职称以及挣钱、养家、带娃。

        即便如此,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非空中楼阁乃实践之学一样,林哲元还是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象牙塔一隅之中,或者只埋首于书卷之中。生活在这个时代,在两岸间生活工作,他觉得有种“要说出来”的义务,“告诉台湾的乡亲,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告诉大陆的朋友,除了蓝绿之外,台湾还有立场坚定的统派”



在台湾接触马克思主义:从时髦到信仰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还是高中生的林哲元经历了台湾社会巨变——岛内解除戒严不久,冻土开始融化,各种思潮涌现互相激荡,“我们这些关心政治的学生开始参加社会运动,那就要寻找理论支持。”于是,不少台湾青年把目光投向原本视作“洪水猛兽”的马克思主义。

        那段时间,台湾年轻人间流行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林哲元和同学们一起去街角买盗版的《马恩选集》《毛泽东选集》,然后一群人聚在一起办读书会,你讲一段,他说一段,彻夜辩论。这些自小就接受“反共”教育的年轻人,逐渐自定义为是“左派”及马克思主义者。

        “很多人当时只是在‘赶时髦’,根本谈不上信仰。”林哲元事后分析,经历半个世纪的“白色恐怖”,台湾左翼土壤其实很浅,思想基础更是薄弱。后来的发展也证明如此。不少林哲元当年的同路人,带着改造政坛的憧憬“入场”,结果有的反被政治染缸改造,有的投向民进党,有的甚至搞起“台独”,“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

        林哲元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他之后接触了“真正有信仰的人”。比如,林书杨先生,台湾入狱时间最长的“政治犯”,34年7个月;陈明忠先生,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挺过国民党“警总”所有的刑求(酷刑审问),以至于问案人惊讶:“你练过什么武功?”

        “老先生告诉我,监狱是革命者进修的学校,要坚持原则,保持斗志。”林哲元回忆起一个细节,为了能在狱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林书杨要狱方买一本日文版的社会科学字典。狱方以为只是本外文工具书就同意了,其实书中有很多进步内容。

        “他们回忆狱中斗争时都很平静,但我能感受到波澜壮阔。”林哲元很感慨。2003年,结束北大读研回台的林哲元,来到统派作家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出版社工作。不论刮风下雨,陈映真每周五都要乘公交车去中国统一联盟总部开会,当时他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祖国统一)还会有希望吗?当时不少人在怀疑。”林哲元相信,陈映真不会不了解当时岛内情况,但仍然用行动表明信仰从未改变。就如《无悔——陈明忠回忆录》中所说,“暗夜行路,矢志不渝。”

        于是,林哲元决定继续走自己的路。


来大陆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理终有实现那天

        “为什么我来大陆读书?因为这里能学到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在台湾学习马克思主义有着客观不足——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在那里执政过,更多的只是“想象中的革命”,而大陆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并继续在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在这里展现蓬勃生机

        因此,林哲元1999年到2003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研,2008年到2012年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读博,研究方向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他到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书。

        作为在大陆的台湾学者,林哲元并未完全切断与原先生活环境的联系,而是将其作为学以致用的研究方向。他以岛内政治为例,“对‘台独’的批判不应只停留在道义或情绪层面,而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深度分析”。

        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林哲元提到,过去台湾存在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官僚资产阶级与本土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后者在境外势力的鼓动下异化成了分离势力。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来分析台湾社会阶级构造,能更有针对性地反对“台独”、争取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毋庸讳言,在台湾绿营执政“泛政治化”的当下,与他持相似观点的不是多数。林哲元对此并不在意:“国民党执政时,我们是少数,民进党上台后,我们还是少数。”但他认为,过往的历史发展规律已经证明,在某个阶段,科学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但只要是真理,终有会实现的那一天。

        社会的发展总是在曲折中前进,遭遇挫折甚至牺牲都在所难免,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前进性和曲折性是会统一的。林哲元相信,尽管台湾爱国统一力量目前相对弱小,但只要存在着,就能团结住那批信仰最坚定的人,进而影响岛内民意。“每个‘统派’都要做好自己的事,我就该教好书。”他说,反“独”促统的每一分努力都不会白费。


在上海教授马克思主义:未来可以开创

        2017年,林哲元离开生活近10年的南京,一家四口来到上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学系任教,同时兼任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亚马所)工作。

        “上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亚洲发轫并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今天的台湾问题既是中国内战、也是全球冷战遗留的问题。我们希望能从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与社会主义运动的脉络切入,来思考国家统一与东亚和平。”林哲元期待,通过亚马所这个学术交流平台,能促使更多人关心这一领域。

        除了亚马所的工作,林哲元还承担学院的教学任务:给本科生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论著选读》《台湾媒体与社会》,为研究生上《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等课程。“我会在课堂中举些台湾的例子,便于同学们理解抽象的哲学概念。”他还注意到,这些年越来越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兴趣,“这与大陆发展有关,同学们先看到事实,然后引发理论共鸣”。

        这同样也适用于在大陆的台生、台师及台青。像林哲元那代人,是先在台湾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再到大陆实地感受。如今的台青,则是先看到了大陆发展成就,之后在求解原因中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进而反思过去受到的“反中”教育。大时代下,起因与结果在悄然中发生了转换。

        林哲元也期待他的学生能思考得更深一点。疫情暴发前,学校有去台湾高校当交换生的名额,他希望同学们能带着“思想准备”去。因为只有对台湾历史、政治、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科学全面地看待台湾社会,了解其走到当下的复杂原因,而不是回来仅仅告诉大家,“台湾的食物很好吃,台湾的人很有人情味”。

        “要正视台湾问题,它不会一代代拖下去。现在回避不了,将来更回避不了。”因此,即便不想当“网红”,但林哲元还是愿意以大陆台籍教师的身份对外发声,让外界知道台湾除了蓝绿还有其他立场的声音。“作为台湾人,不希望家乡朝更危险的方向去,想通过自己努力让两岸民心走得更近一些。”

        那么,不少亲朋好友在台湾,这样的发声会不会被岛内某些机构关注?林哲元不是不担心,但他想到了离世的“死不改悔的统派”陈明忠:“为了明哲保身就不站出来说,这个不对。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来源 |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