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唐亮: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传媒人的责任

发布时间:2021-05-31浏览次数:4937

        2021年5月2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百场校级学术讲座”第30场在腾讯会议线上平台举行。在本次讲座中,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的唐亮教授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传媒人的责任”为主题,清晰生动地阐发了他对于全球现代化模式与中国经验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潘妮妮老师担任本场讲座的主持人,四十余位同学在线聆听。

        唐亮教授首先介绍了现代化的两种类型——先导型和追赶型。西方国家现代化进程起步早,属于先导型。而地处亚非拉美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是经历西方国家侵略和殖民后,才逐渐走上现代化之路,属于追赶型。唐亮教授认为,后发国家实现“追赶型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是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日本为例,明治维新后日本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政府,这才使得现代化的经济、政治制度得以施行。但很多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移植了西方先导型国家的制度元素,但难以建立一个能够凝聚人心、维系稳定、推动改革的强有力政府,致使国家趋于分裂、动荡难安,“现代化”便也无从进行。而一些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走了另一条道路,即采取政治上的威权体制来保障经济的现代化发展。

        接着,唐亮教授将视野拉回本土,梳理了中国探索发展与治理方案的历程。与苏联模式、西方先导型模式以及东南亚的威权主义模式都不相同,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对本土国情的立足程度很深,具有鲜明的自我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对外开放政策与传统文化综合共同构成了现代化发展和治理中国家社会良性互动的资源,同时兼顾了执政能力与经济活力。而这些有效的方案经验都值得不断自我完善,以为世界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讲座最后,唐亮教授点出了现代化进程中媒体的职责。媒体的报道影响着公众的认知,唯有媒体对于国家治理的认识足够深刻,其报道才能启发民众,推动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在交流环节,有同学就治理模式中如何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提出问题,唐亮教授对此解答称,日韩的发展经验里有比较强的结合东西方文化的意识,中国可以在立足自身国情基础上,借鉴其方法论模式,在融合全球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超越之,增强发展道路的普适性,为全球的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