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晚,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传播学院本学期最后一场学术讲座特别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以“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与理论创新”为题,在革命事业的百年实践中,梳理出中国共产党在新闻理论方面的特色创新。本次讲座由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传播学院数十名师生线上聆听。
讲座伊始,王润泽教授首先对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五大范式进行了梳理,包括从最初革命史范式的新闻史研究,到依照历史顺序线性记载的编年体研究范式,再到20世纪初着眼于新闻社会学特征的社会学范式,以及探究新闻产品生物学特征的现代化范式和立足新闻传播思想观念演变过程的思想史范式。在此基础上,王润泽教授又对比了美国新闻史研究的范式转变,并重点介绍了詹姆斯·凯瑞所提出的实践史研究倡议——在他看来,新闻是构建新闻世界的主观活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互动的一系列流程,都是主观实践的过程。王润泽教授举例说,在研究新闻媒体真实性的建构时就可以发现,新闻真实的概念尚无定论,有倾向性的报道一直都存在,不过在中国的新闻真实中,强调的是权威的真实,新闻实践从邸报开始便注重权威性,以政治新闻为主,其次才是新闻要素的真实、数据的真实、主观希望的真实等等。
王润泽教授据此提出,中国国内的新闻史研究同样可以借鉴这一范式,以“实践史”为武器,立足于新闻文本,用实践研究新闻史,坚持唯物史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老师表示,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史过程中,历来重视党报的宣传喉舌作用,并且重视宣传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细分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新闻实践又可以分为诞生期、自我发展期、自我成熟期、曲折探索期、创新发展期几个阶段。王润泽教授强调,特别是在自我成熟时期发生的《解放日报》改版,大量典型报道第一次把普通人的生活搬到了党报头版,真正实现了党性和人民性在实践中的统一,并且还第一次从哲学层面提出了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的相关问题,为新闻真实性研究带来了理论突破。
而后,王润泽教授针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理论创新展开论述,重点梳理了“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这一概念生成的历史脉络。她指出,“人民性”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阶级性”概念的理论创新,在这一概念形成的过程中,人民群众从被“教育、宣传、鼓动”的对象,到“反映”和“密切联系”的对象,再到需要“学习、服务”的对象,其主体性逐渐增强。而习近平总书记重申“党性”和“人民性”的概念,提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由此可见,“为人民服务”真正构成了的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初心与始终。王润泽教授认为,如果不通过实践史研究,这些概念就只能飘在空中,研究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历史,就要“听其言,观其行”。
讲座最后,王润泽教授同在场同学亲切互动,针对“新闻政策与新闻实践的关系问题”等议题展开更深入地交流。她指出,政策是连接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的桥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陈虹教授总结称,“王润泽教授的讲座从实践史的角度研究传播理论规律,视角独特,其中对于新闻真实性的相关讨论也引人入胜,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