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周星: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

发布时间:2021-07-10浏览次数:3416

6月29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70周年校庆·2021年名家讲坛暨第33场知名学者学术讲座在腾讯会议平台举行。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担任主讲人,围绕“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这个主题,以多部文学艺术作品为例,阐发了他对艺术和审美问题的思考。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周星老师对本次讲座的话题进行了梳理。何以让“精神”更空灵?周星教授认为,这是个人的一种感受,艺术本质是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的,艺术可以表现多样复杂的对象,但其内涵是纯正单一的,“空灵”是单纯、排他、纯洁的。随后,周星教授从四个层面分别对“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这一话题进行了解读。

在“艺术精神的本质”层面,周星教授指出,人有三种生活,俗世(精神)生活、普通生活、艺术生活,其中艺术生活是超越普通生活、鄙视俗世生活的。俗世混迹于尘埃,普通生活求取生存,艺术则超越现实,在比较中显示它的价值与意义。周星教授以《论语·先进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艺术让人成为人》等篇章、书目作为例证,讲述艺术与人的关系。周星教授认为,艺术的生活是舒展的艺术化理想,艺术取之于人、造福于人。在他看来,只有艺术的修炼才能让人成为完整的人,而艺术之所以让个体成为完善的人,原因就在于,同样是艺术,人们的看法、认知却不一样。周星教授还指出,艺术取决于精神的期望,是一种自我感知。“正如理查德·加纳罗所说,艺术会让人们都达到合格的人、真正的人。艺术是一种精神情感庞大的、动人的力量,同时也是人们内心的期望,希望它能改造我们心目中的自己。”

在“艺术表现的多样情味”层面,周星教授表示,之所以用“多样情味”形容艺术,是因为人其实是一个情感的动物,人的感知更多是一种趣味、一种精神触动,也正是艺术让人情感丰富,微妙绵长。周星老师据此提出,有些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只是一个简单的社会人,它符合一个群体中作为人的基本的社会本分,但是那并非艺术最重要的使命。周星教授通过影片《神女》中复杂社会的人性情感和现代互联网社交生活两个例证,指出每个人的精神情感生活应该是多样性的,个人必须有他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和人契合,其伟大之处就在于使人知晓其多样、独有的人生。

在“艺术让精神更空灵沉静”层面,周星教授认为艺术有三种状态——浸染、触动、感同身受,并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指出此诗写出了三者合一的精神境界。中国传统审美是“静观审美”,例如古代的花鸟画、韶乐,还有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之”字的不同写法等,艺术是一种调剂生活的风花雪月的雅致对象,培育的是人的一种静态的心态,摒弃万物的嘈杂来静默地感知美。在周星教授看来,精神的愉悦是以情感为表现形态,但是它触及灵魂,对整个人的身心起着重要的升华作用。对于个体来说,唯有防控世俗才有空灵的艺术感悟。

在最后一个层面,周星教授总结了艺术让人成为人的本质,即让人们超越物质人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让人知晓存在的价值和心灵情感的重要性,以及让人拥有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精神情感追求的投注对象。讲座最后,周星教授同与会同学就“如何培养个人艺术修养”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建议同学们感受多样的艺术,专注于自己所爱的艺术,去感触人性的善良与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