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 | 风险社会的网络舆论生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02浏览次数:2663

  2022329日下午1点,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三友传播学术沙龙第35讲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本次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瑛担任主讲人,以风险社会的网络舆论生态安全研究为题,从风险社会网络舆论生态、舆论生态与国家安全、网络舆论监测、网络舆论分析四个方面向各位同学详细阐释了她对于风险社会的网络舆论生态这一问题的思考。传播学院甘莅豪教授担任了本场讲座的主持人,并与吴瑛教授进行了对话交流,四十余位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讲座并进行了深度的互动交流。


  首先,吴教授介绍了“全球风险社会”与“互联网舆论生态”两个概念的内涵。吴教授认为全球风险社会包含着突发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我们所看到的方方面面的具象风险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思潮。风险社会存在着种种不确定性、偶然性与复杂性事件,但是在这背后,最令人担忧的是制度性信任危机问题,例如世界各国政府、媒体、专家知识分子等都在全球风险社会面临着信任度的挑战,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也时常发生。可以看到,自然灾害与制度性的信任危机交织在一起成为全球风险社会的重要命题,也是我们研究国际国内舆论生态的重要背景。

  “互联网舆论生态”研究是将互联网作为一个生物物理环境,运用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互联网信息生成和传播规律,以及不同主体在舆论场域中的合作和竞争状态。互联网舆论生态关注舆论场中各主体的多样性和演变,以及权力等外部因素对舆论场的影响,探索促进多元声音的表达,构建和谐稳定的互联网舆论场。现实世界是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织的世界,不管是哪种研究视角,都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互联网舆论场。

  网络时代舆论场是多元舆论场共存,例如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国内舆论场与国际舆论场等等。以朋友圈为例,吴教授解释道,每个人的朋友圈内容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朋友圈呈现了不同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纷繁复杂的舆论场,需要我们全面地来看待。

  随后,吴教授分享了国内国际舆论相互转化的舆论场现象。她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内和国际的壁垒越来越模糊。首先,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成为国际舆论的消息源,我国主流媒体如新华社、人民日报相关内容被国际媒体转载量不断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平台也成为国际社会看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其次,国际舆论也传入国内。第三,国内国际舆论同时发起的一些全球性媒介事件如冬奥会。在这些舆论传播过程中,大量事实与大量情绪共存,在很多比较胶着的舆论事件当中,情绪往往起着重要影响,在真真假假信息的交织当中,情绪和其他一些思潮或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给社会治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吴教授还通过相关案例分享了针对事实与情绪共存现象的研究,最后,吴教授从操作性层面阐释了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监测与网络舆论分析,并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网络舆论监测主要关注对象可以包括报纸、广播、电视、智库、网站等,以世界16个国家、32家媒体相互引用的网络为例,吴瑛教授解释了纸媒信息是如何流动的。

  通过探讨“风险社会的舆论生态安全”这个主题,教授带领同学们拓宽了视野。如何在风险社会背景下更好的理解与探索互联网舆论场,构建和谐稳定的互联网舆论生态,师生们在今后仍将就该问题有更多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