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治病与治未病:中医诊室里的年轻人

发布时间:2024-12-16浏览次数:10


按语

本学期,23级本科新闻和22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4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1030日下午,张思辅乘坐闵行38路公交车到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针推科复诊,身份证和病历本一并装在黑色书包里,耳机播放着中医播客“推心置腹”。

21岁的大三学生张思辅患有慢性胃炎,20249月到10月,她每周三都会去医院复诊。周三下午全校停课,公交车程来回一小时,对张思辅而言,就诊“还算方便”。

提前在支付宝“健康云”上完成了预约,张思辅在预约就诊时间15分钟前到达医院挂号处缴费。刷好身份证扫过医保码后,拿着挂号单的张思辅乘电梯上4楼针推科2号门诊进行复诊。

这是她第四次见到赵医生,初诊后,她已复诊两次。同前两次一样,把脉看舌苔后医生询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感觉。复诊耗时较短,15分钟左右张思辅已结束问诊,带着处方到1楼取药。

张思辅并非个例。202311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00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受访青年觉得自己有中医养生意识,94.0%的受访青年了解过中医养生的相关理念,93.3%的受访青年尝试过各式中医诊疗法。从疾病治疗到养生预防,中医正在成为年轻一代的健康管理手段。


尝试求解:踏进中医诊室


两个月前,张思辅因为胃痛来到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当时她先去了脾胃科问诊,在告知医生她的胃痛已经断断续续有两年多后,医生让她先去做胃镜检查,拿到结果才能开药。

那时候有点害怕,”张思辅说,“胃镜会很痛,而且必须是空腹来做,我得重新找时间再来。”张思辅并不是上海本地的学生,她不想在没有家人陪伴的情况下做胃镜检查,但对胃病再次发作的担忧让她希望“能开点药用来应急”。已经走出医院的张思辅看到医院门口“中西医结合”的字样后折返,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当场重新挂到了中医针推科的号。

当时就是想试一下,而且感觉中医更温和些,不太刺激胃,就想先开点药。”第一次独自看中医,张思辅先向赵医生讲述了自己的胃病病史。医生把了脉,检查了舌苔和眼睛,询问了包括饮食习惯、睡眠状况、精神压力等问题,开出了药方。

之前都是吃西药,”张思辅说,“刚来上海还不熟悉,一个人不想一直跑医院,虽然知道自己有慢性胃炎,也是疼的时候就吃点止痛药,不疼就放着不管”。但这次“疼得太频繁了”,张思辅下定决心“按疗程好好看看”。

第一次独自看中医的张思辅形容那次经历是“一次体验感不错的尝试”。“赵医生说胃镜是有必要做一下的,但可以先开一些养胃的中药来帮助缓解胃痛。”张思辅在医生给出中药和中成药两种选择时选择了后者,“中成药吃起来方便些,去上课也很好携带”。

两周为一个疗程,赵医生给张思辅开了一个疗程的药,叮嘱她“饮食清淡些,不要暴饮暴食,两周后来复查。”

张思辅按时吃完了一个疗程的药,“最起码这几天都没疼,感觉也有胃口”。问及治疗感受,张思辅说医生问诊时给出的判断和她的症状基本吻合,这让她“觉得这个医生比较可靠”,第一个疗程服药期间整体身体状况都比较好,所以她选择再去复查一下,再开些中药,更系统地调理一下身体。

之后张思辅多次复诊,每次医生会重新把脉,根据恢复情况调整药方,换一两味药材。张思辅对目前的治疗情况比较满意,治疗后两个月以来胃都没有痛。张思辅还有一定程度的失眠问题,在和医生交流后,药方里新增了茯神等安神药材,张思辅说,“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但失眠次数有变少”。

同样有失眠问题的包米是北京昌平区智远教育的一名老师。由于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她一直被疲惫、焦虑、肩颈不适、失眠等问题困扰。为改善失眠症状,包米在西医问诊后尝试过褪黑素、思诺思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的药物,包米说,虽然睡眠短时间有一定改善,但是一旦停药,“心理上就觉得不吃药会睡不好”。

后来我就很担心吃这些药会有依赖性和副作用”,包米说。为了找到对身体伤害程度更小的治疗方式,包米在朋友的推荐下到了一家中医诊所问诊。

那家中医针灸在附近很有名,”包米说,“我就想先试试看”。之前包米没有体验过针灸,所以第一次“有点害怕”。但体验后,包米认为“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吓人,针扎进去也不会很痛”。

尝试了三次针灸后,包米的失眠状况有所改善。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包米会定期来做针灸。尽管并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但定期针灸让包米的生活“好像更规律了,”包米说,“去针灸的路上都会很开心,每次针灸完都很放松”。


回归自然疗法:中医的“温和力量”


20245月,36岁的侯慧瑶经历了一次子宫肌瘤手术。术后恢复期内她“很频繁地感冒”,感觉“身体机能在下降”。为了增强体质,她到上海曙光医院中医科挂了号,希望能“通过中医更系统地调理身体”。

医生基于她的身体状况开出了膏方。膏方也叫膏剂,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等作用。和方剂一样,膏方也因人而异,会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主治诉求进行调配。但膏方更为温和,偏向于滋补,适宜元气不足患者的治疗需要。

膏剂比中药好吃”,侯慧瑶评价她自己的膏剂。加入茯苓、饴糖、阿胶等的膏剂没有很令人排斥的味道。侯慧瑶更多将膏剂视为一种“有营养的零食”,定期服用以增进身体素质。尽管侯慧瑶这次开的膏剂并不是为了治疗特定疾病,但服用一个多月后,侯慧瑶表示“不会天天都手脚冰凉了”,还会继续服用。


(侯慧瑶的膏方及处方,受访者供图)

除了膏剂,中医还拥有多种辅助治疗方式。24岁研究生一年级的美琪是中医知识爱好者,22岁那年她在深圳实习,从小在天津长大的她不适应广东的湿热天气,当时“天天长痘,脸部皮肤状态也不好”。随着皮肤状况越来越差,美琪决定不能放着不管,通过深圳健康云和社康通找到了最近的社区医院。因为一直对中医文化很感兴趣,美琪选择了中医诊疗。

好像深圳这边中医文化更浓厚一些”,美琪说,“附近很多社区医院都有专门的中医医生,大街上到处都有卖凉茶的店。”

美琪就近选择的中医医生为她开出了药方,当时正值初伏,医生认为美琪体内“湿气比较重”,可以配合贴“三伏贴”治疗。三伏贴是膏药的一种,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来对其产生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符合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理念。在了解三伏贴相关事项后,美琪选了一个“阳光很好的上午”,到这家社区医院进行了首次贴敷。


(美琪第一次贴敷三伏贴,受访者供图)


第一次贴了40分钟”,美琪说,“我能感觉到它不发烫了,医生就会帮我取下来。”在腹部、四肢、颈椎处,美琪贴了14个左右的三伏贴,“贴完后觉得很舒服,全身都很暖和”。

之后中伏和末伏美琪也有再去进行三伏贴的贴敷。“不需要必须是入伏当天才能贴”,美琪说,“只要在伏中就可以,初伏、中伏、末伏各一次,每次最好选一个天气不错有太阳的上午,体内的阳气会更旺盛,医生说效果更好”。

美琪喝了两个疗程的中药,配合三伏贴,皮肤状况有所改善。每次去医院问诊,医生都会提醒美琪注意饮食,保持良好作息,美琪也有意识地早睡早起。

其实不一定是中医治好了我”,美琪说,“但去看中医期间,我的生活比平时更规律了,也改掉了不吃早饭的习惯,科学规律的生活方式可能对我的身体恢复帮助更大”。


特色独具:不同于西医


西医在我看来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把人看作一个整体。”戴北桥说。

27岁的戴北桥曾有过多次中西医问诊经历。4年前,刚上班的戴北桥经常头晕、恶心,“怀疑是脑部问题。”随后他前往深圳市人民医院脑科门诊就诊,医生听完他的症状描述后开出了脑部CT和核磁共振检查,“前前后后一共花了2000多块”。

检查结果显示脑部并无异常,医生又开出了价格更为昂贵的深度脑部检查。“我就有点儿不信任那个医生了”,戴北桥说,“也没继续做检查”。

那时候就想找找别的办法”,戴北桥咨询了中医朋友,朋友表示,头晕不一定是脑部问题,肝阳上亢、痰湿中阻、颈部劳损等都可能引发头晕。

戴北桥听取建议到朋友的推拿店就诊,在按压颈椎检查后,朋友认为戴北桥存在颈椎问题,可以尝试进行推拿和正骨。

刚开始对这种理疗店其实不太信任,但西医看不出问题,我只能换条路试试”。戴北桥随即开始第一次治疗,推拿时,师傅先反复按摩颈部肌肉半小时左右,然后进行了手法复位。

刚按完之后有很强的酸痛感,”戴北桥说,“但几天后慢慢就不疼了”。

疼痛感消失后,“脑袋一下子轻了,头不晕了。”朋友告诉他,颈椎的活动性较大,复位需要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反复错位。在连续进行5个疗程的推拿、复位和简单颈部功能训练后,戴北桥“好透了”。

每个疗程结束后好转都挺明显的”,戴北桥说,“头不像之前那样发沉,头晕次数也少了”。

而且便宜,”戴北桥说,“五个疗程就只花了500块。”

在西医无法干预的部分,中医也发挥着补充作用。子宫肌瘤在30-50岁的女性中属于高发疾病,发病率在20%-25%左右,但子宫肌瘤属于良性疾病的范畴,临床上对子宫肌瘤的手术适应证是子宫肌瘤>5cm

患子宫肌瘤的柯羽目前的肌瘤大小不符合手术标准,但她不愿“等着做手术”。在和情况相似的病友交流后,柯羽发现许多患者会通过喝中药来调理身体,其中有部分在长期中药治疗下,“肌瘤变小了”。

20243月,她前往上海中医医院问诊,医生开具了药方并建议通过针灸来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肌瘤部位的淤堵。柯羽开始服用中药并定期针灸,截至10月底,已有明显好转。

治疗到现在,子宫宫底肌层中底回声区数据已经从30*32*29mm慢慢变为了26*26*24mm,肌瘤明显小了”,柯羽说,“中医治疗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种掌控感,这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病带来的不确定性。”


从线下到线上:年轻人接触中医的新途径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市民夜校秋季课程开设有“传统中医与养生”班,来自曙光医院不同方向的专家每周三晚上7点会在徐汇区市民夜校总校的306教室里进行中医知识科普,课程共12节,从202494日持续至1127日。



(中医夜校课程视频截图,受访者供图)


侯慧瑶也是中医夜校班中的一员。在服用膏剂后,她对中医知识产生了兴趣,看到小红书上有介绍上海市民夜校的“传统中医与养生”班后,她立刻打开微信小程序,确定报名时间并专门定了闹钟抢课。


(中医夜校课程PPT截图,受访者供图)

夜校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中药调理、四季养生等理论,主要教授中医养生知识和技巧,如节气养生、食疗、体质辨识等。以夜校为开端,侯慧瑶慢慢打开了更多和中医相关的圈子。侯慧瑶说,“‘小宇宙’上有一个中医科普博客叫‘推心置腹’,每一期都蛮有意思”。她一边上着中医夜校,一边在空闲时间收听中医博客,侯慧瑶也因此更了解自己的身体。后来她加入了推心置腹官方微信群,在群友的推荐下,尝试使用了时历、大家中医、中医通等中医类app




(推心置腹播客界面,受访者供图)


现在线上问诊也很方便,用中医通可以很快获得线上诊治结果。”侯慧瑶急切地向记者分享她对中医知识的学习成果,“我现在可来劲了,逢人就想应用一些自己学到的东西,”两周前她为失眠的同事贴了悬灸,同事反馈入睡时间确实提前了。“不过晚上不能灸”,她补充,“因为艾灸是增加阳气的,但晚上阳气回收,阴气上行,不适合艾灸。”

张思辅同样也是“推心置腹”播客的收听者。与侯慧瑶不同的是,她“只听感兴趣的几期”。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张思辅习惯打开播客做背景音。

播客能帮助我缓解孤独感,同时还能学到中医知识”。张思辅的手机壁纸是“莫向外求”四个字,锁屏后,播客界面在这四个字正下方。“手机壁纸是第一次复诊后换的,”张思辅说。


拒绝夸大:适合自己更重要


包米曾在北京西苑医院中医科挂特需号,希望改善她的失眠状况。特需挂号费500元,包米说,自己从进入诊室到拿到处方“也就用了15分钟”。

如果是复诊的话只用15分钟我可以接受”,包米说,“但第一次问诊只用了15分钟,全程没有怎么问我的病情,只把了脉,我就下意识有点不信任这个医生”。

他说我很年轻就长白头发是遗传,”包米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问诊结束后,医生给包米开了15副药,为了方便,包米选择医院代煎。“熬中药对我来说是很难实现的事情,我的药应该在饭后喝,但我吃饭都在公司,根本来不及熬药”。

15副药是15天的剂量,一天一副,一副药会熬成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中药煎好后会邮寄到家,是免快递费的”,包米说,“有专门的中药液袋,可以放在热水里加热”。

包米把中药液袋放在冰箱储存,每天带两袋上班,服用前用热水隔水加热。“这样其实也有点麻烦”,包米说,“每次从冰箱拿出来都要在室温缓一缓”。喝完整个疗程的药后,包米认为“没有什么明显改善,失眠次数还是很多”。一袋药大约250ml,每次喝药对包米来说“是种煎熬”,“那几副药喝起来苦甜苦甜的,喝完很想吐”。之后包米没有选择复诊,因为“成本太高,但看不到效果”。

相比之下,包米在针灸推拿方面坚持了更长时间。在定期接受针灸后,包米开始尝试推拿,二者对缓解包米的失眠状况均有帮助。包米现在每月都会去推拿针灸,她形容这个过程“很像机器检修”。

侯慧瑶在学习中医知识后一度喜欢给自己买代茶饮。“感觉自己湿气重就给自己买薏仁米泡水喝,皮肤干燥就买玫瑰花,上火不想喝药就泡点金银花茶”。现在侯慧瑶的家里还存放着大量代茶饮和干制中草药,但侯慧瑶的饮用频率却在下降。

代茶饮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开方,但你可能对自己的身体也没有那么了解,你喝下去的有可能是对你身体好的,也有可能是对身体不好的。”在中医夜校上,侯慧瑶咨询了老师有关代茶饮的问题,老师的回答让她决定“不再买新的代茶饮,”至于家里堆放的那些,侯慧瑶表示“喝的时候会更慎重一些”。

21岁的大三学生小全也曾在宿舍“囤”代茶饮,“菊花、金银花、玫瑰花、枸杞、桂圆……买了特别多”。小全在高中因月经不调多次问诊中医并得到有效治疗后,开始尝试阅读中医相关典籍。“那时候会看《黄帝内经》和《华佗传》,”小全说,“肯定是一知半解,但觉得那些药材和看诊故事都很有意思”。兴趣驱使下刚开始购买代茶饮的小全会每天按时冲泡,还会根据当天的饮食情况搭配代茶饮,并参考时令和饮用时间进行选择。“后来去实习就没空了,”小全说,“而且好像没感觉到太大的变化,慢慢就放弃了”。

小全很喜欢的一位脱口秀演员最近参加了一档中医题材的综艺《国医少年志》,小全身边也有朋友很积极地讨论这部综艺,这让小全很欣喜,“中医被更多年轻人看到了”。节目里医生介绍了很多食疗和药物治疗的方子,但也指出“效果会因人而异”。“中医有同病异治说,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或不同环境下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小全边追更综艺边记录中医知识,“更多年轻人开始养生,可能说明大家都更关注自己的身体,重视健康问题了,中医讲‘上工治未病’,年轻人养生也是防患于未然”,“但不要神化中医”,她补充。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均使用化名)


采写| 23新闻 杨燕楠

23新闻双学位 应妮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