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传播讲坛第五期|胡翼青:从技术哲学到媒介技术哲学—论传播学的范式革新

发布时间:2018-10-23浏览次数:7628

1018日下午,大夏传播讲坛第五期在传播学院212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讲坛邀请了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围绕《从技术哲学到媒介技术哲学:论传播学的范式革新》主题做了学术报告。传播学院副教授甘莅豪老师主持本期讲坛。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胡翼青教授作客大夏传播讲坛

胡翼青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报告内容:什么是技术哲学、技术哲学的三大范畴、媒介技术哲学何以可能、媒介技术哲学涉及的诸多课题。他认为,关注媒介技术哲学的目的不在于建立新的研究范式,而是将思维从固化的传统中解放出来,以更好面对当下的现实。

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的时间节点,胡老师从反思四十年来中国传播学的研究引入讨论话题。他认为,传播学研究多年来的局限在于学界一直误以为传播媒介是一种实体概念,导致了围绕媒介组织的大量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研究的出现。在互联网传播时代,如果仅停步于这样的研究中,那当其他学科进入传媒领域后,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在哪儿?如果传播学研究毫无壁垒,那么这个学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基于这样一种长期存在的学科焦虑,学界开始关注技术哲学议题,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寻找传播学的立足点。

什么是技术哲学?

胡老师首先明确了两组概念,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也是两个概念。科学哲学包含两个向面,一是用逻辑实证主义的方式思考哲学问题,二是对于这种思维方式的哲学反思。借由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胡老师指出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与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同构的,如果资本复制资本的逻辑被反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很有可能也会被历史化。

技术哲学的话语路径有四种传统,分别为分析传统、马克思主义传统、现象学传统和文化批判传统。

分析传统的路径认为,并非是科学决定技术,而是技术决定科学。福柯认为,科学以可视化的方式使人信服,这也是其能战胜神学思想的主要原因。分析传统的技术哲学认为,科学的可视化必须依赖技术,技术的进步才会带来科学的进步。

如果说分析传统站在肯定技术的立场上,另外三个传统则是站在反思技术对社会的意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传统将由技术组织起来的一整套生产方式看做是意识形态,并思考技术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勾连的后果。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指出,当技术、知识和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勾结在一起,就会塑造肯定的保守的社会氛围,这样的社会氛围必然导向保守的而不是反思的个体,即单向度的社会。

现象学传统则展现出摆脱决定论的可能性,从现实看,技术既存在与统治阶级勾连的一面,也存在技术赋权的一面。海德格尔认为技术不是中立的,原因之一在于技术是先于个体存在的,个体会受到先在的技术环境的强烈影响。其次,技术是一个整体,技术具有自身的逻辑,某时期受欢迎的技术一定是得到了当时社会体系座驾的支撑。海德格尔从对“物”的理解开始谈技术,他认为对物的使用邀约了各种意义。顺承海德格尔的逻辑,胡老师认为,技术是关系的汇集。技术像一个视窗,把各种元素邀约其中并进行关系的重组。由此,我们也应当考虑媒介技术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在文化批判传统中,胡老师指出要深入理解麦克卢汉。麦克卢汉关于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指的是观念的延伸,而非感官功能的延伸。

技术哲学的三大范畴

技术哲学的三大范畴指的是:技术与空间、技术与时间,技术与结构。

空间指的是观念空间而非物理空间,胡老师以两位学者的观点为例解释技术与空间的关系。一是社会学家舒茨关于媒介技术的解读,媒介技术将未来和远方带进个体生活。二是列斐伏尔对权力空间的四分法,除了纯粹的形式和功能性的场所,列斐伏尔还强调空间是中介和媒介,并且承担关系的再生产。

技术通过加快压缩空间的速度,从而缩短了时间。例如,移动设备使得新闻的生产越来越快,大众传媒往往失去切入事件的最佳时间节点。同时,技术还有超越时间的能力,从而影响集体记忆。

在任何一个结构场域中,都具有这样的逻辑,即权力安排秩序,并指明未来方向。技术赋权将改变场域内的秩序,也会带来新的关系和认同。

媒介技术哲学及其诸多课题

胡老师指出,媒介技术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媒介是和观念、意义的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一层面上,媒介技术是独一无二,不同于其他技术的存在。胡老师通过阐述围绕文化工业的讨论来进一步说明这一问题。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文化层面能不能唤醒无产阶级解放意识时,发现文化工业反而是加强对无产阶级的物化。斯蒂格勒则提出了疑问,通过技术而得以复制的产品为何一定导致文化工业?斯蒂格勒用信息工业/媒介工业的概念进行讨论,他认为个体的生命时间和媒介工业生产的时间客体不断完成重合,这一过程必然带来相似的生活体验。

胡老师认为,当我们把媒介技术当做一种隐喻,思路便会打开。例如,媒介技术对代际关系的影响、网络问政中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的区隔、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对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传播学的意义等。

讲座结尾,在座师生就技术哲学的四个传统、VR对影视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大夏传播讲坛,是传播学院的品牌学术活动,通过不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讲座形式与师生进行交流互动,旨在介绍和展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行业动态,提升和促进传播学院学生学术视野和科研氛围。欢迎各院系师生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