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传播学院职业经验分享会暨新闻策划工作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传播学院2025届毕业生、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都市报)记者刘施阳,以及南方都市报视频记者黄泽胤,为传播学院在校学子带来行业前沿洞察与实操经验分享。
分享会伊始,刘施阳首先介绍了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发展概况及南方都市报的工作场景,随后结合自身参与民生新闻采写、突发事件报道、国际连线评论、深度访谈及专题视频制作等丰富实践经历,详细解读了当代新闻记者的核心工作内容,为同学们清晰解答了“今天的记者都在做什么?”这一核心疑问。


在同学们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基础认知后,刘施阳提出了一个深入的问题:“当今时代,新闻专业的不可替代性是什么?”他通过互动提问的方式迅速引发了全场的热烈讨论。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学们纷纷结合自身专业背景踊跃作答,刘施阳以此为切入点,明确了本次分享会的核心主题——新闻判断。


刘施阳分享了自己在突发事件报道——“直击超强台风桦加沙”连续30小时的直播报道经历,并以此为例,和同学们深入探讨新闻专业的不可替代性与新闻判断的重要性。结合一线实践,他指出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记者需掌握策划、拍摄、写作、剪辑及出镜等全链条技能。通过国际连线解读中美关系、参与全球南方学术论坛两岸关系深度报道等案例,刘施阳学长从自身经验出发,引导同学们树立新闻全球视野,阐释了如何践行传播学院"全球视野,中国声音,秉中持正,追求卓越"的院训精神。他还围绕“为何选择媒体”、“媒体就业建议”与同学们深入交流并给出宝贵建议。在分享的最后,刘施阳特别重申新闻判断能力的培养方法,以呼应分享主题。整场交流既有鲜活案例支撑,又蕴含深刻的职业思考,为在场学生提供了重要启发。


随后,南方都市报视频记者黄泽胤聚焦新闻视频策划的核心技巧,从实操层面展开分享。他首先播放一则视频,带领同学们共同探讨作品的优缺点,进而引出核心内容,详细拆解人物类与事件类新闻的不同策划逻辑。黄泽胤记者强调,新闻策划需先明确新闻价值与主题,再倒推选择适配的人物和事件,避免以个体代表群体、行业的误区。讲人可采用故事叙述、挖掘小众经历或第三方采访的方式;讲事则可结合事件背景、完整脉络、数据资料,也可尝试微短剧形式增添趣味。此外,他还针对性给出短中长视频的创作建议,并特别提醒“短视频切忌面面俱到。”他还强调,新时代新闻记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素养。


在新闻策划实战工作坊阶段,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快速构思、完成新闻策划方案并进行成果展示。两位嘉宾从行业实操视角出发,针对同学们策划方案的选题价值、逻辑完整性、落地可行性等方面给予精准点评,既肯定了同学们的创意与潜力,也指出了方案中可优化的细节,并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


在最后的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职业发展路径、专业技能提升等问题提问,嘉宾们逐一耐心回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本次分享会在掌声中圆满落幕。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质交流平台,更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明晰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素养,为有志投身新闻传播行业的同学们给予了极具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与富有前瞻性的职业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