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经历了三天的暴雨,上海的天气终于放晴,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生李进(化名)期待已久的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我宣誓,我志愿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在师范专业毕业生宣誓仪式环节,他也跟着默默宣誓。
虽然就读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但他也成为了华师大今年将投身教育事业的四成毕业生之一。参加完毕业典礼,他马上就要赶往公司参加考核,这决定了他最终能否顺利入职。
放弃保研走入职场他不后悔
上午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实习,下午回到学校开始浏览就业信息,投递简历、准备笔试面试……除此之外,李进每周还有两节专业课,周末还要参加中文系的辅修课程。大四上学期,放弃了保研后,李进的生活格外忙碌,以至于坚持了多年的运动习惯也被迫中断,加上求职和学业的压力,让他一学期重了20斤。
虽然根据智联招聘的调研结果,截至四月中旬,仅有5.6%的2023届毕业生选择了国内外升学,但身处双一流高校,李进周围近半的同学们都选择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与录取率不足20%的考研相比,保研算得上一条宽阔大道。老师、朋友都劝他再好好考虑一下。
事实上,李进在高中时已感受到了学历的“通货膨胀”:“我们年级的老师清一色是985的硕士,博士和博士后都有不少。”在他高考的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更是首次突破50%,因而刚进入大学时,他也将读研作为了自己的目标。但发现自己志不在学术研究后,他选择早一点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我一直坚信读研究生是出于学术上面的考虑,而不是躲避找工作的借口。”李进说。
虽然对自己即将面对的就业竞争做好了思想准备。然而,本科学历还是成为了他求职路上的一道坎。
怀着去基层服务的想法,他报名参加了选调生选拔,其中一个区负责信息审查的老师认为他各项条件都很符合。但在完成信息确认等手续后,他最终因为仅有本科学历没有进入面谈环节。
这之后有没有后悔过放弃了保研的机会?李进反问到:“为什么会后悔?三年之后工作会更好找吗?谁也不确定。”至少当下他已经找到了一份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工作。
秋招拿到offer已超越45%的毕业生
“我不可能找不到工作的。只要合法,什么工作我都愿意去做,大不了就去洗盘子,再不行我就回去种地。”虽然李进觉得自己有“脱下长衫”的勇气,但在求职之初,他还是做出了和大多数毕业生一样的选择:进入“体制内”,找一份稳定、体面、压力不太大的工作。
为了这个目标投了多少份简历他已经数不清了,仅去年国庆节后,他就参加了30余场考试、面试,“有企业甚至安排了6轮面试和笔试”。而投向电视台等专业对口工作的20余份简历更是石沉大海,连面试机会都没有得到。据他所知,他的同学们除了做自媒体博主或主播,从事的工作都与主持没有关系。
考公差2.8分进面、拒信一封接着一封,眼见秋招快要结束,压力扑面而来。直到年前,一家头部教培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备课、磨课、试讲……经过一系列考核,他终于拿到了这家机构高中语文组的offer。据《2022秋季校园招聘白皮书》数据,秋招获得一个录用通知,就已经超过了45%的应届生。
“在‘双减’以后还在招应届生,让我看到了一家经历了大风大浪还能活下来,还在开出新芽的企业。”李进最终实现了与企业的“双向奔赴”。
从舞台到讲台要付出多少努力
你为什么不去做主持人?你能教好学生吗?实习、做家教的过程中,李进的播音腔难免让学生、家长产生质疑。
“人家对艺术生的印象就是成绩差。”李进无奈地说,所以当有学生问起他的专业,他会回答广播电视,并不会报出二级学科的名字,“等到后面熟悉了,我再说我是学播音主持的,他们就会觉得我‘德艺双馨’。”
他的高考文化课成绩其实能进入外地一所不错的师范院校的中文系,但因为喜欢说相声,并且得知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汉语言文学的辅修,所以最终他选择通过艺考的途经来到了华师大。
在大学,专业从来不是学习的壁垒,跨专业的选修和旁听为他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课余时间,他也坚持阅读。疫情期间无聊的时候,他还全国知名院校的中文系资料全都查了一遍,并且记了下来。大四时,他在中文系室友的推荐下获得了去华二紫竹实习的机会。当老师问起师大中文系的课程设置等情况时,他比中文系的同学回答地更为流利,加之平时做家教积累的授课经验,他为自己争取到了留下来和站上讲台的机会。
回顾求职经历,李进既庆幸自己爱好广泛,学的足够“杂”,也感谢本专业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他的表达和应变能力。还没有正式入职,他已在公司组织的评课比赛中取得了“新师”组的第二名,拿到了一笔奖金,这让他对未来增加了不少信心。
虽然他也担心未来教培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但当下他决定干一行爱一行,先做好眼前事,为即将到来的暑假补习高峰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是教培行业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时期,也是他真正步入职场的人生首秀。
记者手记:
“本科生成了求职市场里最尴尬的存在”,从数据看却是如此。智联招聘数据显示,大专、硕博学历毕业生获得 offer 的比例分别为 54.4%、56.7%,而本科生仅为47.5%。
不少本科生试图通过考研来摆脱这种“尴尬”。根据研招网数据,2023年考研人数增加了17万,达到474万人。作为去年刚刚毕业的职场新人,从去年暑假起,陆续有学妹来问我保研、考研相关的问题。他们大多志不在学术,只是还没想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想通过考取专硕多几年实习的机会,或者不看好本专业发展,想通过跨专业考研转换赛道。像李进这样有勇气放弃保研,直接投身就业市场的人并不多。
不可否认,通过考研丰富自身经历、提升学历、提高学校层次对找工作有帮助。但今年,研究生们也同样在反映“工作难找”。从数据中可以发现,不论什么学历,已拿到offer的人数都在半数上下。在学历越来越“卷”的情况下,只要把握住大学时光和招聘季,脚踏实地,就有可能成为同层次毕业生里拿到offer的那批人。
在考研录取率不足20%的情况下,两位学妹与最终还是与李进殊途同归,投入了春招的大军中。其中一人凭借过去的实习经验,成功进入了一家国企。
另一位毕业于一所普通院校的小语种专业的同学,今年考研“二战”失败后开始求职。她的实习经历并不出彩,并且叠加了文科生、小语种、空窗期等不好找工作的标签,但靠着扎实的专业能力,加之猎头的面试辅导,在辗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寻找机会后,她已经收获了几份对口工作的offer,其中不乏上市公司和外企。
所以,本科生也不要被“最难毕业季”的帽子和种种数据吓到,多多关注学校、招聘网站、人社部门发布的招聘信息,树立正确的求职观念,成为那47.5%的机会必定大大提高。
头图为李进正在家中备课。受访对象供图
来源 | 劳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