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IMF传播官胡斐斐:把十分的事情做到十二分

发布时间:2019-06-30浏览次数:9750

胡斐斐,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2006级本科生,本科毕业后前往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国际关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胡斐斐曾在世界银行工作,现在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传播官,主要负责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及员工协调等工作。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主任、胡斐斐当年的专业老师马力老师这样评价她:“胡斐斐是一个文静、低调、秀外慧中的女生。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也是名副其实的‘艺术生学霸’,她每年都是重点奖学金的获得者,也积极参与很多专业实践和公益活动,成绩‘斐’然。同时,她也是较早就确定下出国留学深造目标的同学,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不急不躁地走出来,体现了她的实力,也见证了她的勤勉。在老师的心目中,斐斐一直是一个‘有头脑、有规划、有闯劲,同时又有行动力’的女孩儿。”




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

大一刚入学,胡斐斐就确立了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的目标。“初步了解了我们这个专业以后,我很想往记者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本科的学历可能是不够的,我需要更多的专业背景和知识体系来支撑这样的职业规划。”

    胡斐斐入学的这一年,恰好是纽约大学上海中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成立的第一年,两所学校签订协议,纽约大学派教师开课,学生来沪选修华东师范大学的课程,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也可以选择纽约大学开设的课程,双方学分互认。除此之外,纽约大学的一些课程也对华师的学生开放旁听资格。大二上学期,胡斐斐偶然间在学校公告栏看到了纽约大学上海中心的开课公告,她意识到这是一个既可以了解国外教学模式,又可以练习英语、结交朋友的好机会,立刻报名参加了课程的旁听学习,这一学,就是一年半。“当时身边的同学好像都对这个机会不是很看重,因为它占用课余时间,又没有学分,报名的人很少,我去旁听的课上大多只有一两个华师大的学生。”就这样,胡斐斐成为了少数重视并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的人。

在纽约大学上海中心旁听的这一年半里,胡斐斐的英文水平进步飞速。课堂全英文授课,作业也必须全部用英文来完成,更难以适应的是和国内课堂完全不同的教学风格,胡斐斐不得不努力学习英语,以适应课堂的节奏,虽然这其中的过程很辛苦,但她乐在其中。“我记得第一堂课,老师就带我们去外滩看了一个画展,课后要求我们用英文把自己对于这些画作的理解写下来。当时觉得这样的作业还挺有压力的,但同时也非常有乐趣和挑战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的英文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知不觉得到了提高。”

大一开始着手准备,大二大三通过托福和GRE考试,大四上学期,胡斐斐收到了美国多所大学的Offer,这其中就包括被美国人称为“政治家的摇篮”的乔治·华盛顿大学。在求学的路上,胡斐斐的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


机会总是留给准备的人

大四的时候,胡斐斐曾经在一家荷兰公司驻上海的分公司实习,恰逢世博会,公司要负责荷兰展馆内一个为期五天的高规格会议,为了这个活动,她和她的同事们筹备了整整三个月。然而,由于世博会人流量太大,影响了会议的效果,第一天会议结束后,荷兰代表团提出了把会议场地换为上海洲际酒店的要求。这不仅意味着前期的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也意味着她们的团队必须要在一天之内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妥当,以确保后续会议的顺利召开。而这个重任,落到了胡斐斐身上。她立即联络酒店,落实会议场地,和包括中荷双方代表团、记者、同声传译团队等在内的所有会议相关人员沟通、协调。第二天凌晨三点左右,胡斐斐最后一次检查完第二天会议的场地,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多年以后她写信给当时荷兰公司的工作人员,希望对方能为她写一份本科期间的工作证明时,对方不仅记得她,还对她的工作大加赞赏。

2015年,胡斐斐通过层层面试,进入世界银行工作。当年年底,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三大国际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泛美开发银行)按照惯例联合举办华人员工春节联欢晚会,她担任晚会主持人,发挥出色。“没想到毕业多年后,我还能用上大学学的专业技能。”她感慨道。


胡斐斐在华人员工春晚担任主持人

去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岗位有空缺,胡斐斐得知了消息后决定去试一试。连续几年在世界银行的工作经历,使得她顺利地转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传播官,成为了基金内部为数不多的担任这一职位的中国员工。

“我是那种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我乐于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每一份工作都做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胡斐斐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把工作做到极致,所以当机会来临时,她才能成为那个脱颖而出的佼佼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迎接更大的挑战。


年轻就要“折腾”不止

作为班上的学习委员,本科期间,胡斐斐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每年都是重点奖学金的获得者。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胡斐斐获得了保研资格。机会难得,再三犹豫之后,胡斐斐还是选择了放弃保研,决定脱离舒适圈,换一个陌生的环境继续深造。“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留在华师大当然是个很好的选择,有我熟悉的环境和老师,但我觉得趁年轻应该出去闯一闯,不能把自己困在舒适圈里。”

硕士毕业后,胡斐斐的短期目标是留在美国就业,实现经济独立。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在美国找到对口的工作是一件很难的事,机会少,竞争激烈,还要兼顾国际学生的诸多身份限制。权衡利弊后,她先是找到了一家当地的小公司入职,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同时思考如何去更好的平台锻炼自己。“我觉得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我相信很多年轻人和我一样,初入职场的工作也许并不是很满意,但是千万不要因此气馁。给自己一些时间,首先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积极地去学习、去社交、去尝试其它的机会。”就这样,通过不懈的努力,胡斐斐拿到了世界银行的工作机会,先后在其研究部门和水资源管理部门担任传播和知识管理顾问,积累了宝贵的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经验。

   在此之前,因为体会到国际学生在海外就业的不易,胡斐斐和同在美国的一群华人小伙伴创办了一个公益性质的自媒体公众号——“泰勒展开时”,采访留在美国就业的优秀华人,分享他们的求职经验,给处在迷茫期的留学生们一些指导。她担任公众号的总编辑,负责联络所有的嘉宾、安排采访、审核和编辑最终的稿件。很快,这个公众号就在当地的华人留学生群体中得到了认可,推文积累到二十几篇的时候,一批志愿者加入到了他们当中,公众号团队扩大到了四五十人,相继采访了一百多位嘉宾,在留学生圈中影响颇大。胡斐斐把这当做自己新闻梦的延续,“我其实一直想要做新闻采访,来美国后因为专业的转换也少有这样的机会,这个公众号的创办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新闻梦。”

现在,乐于“折腾”的胡斐斐再次转换跑道,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传播官。因为日常工作中需要跟众多部门的员工及其高管打交道,同时涉及大量的写作和演讲工作,她一开始并不觉得轻松。“一般来说,这样的工作往往更倾向于招英语为母语的人。但我想,既然我拿到了这份工作,我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我要证明自己,有挑战才能进步。”就这样抱着不服输的劲头,入职还不到一年,胡斐斐就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高度评价,她的部门为她颁发了“individual game changer award(个人创变奖)证书,获奖词为:谢谢她出色地带领我们部门的传播战略策划和执行。她的热情和积极态度使她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成员。


胡斐斐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采访的最后,我们问到了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胡斐斐说:“希望大家利用好母校提供给大家的资源和平台,努力把眼前的每一件事做好,不要因为暂时看不到回报而失去耐心,你要相信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值得的,也许你现在还看不到结果,但在不久的将来,它可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 李苗

 | 胡斐斐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