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大力营造长三角文化创新和创意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根据《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五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我校创新教育学院面向全校师生征集本届活动参赛作品。经个人申报、专家评审,共选出101件作品(项目)参加上海市级评选,其中我院5名同学的作品成功入选,我们将把这些同学的作品分为两期,进行推送展示。
1.作者信息
黄京京 2019级 广播电视学
作品名称
《沙漠中的守望者》
作品说明
《沙漠中的守望者》讲述了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林业总场防沙林试验场里两名职工董彦和丁建民作为蚂蚁森林守护人的治沙故事。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沙漠治理的重要地区,也是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平台蚂蚁森林在西北地区种植的地区之一,石羊河林业总场防沙林试验场作为执行方之一,承担了民勤县的蚂蚁森林种植工作。作为支付宝个人“碳账户”的蚂蚁森林,用户需要通过各种环保行动积攒能量,当手机里的虚拟能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用户就能在手机上种植一棵梭梭树,后期树苗会被公益机构认领,然后在现实中的该地区种植。董彦和丁建民作为蚂蚁森林241号林的守护人,同时也是现实中种植梭梭树的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都会在片中展现出来。
作品展示
https://v.qq.com/x/page/h0975q1l43e.html
2.作者信息
刘丹蕾 2019级 广播电视学
作品名称
《Suffer》《肌肤之上》
指导老师
《Suffer》钱春莲、杜志华
《肌肤之上》罗薇
作品海报
作品说明
《Suffer》
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封闭的内心世界,而在我的镜头中我也试图还原我笔下这个绝望的女孩的内心世界,在这个世界的醒来正是在现实世界中的挣扎,我们看到的从来都只是硬币的一面,剧中人所谓的谋杀只是现实世界中自杀未遂的反射,而耳边看似可怕的叫声其实是亲人的呼唤。
《肌肤之上》
刺青,作为一种在肌肤上作画的艺术,却从很久之前就一直被人们赋予刻板的消极印象。其实现代的刺青不仅仅是所谓“混社会”的标志,当人们想要将一张图,一句话融入皮肤,那么必然会有它之所以存在的意义和期许。本部纪录片镜头聚焦一家刺青店中古板沉默的老板,外国学霸顾客以及标新立异的学徒三人之间,记录一个肌肤之上的故事
作品展示
《Suffer》
https://v.qq.com/x/page/l0975rqc0hj.html
《肌肤之上》
https://v.qq.com/x/page/a0975nojrwk.html
作品访谈
我们针对刘丹蕾同学的两部作品,对她进行了简单的采访。
1.为什么选择《suffer》和《肌肤之上》这两个选题呢?
A:其实《suffer》是凌晨四点睡不着想到的,自我世界封闭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时间段,我觉得把这个世界实体化也不错。《肌肤之上》源于打卡咖啡店的经历,片中的刺青店老板是咖啡店老板介绍给我的。刺青一定是很重要的人或事才会选择铭刻在肌肤上,而这个就是我们想挖掘的故事。
2.请问拍摄前做了哪些准备?
A:拍摄前的准备主要是挑房子、买道具、写分镜头脚本之类的,和朋友“磨”分镜头脚本太痛苦了,但也挺搞笑的。一开始在食堂写,旁边两对情侣在卿卿我我,而我和朋友两“单身狗”在那儿聊人生意义。最后我坐在宿舍楼梯上抱着电脑到凌晨一点,自己都有点害怕。
3. 拍摄途中有没有令你印象深刻的小插曲?
A:插曲的话,拍《suffer》的时候需要一个鱼缸,刚到拍摄地从快递箱子里拿出来的时候就给砸碎了。我亲爱的道具还红蓝不分的买了一个蓝色灯泡,拿出来的时候我以为自己色盲了,最后是拿红色马克笔把灯泡涂红的。
还有拍《肌肤之上》的时候,有个小徒弟要练手,我差点为了艺术献身去随便纹点什么,最后被罗薇老师制止了。
4.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
A:困难就是缺钱,房子租了两天通宵拍,我只睡了半个小时。到凌晨五点的时候自己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小伙伴们不管在哪儿都能睡着。
5.这次拍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收获就是合作的力量真的很大。真正好的片子一个人是完不成的,是大家的想法碰撞争吵的结果,是一个相互说服的阶段,我非常享受这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