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 相约十年,《毕业的我们》——青年演员马丁送给母校的毕业季礼物

发布时间:2020-06-21浏览次数:3930

值此毕业季,传播学院2006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校友、青年演员、导演马丁给2016级毕业生带来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2010年,马丁从传播学院毕业,十年之后,2020年,她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获得“亚洲电影人最佳新人导演”荣誉的影片《毕业的我们》送给2016级的学弟学妹们。

当问到为何想到将这部作品作为毕业礼物送给2016级毕业生,她回答道“电影原来的名字是《花与流火》,象征着青春转瞬一逝,毕业的大家即将步入社会舞台,会遇到很多的人和事。电影中的‘路灯五君子’并不拥有百分百向阳的结果,借这个电影,想要告诉毕业生们不要把未来的事情想的过于完美,不要因为自己一下子没有走的很高而垂头丧气,在未来可以一点一点的丰满自己。你的能力不会第一天被发现,但是一定会被发现。”

(《毕业的我们》主题曲MV)

虽然学的是播音主持,马丁对表演很感兴趣,在大学阶段就出演了电影频道《爱拍电影》系列栏目剧以及《小姐贵姓》、《柒加路7号》等多部话剧。开始个人演艺事业后,马丁出演由王凯执导的《碟仙惊魂》,在剧中饰演林美,也曾与与戚薇等合作出演情感励志剧《我是杜拉拉》,与刘恺威、古力娜扎、孙艺洲等合作都市言情剧《柠檬初上》。

2018年,她在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饰演了盛家二姨太林小娘身边的心腹周雪娘、在今年的《清平乐》中饰演了八大王妃,演技得到众多认可。近期她主演的轻喜剧《小镇警事》也在CCTV8黄金档播出,她的角色是一名派出所干警。

艺术实践的多重身份转变中,在师大学习生活的成长过程给马丁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师大情缘:失而复得的字典

回忆与师大的缘分,马丁感觉就像“戏”一样。

马丁的父亲是一名新闻记者,在女儿想要报考表演系时,父亲建议学播音主持专业,将来可以在报业做新闻类的工作。结合专业多元化综合性培养的考虑,以及高中同学的推荐,马丁选择了报考华师大,来自北方的女孩想南下闯一闯。

于是,2006年高考时节,来自黑龙江齐齐哈尔的马丁前往沈阳参加艺术类专业招生考试。冒着暴风雪,没有家人的陪同,独自前往考场的她带了一本陪伴她多年的新华字典,字典的扉页上是父亲手写的祝福寄语。马丁在当年的考试中取得了优秀成绩,成为华东师大沈阳考点仅录取的2名考生之一,于9月来到了中山北路校区,入学华东师大06级播音主持艺术专业。

开学后专业的第一次新生见面班会上,马丁坐在第一排,传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主任马力老师走进了教室。马力老师也是当时沈阳考点的主考,他一眼认出了马丁,径直走到跟前对她说:“我有一样东西要交还给你,你在1月份沈阳艺考考场里,落下了爸爸送你的新华字典,我们认可你,也相信你会选择华东师大”。这意外的惊喜让马丁瞬间泪目,她没想到马力老师居然会把这本遗失的字典从暴雪的沈阳带回上海,这本翻烂字典的失而复得就像一场梦,仿佛注定会有上海的重逢。交还字典时马力老师鼓励她勤学苦练,不负家人期待,未来在上海好好打拼,“爸爸的字典,老师的送还“,”这充满仪式感的一幕,马丁至今记忆犹新,感念不已。


在师大成长的“社会活动家”

拥有双子座活跃的性格,老师称她为“社会活动家”。

像其他刚入学的大学生一样,马丁在社团招募中加入了很多的学生组织,甚至还接任成为了学校公关协会的会长。年轻的时候,总是充满热血与朝气。在公关协会,马丁创办了第一届闪亮公关大赛,借鉴外校的比赛经验,从一无所知到模仿成功。正因为有了一起办活动的伙伴,才有了一起创业的团队。当年公关协会的得力干将,与马丁一起撰写创业计划书,在2009年申请并获得了学校金额40万的创业孵化基金。学校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天地,让一个刚入学的新生不断羽翼丰满,张翅翱翔。

回忆自2006年起的大学生活,马丁滔滔不绝,因为这一段时光太过于丰富多彩,令人记忆深刻了。从大一入学的四年,她肯定的是自己没有向家里要过生活费。为了更加融入到上海同学的圈子里,她通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参与,积累社会经验也可以挣到自己的生活费。因而大学四年暑假都未曾回家。

为了拍电影频道的栏目剧,推迟春假回家的时间,当舍友都一个个离开学校,她等着最后几天的档期,抢到回齐齐哈尔的四十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票,但当时并不觉得难熬。2007年,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上海举办。马丁报名成为志愿者,拥有参加开幕式表演的机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了呈现《勇气》这个节目,整个暑假都在排练,举着蓝色的板子,充当一朵朵“浪花”。也正是在这个节目排练表演过程中,她认识了一直到现在最好的朋友。



闲不住的“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是指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现如今的马丁,已然成为“斜杠青年”的一员,拥有演员、导演、编剧、主持人等多重身份。在多重身份的尝试并获得成果,马丁认为有两方面重要的原因。

首先,自认为“闲不住”的她,对未知的所有的都感兴趣,对感兴趣的都想尝试。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研究生毕业后,最初是主持人,这也是最擅长的。但对表演的兴趣,她还是决定放弃SMG的公职,成为了演员。在演戏时,对剧本感兴趣,所以尝试自己动手写点东西,正好身边也常有专业人士可以交流请教,把剧本发给编剧看。长时间的积累结出了成果,2017年,她自己编剧的电影项目《余生短暂》成功入围了张艺谋导演的“青葱计划”项目。因为在坐高铁的途中看见了一栋孤零零的小房子,她有了尝试编写绘本故事的想法,所以绘本《一辈子都在等你》出炉了……


其次,马丁认为在传播学院的专业学习的对自身业生涯产生了深刻影响。她说“学校的综合性的培养让我有现在的视野”。在播音主持专业,她也上过沈嘉熠老师的表演课,她在表演课考核中饰演一个街边卖菜角色,并拿到了表演课最高分。“其他专业的课让我对媒体有了全新的认识”,不止于本专业,与同学院新闻、编辑出版、广告专业的同学交流中,马丁也收获了很多。她认为得益于传播学院全方位的专业融合,才能在电影表演、影视创作制作、图书出版方面上手迅速。用马力老师的话说:””一个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导了一部电影(广电),出了一部绘本(编辑出版),新闻广告融合发力,说明传播学院培养的学子都是综合性人才!”


十年时光流转,《毕业的我们》献给母校

在电影《毕业的我们》中,拥有导演、编剧双重身份的马丁,在其中加入了自己对于青春的理解。她将电影主角郝然的职业身份设置为记者,因为这是她很喜欢的职业,借助记者郝然这个角色,马丁表达了自己对传媒、对新闻的看法,正如电影中郝然有句台词“什么时代新闻都是引导读者,报纸不是你想看什么,我就写什么”。

2020年,是马丁从华师大毕业的第十年,十年时光已逝,马丁对自己毕业时的场景仍记忆深刻。因为前三年在校外的实践占用了大量时间,年轻时充满了“要”的欲望,希望自己能抓住更多的机会,因而自己在学校图书馆、游泳馆、食堂静静坐着的时间并没有多少,毕业时的马丁已经感到遗憾。为珍惜最后在华师大的校园时光,她从武汉连夜赶回上海主持学校的、学院的毕业晚会,积极组织班级聚会。毕业季的学校也显得空荡荡的,大部分同学已经开始步入工作岗位或离开上海。马丁是宿舍里最后一个走的,她把所有能拍上照片都拍了一遍,把大学用过所有的日常用品都带走了。“哭了好几次,就像入校第一天那样,也是泪流满面”,这样的感性她认为是非常珍贵的。


除了《毕业的我们》,马丁还有一份礼物想要送给今年的毕业生们。今年5月,马丁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绘本——《一辈子都在等你》,这是一个关于家庭观念和承诺的故事。对于毕业生来说,师大也是“一辈子都在等你”,无论十年前毕业还是今年毕业,学子们来来去去,但师大永远在等大家,欢迎大家把外面精彩的故事带回来分享。马丁学姐带来了10份绘本——《一辈子都在等你》作为师大的一份情怀,永远在学校等着学子们归来。


《毕业的我们》链接: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73vx9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