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新生报到还有6天
跨过了漫长又特殊的假期
我们终于要在传播学院见面了!
在“奔现”之前
请查收这份为你准备的学院和专业简介
开启属于你的樱桃河畔时光
关于传播学院
院史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成立于2004年9月,其历史可追溯到我校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分别于1924年和1925年开始兴办的报学专业教育。大夏大学1928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1937年又创建新闻学系。戈公振、汪英宾、谢六逸、王造时、曹聚仁、陆梅僧等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先后在大夏、光华执教和任职,培养出邓拓、储安平、张稚琴等著名新闻记者和新闻学者。一时英才辈出,文华璀璨。1992年我校在全国师范类大学中率先创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2年建传播学系,2004年撤系成立传播学院。
院训
全球视野,中国声音 ,秉中持正,追求卓越。
吉祥物夏小传
冠之以夏姓,是因为大夏大学是我们的根。华东师范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我校的前身大夏大学早在1924年就开始兴办报学专业教育,后又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广告学系。及至今日,传播学院还精心打造了大夏传播国际论坛、大夏传播讲坛、大夏传播文丛、大夏传播精品教材等一系列文化品牌,以“大夏”为名,正是对师大传播教育历史的致敬。
从1605年至今,人类走过了漫长而又崎岖的传播之路,当下的每一个我们,都是这漫长时间轴上的一个小点,小传之名,正如小小的我们!
行政机构指南
- 学院办公室
传播学院215室 电话: 54343075
- 教务办公室
传播学院213室 电话: 54343073
- 辅导员办公室
传播学院217室 电话: 54343077
- 设备管理办公室
传播学院419室 电话: 54345322
关于研究生专业
很高兴在这一专业遇见你
一同奋斗三年五载,甚至一生
从小学一年级算起
我们已经在学校度过了十几载
经历了至少四次新环境的变更
但我们仍在学习如何学习
如何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为了帮助新同学更好地适应和规划研究生生活
九位学长学姐倾情分享自己的心得和建议
博 士
新闻学
新闻学博士点2010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201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该专业秉承华东师范大学厚重、踏实的治学传统,依托文史哲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发挥传播学院特色学科优势。本专业同国内多家新闻传播单位和新闻传播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一些大学或新闻传播研究机构签订了科研合作和师生交流协议,每年都有不少师生出国留学、访问、短期学习、讲学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新闻学博士点师资力量强,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有一批在国内新闻传播界颇具知名度的教师,已成为我国新闻学研究领域的学术重镇。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闻政策研究,中国新闻史,新闻影像传播研究,新媒体与数字化创意研究,大众传媒与社会变迁,公共舆论与战略传播。专业课程包括:《新闻传播学经典》、《媒介与社会》、《新闻传播实务研究》、《新闻理论专题》、《新闻事业与社会发展》、《中外新闻传播史专题》、《新媒体专题》、《媒介管理学专题》等。
传播学
传播学博士点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2010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设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5-2010年以“文学与传媒”招生,2011年开始招收传播学博士研究生。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批判传播学(传播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传播政策研究、乡村传播),视觉文化研究(纪录片史论、广电研究、视觉文化),纪录片史论;编辑出版研究,传媒文化研究;电影理论研究,动画、纪录片理论研究。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经典》、《纪录片研究》、《媒介理论》、《传媒文化与社会》、《中国现代出版研究专题》、《新媒体研究》、《电影理论研究专题》以及其它根据博士培养方案设计课题及课程。
学长说
彭志翔
2019级传播学
获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实习经历:华润置地商业地产事业部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就进入了学术的殿堂。而传播学院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学术平台,学院在批判传播学、口语传播、电影研究、纪录片研究等领域都非有建树,承办有“批判传播学年会”、“口语传播论坛”等国际、国内顶尖学术会议,研究生还自主举办“博思论坛”。因此,进入传播学院学习一定要打破学科的领域和边界的限制,向不同专业的导师、同学学习,开拓学术视野,扩展研究的半径。
对于博士生来说,华东师范大学还有许多“宝藏资源”,可以通过旁听政治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的一些顶尖课程来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当然,博士期间最重要的还是参与到老师的科研活动,进入到导师的研究脉络,在与导师的学术交流中逐步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从学生到学者的转变。
硕 士
新闻学
新闻学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新闻学专业既密切关注新闻业界进展,又整合多学科理论资源,质化和量化研究并重。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专题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文化与社会》、《新闻实务研究》、《批判传播学》等。
学姐说
陈露
2018级新闻学
科研经历:参与上海市课题“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发展史”;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
实习经历:每日经济新闻;华尔街见闻
首先要恭喜学弟学妹们来到传播学院开启新的学习阶段,我就选“学在传院”来聊一聊研究生生活吧。传播学院的老师们学问功底深厚,每位老师都各具特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会收获颇多。传播学院的学术讲座资源也非常丰富,有三友学术沙龙、博思论坛、批判传播学年会等等,经常会邀请学界、业界前辈来做分享,这也有助于了解学界以及行业的最新动态。另外,华东师范大学的藏书资源也非常多,图书馆官网也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图书馆也很人性化,期末复习周也会延长开放时间。除了这些之外,还有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等待着学弟学妹们开学后亲自来挖掘和利用~
传播学
传播学专业是2005年经教育部高等教育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的,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包括:《传播学专题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文化与社会》、《危机传播》、《传媒经济学》等。
学长说
曾文新
2018级传播学
曾任院研究生会副主席
研一的“萌新”们,你们好。我是上一届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曾文新,是学院传播学专业的学硕。想必你们都非常期待即将来临的研究生阶段,这也意味着你们将跨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相信大家读研都是为了有所收获,无论是学业上的还是实践能力上的。因为我是学硕的缘故吧,而且也抱着读博的想法,所以在研究生阶段没有实习的经历,所以也就只能跟大家分享我“孤寡”的学习经历吧。
首先,华东师范大学还是一个有很多讲座(水平也很高)的学校,不仅在学院,通过学院研究生会的科创部其实可以接触到很多讲座信息,而且比如相关的人文学科的讲座资源你都可以利用到,我也是在研一的时候通过听各种讲座启发自己的研究兴趣和问题意识,而且研一课不多的同学可以去别的学院蹭课,我曾经蹭过一年中文系现当代文学的课,启发是相当的大,当然前提是要有兴趣以及能理解消化。
其次,对于论文的焦虑其实大可不必,我记得我的导师曾经说过,一开始不要太着急自己没有方向,就通过不断地阅读,哪怕到了研三,甚至博士阶段,因为当到了一定阶段你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方向,前面的铺垫都是值得的。而且,论文也是急不得的,记得学院有位老师特别重视自己的文字,他强调自己发表出去的文字是烙印在自己学业生涯上的,对于硕士研究生是这样,对于博士研究生等想走学术之路的同学来说更要谨记。
最后,无论你是想继续学业生涯还是锻炼能力去就业,都还是要认认真真读些书,毕竟读研是读了书才能够专研,而且我们最后都还是要面临毕业论文的压力,以及读了相关专业的书,出去实践才能显示跟本科生的区别,也会跟别的同等学历的学生不一样。我的经验大概就是这些,希望能对各位“萌新”有所帮助。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依托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基础发展而来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前拥有教育部认可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专业课程包括:《新媒体研究》、《传播学专题研究》、《文艺批评和文化研究方法》、《电影理论与批评》等。
学长说
陈璐明
2018级戏剧与影视学
获奖:戛纳国际电视节IMPTV国际大学生电视节目模式大赛国际入围奖;第11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优秀奖
科研经历:北大核心期刊《电影新作》发表论文
实习经历:字节跳动-新媒体运营
哈喽,各位学弟学妹,欢迎加入戏剧与影视学大家庭。那开学最关心的问题,就是选导师。其实,关于导师这块,戏剧与影视学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学者,选择哪一位,在学术水平上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大家可以在知网搜索专业老师最新的文章,就能够了解到老师最近所从事的研究方向,这样也能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喜欢的导师啦~当然,选导师是双向的,导师也会进行选择,所以最终的结果也需要看你是否匹配哦。
在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大多数时间在于自学,多看书多理解。如果不考虑读博士的同学,实习的话可以电视台或者影视公司,互联网的内容运营、影视编导和广告运营,我们都能够胜任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闻与传播
新闻与传播是全国第一批应用型硕士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本专业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资源和传播学院突出的全媒体教学与研究优势,培养全媒体实践高端人才。专业课程包括《全媒体专题》、《新闻传播学专题》、《口语传播专题》、《新闻实务》、《节目策划与制作》等。
学长说
曾庆平
2019级新闻与传播
华师大商学院16级毕业生
正式工作1年后跨专业考研
获奖:上海市奖学金;华东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实习经历:解放日报编辑中心
有人考研的目的性很强,有人则是为了给自己一段缓冲的时间。无论你为何而来,到了研究生阶段,都必须要学会认识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并主动培养和整合它们。作为大魔都的985,华师没有那种“雷”的导师。但如果你不主动,学习科研全等老师放你、带你,那什么导师都不适合你。我觉得理想的研究生生活,应该是围绕那些你觉得“奇葩”的事物,并尝试用知识和研究去分析和探讨之。如果能早点找到这样一个主题,那你所有的课程作业就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最后合流成毕业论文。如果一时想不到这样的主题,那就尝试去怀疑大家习以为常的东西。
出版
出版专业校内导师拥有国内知名出版机构多年从业经验,同时理论研究成果丰富,配备大量业界导师系出版管理部门及国内著名出版社领军人才,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出色的实践能力。专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读客、果麦等十多家知名出版及传媒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了保障。专业课程有《出版学概论》、《出版物编辑与制作》、《出版物营销》、《编辑出版实训实务》等。
学长说
胡伯俊
2018级出版
获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三等奖
实习经历:上海九久读书人;福莱国际公关
创业经历:上海云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主茶叶品牌筹划
Hello,亲爱的学弟妹们。研一一年的学业会让你的生活十分充实,千万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增强自己实力的机会,老师给的、学长学姐“祖传”的书单一定要看,而且要多看,未来生活的某一天你肯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看书的自己!
选课的话推荐选自己感兴趣的,能真正学到东西的课程,指不准哪门课就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定的启发!学习实习一定要带着计划表和时间条,计划表帮助自己更好地摸清楚想走的方向,时间条让自己拒绝DDL的拖延症,以及每件事在不同阶段的重要程度。在想清楚的理性与大胆尝试的感性之间最好找准平衡,突破自己不墨守陈规的同时也要合理听从前辈与长辈的建议,做好利弊把控。不论是找实习还是学习的过程中常问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还有一点,千万不要荒废了运动,不要只做到特别能吃苦的前四个字!
总之,欢迎大家来到传播学院,时刻保持思维的活跃与勤奋,你一定会在这里获你所想!
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专业秉承华东师范大学厚重、踏实的治学传统,依托文史哲人文学科的学术资源,发挥传播学院多学科并举的整体优势,以“通识博雅、技艺卓群”为培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面对新媒介环境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传媒人才。
本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媒体与创意写作(中文系招生)。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开设《全媒体传播专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影视与新媒体编剧艺术》、《移动影像的理论与实践》、《视觉艺术》等课程;播音主持艺术方向开设《节目主持创作》、《新媒体播音与主持创作》、《类型节目主持》、《有声语言表达艺术》、《主持人即兴口语传播》、《节目主持发展史研究》、《体验戏剧工作》、《表演理论与实践》等课程。
学长学姐说
白妞
2018级广播电视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方向
曾任院研究生会主席
获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二等奖;《中国创意设计年鉴·2018-2019》金奖
我们播音主持方向可以去与学院签订协议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学院也会安排,所以实习不用担心哦。那在实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自己先思考,经过自己思考也不能解决的,可以谦虚请教老师或者同事,不要怕难为情。
实习单位一般在工作上也不会给实习生太大的压力,所以在兼顾学业方面是完全没问题的。此外我还参加了院研究生会的工作,担任主席的职务,这里一定要给我待了两年的研会打call,也非常欢迎新生小可爱加入研会,留任的主席和中心主任们都超“耐斯”呢!
总结来说,研一阶段还是很适合多多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因为我们广电和出版专业的实习从研一结束后的暑假才能开始计入总实习时间内,所以研一时间还是比较充裕,可以去发现自己各个方面的兴趣和能量哦!
胡康
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方向
获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中国日报21世纪可口可乐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省级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上海赛区平面类二等奖
惊!我居然研二了!小万同学突然找到我,让我做经验分享的那一刹那,我才意识到自己居然已经是“学长”了。时间真的如同细沙般从指缝中漏逝,因为疫情原因在校的时间实际也就几个月。不过,马上就要开学了,接下来我就针对“选导师”、“选课”、“课程学习”、“交换交流”这几个模块来分享一些经验吧!
①导师选择
导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这影响着你三年的行动方向。一般而言,选导师需要考虑自身的未来规划与兴趣爱好。个人认为可以根据两个大致的方向进行导师的选择:a.实践 b.科研 。老师们各有自身擅长的领域,同学们可以去咱传播学院-师资队伍-广播电视系中参考一下老师们的资料。当然,咱们专业是双向选择,所以大家可以在选择导师前跟心仪的导师进行联系,介绍自己,表明决心,这样也可以增大导师选择你的几率。
②课程选择
除了必修课外,咱们专业一般还要选择2门选修课。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课程选择。注意:播音主持艺术方向和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的课程是可以互相选择的,换言之,播音主持艺术方向的同学可以选择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同学的课来充当选修课,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的同学亦是如此。还有!学长强烈建议大家选择研一第一学期开课的选修课,最好一次性上完,因为后期会有很多事要忙,比如实习、交流交换、毕业事项等。
③课程学习
哈哈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就可以逃脱“点名”、“课后作业”等魔咒了。不过,期末考核相较于本科阶段而言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一般只要交一个作品或者一篇论文就可以啦~
④交换交流
硕士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就可以出去交换交流啦~不过学长还是建议大家把该学的课程学完,把该修的学分修完再出去,这样比较稳妥。学长在研一下学期申请了去政治大学交流的项目,但因为疫情暂时没去成,只能保留名额。如果大家在申请方面有什么疑问可以私下咨询我哈
刘思聪
2019级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方向
艺人练习生
我是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方向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思聪。我是一个由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转到硕士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研究生,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专业,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和转变。除此之外呢,我还有一段特殊的练习生时期,去年初我正式成为一名练习生,参与了江苏卫视《音浪合伙人》的录制,被周笔畅选为年度盛典的合作人之一,也参加了腾讯S级选秀《创造营2020》资格赛的初选和终选,虽然最终因为个人原因没有签约比赛,但我认为这段经历也是我人生非常宝贵的财富。
关于选导师,我是在之前就做足了功课,对刘秀梅教授有了一定的了解,认为刘老师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对我有一定的帮助也和我未来的选择比较契合,再加上比较仰慕刘老师的才华和专业能力,所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她,也非常幸运的被反选了。所以事先对各个导师的了解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具体长远的规划,这样选择会更清晰果断。
关于选课,我应该是数字媒体艺术方向唯一第一学期修完选修课程的学生,即使是在最繁忙的练习生时期依然完成了8门课程任务。除了努力挤时间,我也有一些攻略。因为第一学期是没有数字媒体艺术方向的选修课的,于是我选择了播音主持艺术方向的主修作为选修,因此提前完成了选修的任务。因为本科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所以课程对我来说挑战不大,也没有什么顾虑,也就很果断的选择了,既发挥了优势又节省了时间。所以在选课时最好能够长远规划并结合自身优势,这样选课更加高效具有方向性。其实当时也有冲着留学的目的进行选择,但因为突然爆发的疫情而临时改变了计划,不过不管怎样随机应变,边走边看嘛。
欢迎又一批新生们加入传播学院!后续的迎新特辑中,我们会介绍有料又好玩的研会以及新生报到的具体流程,请各位新生持续关注公众号的后续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