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经验分享 | 坚守本心,全力以赴 —— 公立高中求职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2021-05-24浏览次数:1196

毕业花开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求职季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同学们而言

制作简历、复习笔试、准备面试……

生活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


如何明确方向、找准目标、拿到心怡的offer?

签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

陈晓煜学姐带来了她的分享


嘉宾:陈晓煜

专业:2021届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

签约单位: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闵行分校

实习篇:大胆试错,明确工作方向

Q1:学姐可以先分享一下自己的四次实习经历吗?

A:我的第一份实习是在一家上市公司。我在那里做了两年多的新媒体运营,类似于写手的一个岗位,主要负责科技向、商业向方面的文章,结合热点进行一些深度报道的撰写。我参与了策划选题、编辑发布的全流程,这些经历其实是对我本科新闻学习的提高和强化,因为我本科只在传统媒体实习过,完全没有接触过新媒体。这样的一份实习让我对于新闻专业的理解更加深刻,开拓了我的视野,强化了自己的一些新媒体的思维,对于拓展自己的职业路径有很好的帮助。

      第二份实习是学院安排的,在澎湃新闻文化部的实习。澎湃新闻文化部的实习相比于之前的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于稿件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尤其在演出类的稿件和人物通讯类的稿件中,如何去设置采访的问题?怎样把舞台上的视觉呈现转化为文字报道?这两个是比较关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自己把视觉观感转换成客观描述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我也在人物采访的一次次的实践当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应该怎么与人打交道、与更丰富的世界打交道。

      另外两份实习就是完全体制外的企业的实习,一份是4A广告公司电通安吉斯做媒介策划,另一份是在互联网公司小红书做热点产品运营。这两份工作是有一定的相通之处的,都会要求你有很强的网感和对于网络流行趋势的敏锐度,此外还要求你有很强大的策划能力。我们经常会进行一些头脑风暴,你能够很深刻地感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与当下的环境、与这个产品所发生的直接的联系,因此它的商业价值也是非常强的。所以我觉得这两份的实习更多对我的帮助在于拓展自己的视野,让我能够在上海这样的一个多元的、前沿的城市当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


Q2:学姐认为实习经历带给您哪些收获?

A:其实对于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实习帮我做了一次排除。因为对于很多面向体制外求职的人来说,实习经历是给自己增加砝码的过程,但是我发现自己好像在不断地试错。相比较而言,在这四份工作当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媒体的工作,就是在澎湃新闻的实习。

       所以我发现,如果你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实习,即使在不断试错,这对于自己依然是有帮助的,你可以知道自己的底线价值观在哪。通过这几份实习,我发现自己对于工作当中的人文价值的需求比其他同学高,如果这份工作有很强的人文价值、有很强的理想性,我会非常感兴趣,然后会努力让自己把这份工作做得完整、再去追求完美;但是如果这份工作的底层逻辑是追求商业资本和利益,我觉得自己的收获感和成就感就少了一些。所以在这个试错的过程当中,明确自己的价值底线和对环境的需求,是帮助我在求职过程中,明晰自己想要选择哪一个方向的重要标准。通过实习,我知道了工作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同学们都很强,关键在于哪一份工作是适合自己的,知道自己不喜欢的,然后缩小范围,这才是重要的


跨专业就业:热爱是源动力,新闻背景是奠基石 

Q3: 请问是什么契机促使学姐选择当一名体制内的老师?

A:第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实习我明确了自己对于人文价值、对于理想性的迫切需要,我需要的是一份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第二个原因就是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我非常喜欢学校的氛围,尤其喜欢十五六岁、十六七岁的那些少年,我们都经历过青春岁月,青春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发展过程中难以忘却的美好年华。我始终觉得那个年龄段是最纯粹的、最昂扬的阶段,你看着少年们就会觉得所有的美好都集中在了他们身上,所以校园的环境和氛围也促使我去成为一名老师。


Q4:学姐可以分享一下备考教师资格证的经验吗?

A:备考教师资格证就是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就是多背多刷题,面试要保持从容和自信,因为教师资格证本身不难的,只要认真复习,通过率是很高的。


Q5:学姐您认为您的专业对于现在从事的工作有哪些帮助?

A:帮助非常大。我觉得正是因为我学的是新闻与传播,才让我在求职过程当中能够得到一些学校和老师的青睐。

      首先,是我赶上了上海新教材的契机。新教材的必修课本中有“媒介素养”单元,其内容就是认识媒介、善用媒介、辨别媒介。这样一个单元的出现,意味着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媒介的使用,因而在这样的单元教学过程当中,新闻传播学子不仅是可以更好地将专业所长教授给学生,同时,也可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探讨出更多的可能性。在其他单元,新闻稿件的篇目也是不断地更新和增加,像袁隆平、屠呦呦的一些新闻报道纳入了最新的课本中。学新闻传播的同学可以直接从一些新闻采写的角度去进行教育教学,所以说新教材这个机遇对于我们新闻传播专业而言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就是新课标的需要。现在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发现,语文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字词或者古文理解当中,它要求的是学生将文史哲知识融会贯通,实现自己与世界的沟通和理解、个人整体价值观的塑造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目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新课标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其中有一个学习任务群就叫做“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再次把媒介素养的重要性进行了提升。因此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新闻传播的专业特长,胜任自己的工作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再次,从现实环境上来说,现在的高中生会大量的接触网络文章、海量信息等资源,在互联网上的师生距离缩短了。而这些资源正是新闻传播学子平时在学习研究当中所关注的部分。我们也可以从学生的作文当中看到,很多学生会对当下的热点事件结合简单的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传播学理论思考,那么在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新闻传播学子开阔的视野恰好就是职业所需要的。我们说“新闻无学”,这样开阔的宏观视野和丰富的学科背景,无论对于教学和研究还是学生的成长都很有帮助。

      同时,在求职过程中大家可以关注教育方面的最新动态,比如更重视美育、课文的改动、政策的变化等,这些都可以是求职中的重要信息点。


笔试与面试:充分的准备和真诚的态度

Q6: 学姐是从什么渠道得知交大附中的招聘信息?

A:我是在他们的公众号和官网上面看到的,但是主要的招聘信息大家可以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在每年11月份举办的专场招聘会,这基本上是整个上海最大的一个招聘会,几乎上海所有的学校都会来,所以把握这场招聘会的话就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不过在去招聘会之前,需要花点心思和时间,对自己进行学段、区域定位,从几百所学校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有针对性地投递。


Q7: 考取公立学校的老师,整个备考过程是怎样的呢?

A:备考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是考学校,第二是考编,上海地区的考教师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上海是先考学校,然后再去考编,也就是说,考学校的难度是大于考编难度的。

      考学校基本上有两个大的环节,第一就是笔试,第二个就是试讲,笔试没有捷径,就是多刷高考题,培养自己做试题的手感。

      试讲则是给你40分钟上完整的一堂课,这个环节的复习我们可以利用很多网络资源,因为对于新老师而言,模仿其实是最好、最快的学习途径。不论是视频还是教案,要学会在他人的经验基础之上,梳理出自己的上课的脉络,最好能够有自己的风格或者是专业的特长,在课程中能够体现出自己首先是一个合格的、站得稳讲台的老师,其次要能够体现出来自己是一个有新闻传播学背景的老师。

      其实这个不像考公有时间进度表。你前期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去做一些高考卷去培养手感,还有就是疯狂地投简历。有哪个学校通知来考试的话,会提前通知你准备上课,在接到通知后的两三天集中时间准备就好。还有部分学校会采用说课的形式面试,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说课的环节和流程,提前准备。

      考编其实是比较简单的,稍微有一点难度的就是一些行测题。所以通过整个求职过程可以发现,不论找哪个方向的工作,早点刷行测题一定是对自己有帮助的。


Q8: 笔试过程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A:一,多刷试卷并及时总结;二,可以适当背诵一些古诗词,在默写的环节当中能够体现自己的人文素养。

 

Q9:学姐能分享一些自己的面试经验吗?

A:我觉得主要是试讲方面的经验,第一就是要海量备课。尽可能的搜集网络上、书籍中所有对自己的教学有帮助的资源,像我在备考过程中,一堂40分钟的课最短也是准备了六个小时的。自己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充分地准备才能保证课堂内容的高质量;

      第二就是要注意细节,比如说准备一份详细的教案,多打印几份,向听课老师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认真的态度。上课的时候还可以准备电子教鞭,可以帮助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拘泥于讲台,可以走近学生和他们互动起来;

       第三就是要关注学情。课堂过程要注重互动性,而这个互动性的前提是上课要有自己的主线。简单来说一要有自己讲课的主线,二要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自己的内容与学生的课堂反应、学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的话才可以让自己在试讲的过程当中比较游刃有余。

 

Q10:面试过程中有哪些克服紧张的技巧吗?

A:我觉得就是不断地练习。当你的备课过程做的非常完备的时候,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已经烂熟于心,上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把它展现出来,没有其他的捷径。

 

Q11:学姐觉得对于老师岗位而言,面试者应该展现哪些品质?

A:第一是自信。对于学生而言,我们教授的内容不仅是知识,尤其对于语文而言,很多时候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自信的老师能够帮助高中生在非常艰难的、枯燥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生活是美好的,觉得世界是值得探索,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这样才有更深刻更长久的动力不断学习;

      第二是真诚。我们在写简历、面试的时候,有时会夸大自己的一些优点,但是像我们专业去面试老师的时候,必须要承认的是自己与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同学相比,必然存在一些短板。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表达出自己对于这一份职业的热爱与向往,用真诚去打动考官,我觉得是最重要的。

职业规划:坚守本心,厚积薄发

Q12:学姐认为即将毕业的同学们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准备?

A:第一就是大胆地试错。但是在试错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反思,聚焦问题,清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和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

      第二就是丰富自己。求职的过程,就是给自己前20多年的学习和经历交一份考卷,你积攒的经验、技能、实习,都是在为日后的工作打基础。所以说不断地丰富自己,一定能够让自己在求职过程当中有闪光点;

      第三就是最实际的,早点写论文,早点刷行测题。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节奏,不然到十一二月份求职高峰期的时候,整个人会非常忙乱。


Q13:学姐怎么看待体制内的工作和体制外工作的差异?

A:我觉得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就像我之前选择体制外的实习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带有对上海的滤镜去实习的,后来发现我想象中的体制外的实习和实际并不一样。其实大家对体制外和体制内的工作都有一些刻板印象,关键在于你能否接受这份工作的底线。对于体制外的工作,你能否接受不稳定性?对于体制内的工作,你能否能够从一些基础性工作中找寻价值?还有一些个人的底线,比如城市的选择、作息时间的考量。如果你无法接受这些底线,就很难做好工作。


Q14:学姐对于本专业同学们求职有哪些建议?

A:第一,求职是一场持久战,要做好熬的准备,保持好自己的节奏;

      第二,求职是一场精准战,要早一点确定好自己的方向,才不会在九十月份高峰期的时候像无头苍蝇一样,那样的沉没成本太大了,会让自己很痛苦。

      我觉得把握好这两点,在求职过程当中会更有信心地去面对,并且收获自己满意的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