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举办了AI小说创作研讨会兼国内首部百万字AI小说《天命使徒》的发布仪式。
此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主办,上海市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和新华传媒·新华连锁共同协办,吸引了众多学界和业界人士的关注。
AI小说创作研讨会兼国内首部百万字AI小说《天命使徒》发布会现场
在研讨会现场,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吕志峰、新华传媒·新华连锁党委书记钮也仿、上海市作家协会创联室副主任杨绣丽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教授及其团队对《天命使徒》进行了首发介绍。王峰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展,文学领域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天命使徒》,这部由“国内大语言模型+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工程+精细人工后期润色”三位一体地完成的人工智能小说,是一种文学创作方式的新突破,开创了文学与科技结合的新篇章。
据悉,该团队中既有文学研究者,也有工程师,他们通过严谨的设计,实现了从单一提示词生成连贯、高质量文学内容的目标,并通过模型校正和人工审校,确保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王峰强调,这不仅是一个技术实验,更是对未来文学可能性的探索。
与会学界和业界嘉宾大合影
与会嘉宾们主要探讨了AI时代下艺术生成方式的改变与影响。从不同角度探讨了AI写作对网络文学、数字文学及整个文学领域的深远影响,为文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思路。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教授潘汝对《天命使徒》给予了积极评价。她表示这部小说具有天然的完美画面感,适合改编为电影或系列微短剧。南开大学文学院周志强教授表示,文学正处于重大转型时代,未来将是“心”文艺与“芯”文艺和谐共存的时代。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单晓溪教授认为,AI小说是网络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加速了文学迈入后文学时代的进程。单老师也希望大家可以借此重新审视对于传统文学理解,以更加全新而开放心态迎接数字文学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与会者围绕AI小说创作中的版权、伦理道德等问题也展开了热烈讨论。在面对技术与创作的结合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孙晓忠教授提到,AI与传统人类创作如何协调其间的紧张关系,以及AI文本透明度、书面性的调整等方面,都是需要未来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王晓玉对人工智能写作表示了积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在文学和传播之间的新质生产力的开创。同时,与会者也呼吁业界和学术界加强合作。
王峰透露,团队将持续推动智能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并计划建立一个人工智能写作平台。这一平台将向公众开放,提供自动化写作工具,帮助用户轻松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长篇小说,极大地推动文学创作的普及和技术的应用,让更多人享受到写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来源 | 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