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进课堂第四季|臧熹:讲好上海故事

发布时间:2021-12-02浏览次数:760

按语

        自2018年至今,《主持人进课堂》已连续举办了三季。从约见访谈到全媒体报道;从个性化表达到主持人如何说自己的话;从介绍主持人大赛经验到分享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主持人们根据各自主持的节目特色和主持风格设置讲座选题,用深入浅出的讲述为同学们传授主持经验。

        今年,《主持人进课堂》第四季纳入学院《节目主持概论》课程培养体系,鼓励同学们以访谈节目形式与应邀主持人进行沟通交流。此次课堂形式的改变,使得同学们在深入理解讲座内容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进一步加强《主持人进课堂》与《节目主持概论》的课程对接,使之在理论化、体系化上更加完善,让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相互印证,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


        11月23日上午,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2021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者获得者臧熹老师应邀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课堂,以“讲好上海故事”为主题,通过分析点评20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的视频作品,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享与交流。本次课程由传播学院副院长陈虹教授主持。

        如何“讲好上海故事?”臧熹老师开门见山、直击主题,从“有没有故事”、“够不够上海”两个方面切入,讲述要想讲好上海故事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视频里是否有故事,而并非流水线式叙述。其次,想要讲好上海故事,视频中介绍的内容就必须区别于其他地区,展现上海的特点。

        解析视频的主题后,臧熹老师播放了20级播音班同学们的视频作业,并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将每一个作品的优点、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认真看过同学们的每一份作品后,臧熹老师总结了同学们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共有七个方面:一是只做导游、导购、导吃,没有故事;二是讲了故事,却没有重点;三是语言过于书面化且重复啰嗦;四是铺陈太多,进入主题慢;五是出境主持与画面衔接欠佳,声画无法对位;六是人与现场割裂、脱节;七是状态不够放松、自然,与现场环境不匹配。

臧熹老师讲评20级播音班同学的视频作业

        那么如何讲好上海故事?臧熹老师在分析作品过程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点。首先,在拍摄之前想好故事架构,从一个点深入挖掘上海特色。“一个主题可以是从多角度去展现的。如何将展现的各个角度通过逻辑串联起来是关键。”臧熹老师说到。其次是需要选择好场景,“出镜并非站在镜头面前就是出镜,而是要看如何去选择场景,让场景交代信息。”最后,讲好故事需要有情感,臧熹老师说到:“有细节才有故事,有故事才有情感,情感才能打动人。”

        将每位的作品分析完后,臧熹老师以央视财经刘仲萌拍摄的Vlog作为范例进行分析,讲述他是如何在Vlog中融合财经信息,又是如何通过场景选择、细节、采访来升华价值。

        接下来,臧熹老师通过案例讲述了如何利用Vlog讲好故事。臧熹老师提到首先需要明确Vlog的定义 —— 它是对生活、人格、故事的视频化表达,是一种个人创作的视频类型,最大特征是有人对着镜头说话;其次要做到人格化、个性化、真实性、生活化、情绪化、体验感的融合。人格化是指一个自然人的拍摄,回归人的本质。运用主观视角,尽可能放大主观观察和感受,进而带来参与感、临场感。个性化是指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在主题、内容、逻辑、叙事、表达、剪辑等各个方面都浸透Vlogger的个人特质。真实性是指较少表演,从“生活的Vlog”到“Vlog的生活”。生活化是指在内容上,主题泛化。因为Vlog重视日常性的记录,极具生活性,满足别人的好奇心与窥私欲,实现替代性满足。生活化也体现在叙事上结构松散。Vlog的叙事不强求叙事结构,往往随心所欲,把想讲的讲清楚。情绪化是指vlog注重突出情绪、情感的注入。体验感是指拍摄这个人的感官与身心体验。


臧熹老师讲解vlog与vlog报道

        与传统的Vlog不同,要讲好上海故事是有既定主题的,与Vlog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处。臧熹老师说到Vlog与Vlog报道最大的区别在于——Vlog报道主题更为鲜明,内容和形式均应服务于主题。当运用于新闻报道当中时,臧熹老师则总结了一个公式:以新闻事件为核心内容的Vlog=Vlog基本要素+新闻报道规律。同时要求Vlog报道中的拍摄者,不仅是记录者,还要成为亲历者、观察者、思考者与表达者。相比于Vlog应注意的“四化一性一感”来说。vlog报道在内容上,主题要更明确:vlog报道的主题往往是新闻事件的某个微主题,相较于新闻事件的硬主题,一般更生活化、边缘化、具像化;信息要素有所取舍,信息要相对更加集中、更明确,注重细节;在叙事上,有章有法,结构清晰明确,以利于受众理解;在控场上,有较多的即兴发挥;同时,Vlog报道要尽可能杜绝情绪,应带有适度的情感和感受,以来自真实、触动内心的情感和感受为妥,不宜大起大落,原则是情感不能盖过事实;要有自己的主观思考、评论注入,有不与大原则相违背的个人意见输出;对于画面、剪辑、色调、音乐、字幕的制作,在新闻要求制作的基础上可以有更富有创新的尝试,但一般不采取过度炫酷的特效、技术,要时刻谨记内容应服务于形式。

        在提问环节,20级播音班的唐艺馨提问:“臧熹老师是一名斜杠青年,既是主持人又是航天方面的专家、政协委员、马拉松爱好者,能否‘破圈’的经验?又该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臧熹老师笑着回答道,有时候的多重身份是现实不得不给予你的,无论做什么,做多少,都要牢记在做好斜杠的每一个内容、做好自己的同时,更要去拓展自己的面与视野,最终才不会被技术所取代。

        最后,陈虹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总结。她认为,Vlog 作为新的短视频形态,其普及与发展改变着公众的生活记录方式。同学们尝试用Vlog这种新兴的传播方式去出镜与表达,从影像视觉的角度观察世界。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生产要求同学们从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向集策划、拍摄、出镜、口播、采访、后期制作于一体的全能型人才转变。


课程结束后臧熹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主持人走进课堂”是《节目主持概论》课程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行业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助力!

        此季主持人进课堂相较于往年进行了改变与创新,采用央视《开讲啦》形式,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业界主持人针对播音主持学科热门话题进行分享,第二部分为同学根据所讲内容以访谈节目形式与应邀主持人进行沟通交流。此次课堂形式的改变,使得同学们在深入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