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从申莘菜市场到申莘社区生活中心:变化的不仅是名字

发布时间:2021-12-03浏览次数:1633

按语:

本学期,20级本科新闻和19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19月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国庆节后,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小伙子,能不能帮我拍张照片,把后面‘申莘社区生活中心’这几个字,还有这个大门都帮我拍进去!”记者接过手机,大爷微笑着摆了一个标准的“V”字形手势。

        101734分,家住闵行区申莘一村的陈大爷从重新营业的申莘菜市场兜了一圈出来,对五个月的装修效果非常满意,“确实和以前太不一样了,服务齐全多了。”申莘菜市场位于春申路和申北路的交叉口,202146日开始装修改造,今年91日开始试营业。101日国庆节早上7时起,这家服务周边社区居民二十多年的菜市场更名为“申莘社区生活中心”,正式开始营业。

        记者近日多次前往申莘社区生活中心探访发现,申莘菜市场由外而内全面升级,外观和环境进行了装修和美化,运营方式上也由原先的露天经营转向了室内集中化管理。这一系列改造不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体验,也使商贩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

全新的“申莘社区生活中心”入口


从露天菜市场到集中化管理

        101日上午705分,记者来到菜市场入口处。全新设计的“申莘社区生活中心”标识被安装在醒目的地方,总体上呈现出黄色的暖色调。其中“申莘”二字被镂空设计在顶部的位置,标识下方是陆陆续续前来买菜的居民。从入口处进去,可以看到菜市场的正中心由肉食类档口和蔬菜类档口两个区域构成,四周围绕着的则是水果类档口、熟食类档口、干货档口。海鲜类档口被放在最靠角落的位置,而较显眼的商场入口处则是甜品店、小吃店和百货日用品商铺。菜场内的租金平均约3500元/月,不同区位的商铺价格有所浮动,靠近客流与出入口的商铺租金要比靠近里面的商铺高一些。

改造后的菜市场内部

        据申莘菜市场负责人张国华介绍,菜市场已经有二十多年历史,原先一直是露天经营,商贩们自己架起一个简易的塑料棚用来遮风挡雨,商贩和顾客的体验都不佳,经营秩序也难以保障。在此经营六年之久的“老陈蔬菜”当家人陈先生的亲身经历映证了这个说法:“大约五年前有一次风刮得挺大,直接把整个棚子都掀翻了,差点就砸中人。”

        张国华介绍说,露天菜场环境比较杂乱拥挤,商贩也常将蔬菜随意摆放在地面过道上,顾客通行不方便。改造后的菜市场经营场所扩大到了2300平方米,过道更加宽阔,也不允许放置各类物品,市场内变得有序、整洁。市场还对不同的商铺进行分类和规划,蔬菜水果类和生鲜类、干货类和水产类都进行了区分,以保证各个区域内的卫生和整洁,也让来到菜市场的顾客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

        记者现场发现每家商铺前都有一个或多个相同规格的智能电子秤,在菜市场出口处还放置着一台“公平秤”。卖水果的刘先生介绍:“电子秤是菜市场统一管理的,我们只要租了这个摊位就都能使用。如果发现商家有缺斤少两的情况,市场那边会作出处罚。要是顾客不放心,还可以去‘公平秤’那里自己称量。”电子秤是由上海申莘综合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与启东友铭衡器有限公司合作进行制造的,型号为JB-30A,重30kg。管理员张国华表示,上海市闵行区计量质量检测所将定期检测,以保证电子秤的性能。

        据志愿者李先生描述,菜市场会不定期派食品安全检测员对蔬菜肉类进行检测,大米、粮油和肉类等的进货单也要完整保存并录入到IC卡里,以保证食品可以追溯到源头。家住申莘新村的陈阿姨表示她曾多次看到菜市场的卫生检查工作:“有时候还能看到市场监管局的人过来检查。”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卫生状况


周边居民的新体验

        “这是我刚刚买的蔬菜,看起来挺新鲜的。还有牛肉,之前试营业的时候我就买过两次了,质量一直都蛮好的。”家住申莘一村的邓阿姨笑着向记者展示她买的商品:“两块豆腐共2.5元,三根大葱共1.5元,一斤牛肉51元。”从露天菜市场走向集中化管理,申莘社区生活中心给居民带来了质量更好的商品。

        从邓阿姨口中,记者还了解到,变化的环境也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现在菜市场内没有什么异味,我听小区里的其他人说,好像是新装了一个什么新风系统吧。总之现在来买菜的话,整体环境给人的感觉就很舒服。”然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远远不止表现在这些方面。

        在申莘菜市场的周围,坐落着申莘新村、申莘一村、申莘三村、清馨苑、正峰苑等几个居民区。尽管最近两三年附近虽然也开起了几家售卖蔬菜的小商店,但申莘菜市场作为一个陪伴了周边居民二十余载的老牌菜市场,承载着人们更加浓厚的情感,售卖的种类也更加齐全,仍然是大多数居民的选择。因此,此次菜市场的改造还以“更好地服务周边百姓”为宗旨,不仅在质量和环境上严格把关,还增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的措施。

        为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申莘社区生活中心以及最新的消息和活动,菜市场入口处增设了文化宣传墙,展示着自1995年至今从菜市场到社区生活中心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当地居民而言,是独属于他们的历史记忆。除此之外,最近国庆开展的“买菜集印章”活动也被张贴在宣传墙上以告知群众。墙上同样张贴有菜市场内不同工作人员的照片和投诉电话,包括负责人、保洁人员等。在入口的右侧,人们还可以通过几张带有历史色彩的黑白照片,增进对申莘社区生活中心过去的了解。

“申莘记忆”照片墙

        “现在菜市场如果有办各种活动,我们来买菜的时候经过这里就可以看到,写得清清楚楚的。再说以前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也不知道找谁,现在就不怕找不到帮助,不怕吃亏了。我觉得这个文化宣传墙更加拉近了我们老百姓和菜市场的距离。”陈大爷带着记者来到宣传墙前,一路向记者介绍。

        在菜市场外靠墙的临时摊点旁边,有几位前来买菜的居民正坐在新建的石凳上歇脚聊天。“我们住在附近已经有十几年了,买菜的话都是来这里买的。以前这里的菜市场早上人挤人的很难受,有时候在菜市场走累了,就会想要是有个地方坐坐那多好。”王阿姨拍了拍身下的石凳。她和老伴喜欢早上一起出来买菜,但老人家年纪大了,行动也较为不便。外围新建的石凳,为许多像王阿姨这样的顾客提供了一处休息的地方。

        国庆节当天,有多位志愿者在社区生活中心附近为前来买菜的居民提供服务。“由于改造刚刚完成,挺多老人并不熟悉新的环境,再加上国庆期间人流量比较大,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帮他们做引导”,志愿者李先生告诉记者,来菜市场买菜的老年人很多,志愿者还要配合社区做好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

        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一共有4名志愿者,入口处和出口处各设置了1名志愿者,其余两位在菜市场内部为顾客提供流动服务。由于文化宣传墙上的内容不一定会被居民关注到,志愿者的工作也包括向前来买菜的居民告知最新变化。一位拿着活动印章的顾客中断了记者的采访,向志愿者李先生询问集印章活动的具体的兑换地点。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前来购物的居民需要寻求志愿者的帮助。老人年纪较大,听力和理解能力也有所下降,需要志愿者能够耐心解答 。王阿姨说:“我觉得挺好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就找他们,他们都会很认真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像我这次来,发现之前一直去的那家豆腐店关了。问了他们才知道,这家店是要停业几天。”


户外摊贩的新生计

        刘阿姨是莘庄当地的农民,经营自家种植的蔬菜,由于产量不稳定,只在蔬菜成熟的时候到临时摊点售卖。“里面摆摊的那些都是外地人,他们的蔬菜都是批发的。我们卖的都是自家种的有机蔬菜,你要买不?这个是杭州白菜,4块钱一斤,这个是我自己腌的咸菜,要买的话我便宜一点卖你嘞。”她一边吃着手里的馒头一边向记者推销她种的新鲜蔬菜。刘阿姨的家离菜市场并不近,骑三轮车要45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她还是坚持每天都早早地起床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新生计。

        随着申莘菜市场的改造升级,原本的大部分商家都进驻到了由一片封闭空置的工地改造而来的菜市场内部,先前位于外围的露天菜市场就被空置了出来。对此,菜市场采用户内户外联合的方式,利用户外空地,供部分商贩继续经营。据记者观察发现,在户外的商贩大多都是中老年人,售卖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家常种植的蔬菜,如上海青、西红柿、四季豆等,规模不大。

清晨在“临时摊点”出摊的菜农

        张国华介绍,室外的临时摊位按天计费,每次收费10元,方便商贩们卖一些蔬菜水果。这样的安排得到这些不定期商贩们的赞同。刘阿姨说:“我卖的蔬菜数量和种类比较少,比如杭州白菜、小青菜这些,还有一些自家腌的咸菜。来我这儿买菜的都是附近的居民,像饭店或者是附近工厂采购的话一般都是到里面集中采购。这样的收费标准也很适合我们这种商贩。”

        尽管申莘菜市场对户外小摊贩的经营有专门考量,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他们并不能充分参与到菜市场的一些活动中 。国庆期间菜市场举办了“买菜集印章”的节日促销活动,居民在任意商家进行消费即可获得一个印章,集齐十个印章后即可前往兑奖处兑换自己想要的礼品,如大米、豆制品、熟食礼盒等。大部分室内商贩都很欢迎这类活动,但是室外小摊主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参与:“这些活动我们都搞不太懂的,基本上啊都是里面的人在参加。没有办法的事,我们也不认识几个字,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干脆还是不参加的好。”

        但是,室内外商铺所服务的顾客并不完全重叠。张国华告诉记者:“室内的主要服务于社区周边的工厂和饭店,而室外小摊小贩的主要顾客是附近的居民。未来我们将会引导外围的小摊积极参与到营销活动中来,也将认真考虑如何将外围的这些小商小贩更好地包括到菜市场的整体运营内。”

        申莘社区生活中心总体上已经改造完成,但据张国华介绍,还有许多服务设施在建设和规划之中,“今后我们会更像一个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而不仅仅是一个菜市场,”他说。张国华告诉记者,未来在西边的空地上还将增建体育运动设施,方便附近居民来此处做一些运动和锻炼。


采写 | 20新闻汪梓裕 明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