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新闻采写 | 路线分支提示不足,地铁10号线错乘现象频发

发布时间:2022-12-17浏览次数:2114

按语

本学期,21级本科新闻和20级本科播音班分别开设《新闻采访和写作》和《新闻采访》必修课,20229月开始由陈红梅老师主讲。同学们进行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任课老师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20221030日下午13:59,看见电子显示屏上的“上海动物园站”时,刘先生非常诧异,他从10号线港城路站上车,准备去航中路站。“难道是我坐过站了?”他一时没弄明白。直到看到10号线运行线路示意图上的分叉,他才意识到自己可能乘错了路线。

        和常规的地铁路线有所不同,上海地铁10号线以龙溪路站为分叉点,分为主线和支线。主线为基隆路站至虹桥火车站;支线为龙溪路站至航中路站。

        “我真的永远坐不明白上海地铁10号线。”

        “换乘10号线,同一个方向居然有两条线,标记也不清楚。”

        在社交平台上,有关上海地铁10号线的吐槽内容众多。其中,最早的内容发布时间是在2011年,而最近的就在1个多月前。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上海10号线易错乘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上海地铁10号线路线示意图


乘客反映支线提示不足 工作人员表示存在错乘可能性

        20221021日,市民柯女士从老西门站搭乘10号线,准备去虹桥火车站附近的公司面试。1010号线老西门站附近,这是她第一次乘坐10号线。

        “上车前我就和平时坐地铁时的习惯一样,看到列车开往的方向没错就上去了。”柯女士表示,她当时只注意到列车是开往虹桥火车站/航中路方向的,但却没有留意具体的终点站。当列车过了龙溪路站(路线分叉点)后,她才发现终点站不是虹桥火车站,而是航中路。因此,她只能重新坐回龙溪路站,再选择以虹桥火车站为终点站的路线乘坐。柯女士还告诉记者,在出站换乘的过程中,她还遇到了2位同样乘错的男士,“他们本来要去上海动物园,但却和我一样误乘了航中路那条线,所以我们只好一起换乘”。

        山东青岛的乔女士国庆期间上海的游客。102号,她抵达了上海虹桥火车站后,通过百度地图app查询到吴中路只需乘坐10号线。“上车后我就一直在看手机,到龙溪路时我感觉后面的站点不太对,就赶紧下车了。”乔女士表示,在下车等待换乘的途中,她打开小红书app,在搜索框里输入了“上海地铁十号线”几个字,很快就搜到了很多和她有着相似错乘经历的人,“我搜了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没注意到站牌。”她说。

在小红书app中搜索“上海地铁十号线”出现的结果

        回忆错乘的原因,柯女士表示地铁站内没有很明显的提醒标识,上车前没听到路线分支的提示,在地铁上也没注意到有相关的广播信息。乔女士则认为普通乘客一般都很难注意到地铁路线分叉,手机app没有相关提醒的影响很大,“我用百度地图app查询线路,上面没有任何和支线相关的信息。

乔女士用百度地图app查询路线的页面截图

        针对错乘情况是否多发的问题,记者以乘客的身份咨询了龙溪路站的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确实会有乘客乘错的情况发生。“如果乘客是第一次乘坐10号线,那确实有可能会坐错。”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推出的Metro大都会app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上海地铁路线不熟悉的游客,也很容易在10号线出现乘错的情况。

        上海地铁官方的数据显示:20229月,10号线的日均客流量为64万人,在上海19条地铁线路中排名第六,客流量相对较高。其乘客中,游客数量占比也较高。10号线共有37站,其经过的豫园、老城厢、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上海图书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动物园等都是上海的文化、商业中心以及知名景点。加之10号线连接高铁、机场等交通枢纽,所以外地游客在上海选择地铁10号线出行的可能性较高。而由于这类乘客本身可能对上海地铁路线不太熟悉,且上海地铁路线分叉情况在我国地铁设计中也较为特殊,因此,外地游客相对其他乘客更加容易受到10号线路线分叉的困扰。


现场探访:

信息提示存在视觉盲区和声音被覆盖可能性

        20221030日和119日,记者两次实地探访十号线换乘情况。探访均以虹桥路站为起点,路线分叉点龙溪路站有四站距离。虹桥路站,记者在从3号线换乘至10号线的路线起始点看到标有指示10号线换乘方向以及路线相关信息的电子显示屏。但是,无论是从正面看,还是通过侧面看,电子显示屏上的大部分信息都被屏幕前的两根柱子遮挡住了,致使分叉路线相关信息位于视觉盲区。乘客要是想要看到电子显示屏上的完整信息,就必须站在电子显示屏前的两根柱子和显示屏之间大约只能容下一个正常体型的成年人的狭小空隙当中。

虹桥路站换乘10号线的路线起始点的布局

        顺着10号线换乘箭头的指向走了大约200后,记者在换乘入口处看到了一块大约有A3纸大小的友情提示牌,上面标有10号线相关信息。而在换乘扶梯处正对着的柱子上张贴的是出站相关提示,背面则是34号线以及10号线相关信息。这意味着换乘的乘客要是想在此处查看10号线的具体线路及方向,需要在下了扶梯后绕一圈才能看到相关提示。

虹桥路站换乘10号线的入口处的布局

        在虹桥路、宋园路、伊犁路、水城路地铁候车区内,记者看到,电子显示屏上除了常规的地铁客流实时信息、列车开往方向及具体的终点站、首末班车时间等信息之外,并无支线相关特别提醒。且无论是列车进站前的广播提示,还是地铁上的广播提醒,也都和常规的地铁提示相同。在10号线全线内,只有龙溪路站作为10号线的路线分叉点,有比较明确的支线相关提示。除了楼梯口前以及楼梯口上方张贴的文字提示之外,龙溪路站还在候车区内的楼梯旁放置了一个小喇叭。请候车的乘客根据站台显示屏的显示确认列车运行方向后乘车,以免耽误您的出行,记者注意到,整个候车区内只有这一个喇叭放置,且喇叭音量较小,当站在离喇叭放置处较远的候车区域时,则几乎听不到喇叭传来的提示声。

龙溪路站的广播喇叭

        当10号线列车快驶达龙溪路站时,地铁内的广播也会明确提醒乘客注意列车的运行方向并及时换乘。记者用手机app监测到的数据显示,10号线车厢内的平均环境噪声约为72分贝,最高达87分贝,相当于走在闹市区;而广播播报声约为77分贝,因此,会出现广播提示声被噪音覆盖的情况。

手机在上海地铁10号线内测出的声音响度

        在探访现场,记者随机询问了几名乘客。其中一位市民黄女士表示,即使是对十号线的路线分叉情况有所了解的乘客,也可能会经历坐错路线的“乌龙”事件。黄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原打算乘坐开往航中路方向的列车,“我看到上一班列车是开往虹桥火车站方向的后,就理所当然的以为下一班是开往航中路方向的。”直到列车快驶达龙溪路站时,黄女士才发现终点站不是航中路。下车后,经过对站内电子显示屏上相关信息的查看,黄女士才明白,原来10号线的列车运行方向并不是以“一班一换”的形式变更,通常情况下,在2班开往虹桥火车站方向的列车后才会有1班开往航中路方向的列车。

        119号,记者在龙溪路站现场探访,看到一位拖着行李箱的乘客,对方表示自己正在等待换乘。“我急着去虹桥火车站,完全没注意路线分叉的情况。”她说。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上海地铁10号线相关内容能够发现,也有部分乘客反映自己因乘错10号线而错过了原有的火车或航班,最终只能改签。


地铁官方:

设计支线是为满足居民需求 会对已知问题进行反馈

        据了解,10号线的开放共经历了三个阶段:2010410日,10号线开通了部分主线,即龙溪路站以东的路线,支线部分(龙溪路至航中路段)也在同一天开通。20101130日,主线剩余部分(龙溪路站至虹桥火车站)开通。最后一次补充路线是在20201226日,开通了二期路线(新江湾城站至基隆路站),但此次开通不涉及路线分叉。至此,上海地铁10号线的主线为基隆路站至虹桥火车站,以龙溪路为分叉口;支线为龙溪路站至航中路站。

        为何10号线要开设分叉路口?记者以乘客身份致电咨询了地铁运营方工作人员。对方表示,10号线的主线是基隆路站至虹桥火车站。但考虑到龙溪路站至航中路站附近居民区众多,而此处的居民区距离就近的10号线主线和12号线都有着一定的距离,要满足附近居民的出行需求,再单独开通一条线比较浪费人力、物力,因此选择设计支线,方便居民出行。

        针对有乘客提出的地铁缺乏提醒标识的问题,119日,记者仍以乘客身份向龙溪路站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反馈。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地铁官方已经通过广播、电子信息显示屏等进行了提示。“乘客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随时向工作人员寻求帮助。”随后,当记者将自己在探访过程中发现的细节问题反映给工作人员时,对方表示会向站长反馈这类情况。

        据了解,部分乘客乘错地铁与Metro大都会app以及其他数字导航app在查询路线界面不显示支线的问题相关。就此,记者拨打了Metro大都会app官方客服电话。客服人员表示,他们会重视此类问题,今后也会在相关方面加强宣传。然而,直至1212日,记者使用Metro大都会app查询路线时,界面里依然没有任何10号线支线相关信息。

        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app的使用过程当中。1112日,记者针对查询路线时不显示地铁线路分叉的问题,分别向2app进行了反馈,收到的均为自动回复。直至1212日,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官方也仍未给出除自动回复之外的回应。

        目前,乘客乘错10号线的情况依然多发,地铁工作人员呼吁乘客在乘坐地铁时留意广播提醒以及其他相关提醒标识,必要时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免出行计划受到影响。



采写 | 21级新闻学依孜努尔·斯坎达尔 顾珂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