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专访 | 梁乃心:寻找和实践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发布时间:2023-04-27浏览次数:109

        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3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本科生和伦敦电影学院电影制作专业硕士,到广告与影视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如果只是从身份转变的视角去定义梁乃心毕业十年内的成绩,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深刻了解到她的转变、成长与进步。

        本科与读研,工作与职业,自我与生活……梁乃心仿佛已然从自己的人生阅历中铸造起一个稳固的信仰系统,自洽而又真实。她的故事不仅带有一种生活的智慧感,同时还有一种令人感同身受的力量,仿佛与之对话的人都能从中获得一些的可以重新审视自我与人生关系的惊喜视角。

        比起天马行空的梦想家,梁乃心更像有着实干精神的实践者,始终将目光投注于自己脚下的路,这样的她非但没有和理想的自我渐行渐远,反而在一步一个脚印中一次次挑战并战胜自我,不断接近与实现目标。


从懵懂的兴趣到坚定的选择

        初入大学时,广播电视编导并非梁乃心的第一志愿。和当时许多进入广电专业学习的同学一样,梁乃心对于这个不算大众的专业不甚了解,也没有基础,唯一跟这个专业相关的爱好就是喜欢摄影,并在父母的支持下获得了当时售价不菲的数码相机。误打误撞进入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习后,她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一直怀着一种懵懂的兴趣,这颗兴趣的种子在她于华东师大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生根发芽。回忆起传播学院的学习生活,梁乃心将其称作自己影视从业的“入门”,而许多传院的老师们便是自己“入门”的“领路人”。其中,“聂大神”聂欣如老师的“剪辑基础”课程对她现在的创作影响颇深,不仅让她得以从实践中打下牢固的理论地基,更让她“能在一开始构思剧本和分镜的时候,能从剪辑的角度去考虑全局”,培养出了独特的创作视角。

        读书时,关于未来的创作道路,年纪尚轻的她有一些“天真烂漫”的思想。她时常被一些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所触动,觉得自己拍出来的片子如果能打动甚至改变一些人,所做的事就是有意义的。在传播学院高自由度的创作环境里,她和同学们一起为第五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开幕式创作的短片《碎片》极具创新性,在故事线、视觉风格和后期剪辑效果上都剑走偏锋,虽然也曾受到质疑,却在个人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懵懂的兴趣开始逐渐转化为坚实的行动。从华东师大毕业后,她开始了创作与创业的生涯,也初次涉及了制片工作。然而在制片工作中遇到的瓶颈,越发让她察觉到专业知识上的不足,于是萌生了出国读研的想法。她希望能对制作中专业的技术知识了如指掌,并以制片的身份和导演平等的对话,通过专业知识的相互认同与灵感的交织碰撞找到和导演一致的一根弦,所有成员一致在弦上努力从而更好地合作。明确的目标促使她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出于对综合性实践的需求,她找到了完美契合她需求的伦敦电影学院,开始了她两年的留学生活。在国外的学习中,她挑战了编剧、导演、美术等不同方向与岗位,又让她对制片工作产生了新的理解。从综合性院校到艺术类专业院校,梁乃心直言“我读研选校跟考大学时挑学校完全就是两个极端”,而事实证明,她大胆的选择是正确的。

梁乃心读研期间担任美术指导的作品《HOME

梁乃心读研期间掌机作品《Night Shift

        从略显稚嫩与迷茫的零基础新人到坚定的从影视业者,兴趣一直是梁乃心探索之路最好的导师。当初的种种巧合塑造了现在的梁乃心,“如果最初真的进了我的第一志愿的话,我就肯定不是现在的我了”,也许这就是广电专业与她的“双向奔赴”。


第一步,就是迈开那一步

        本科毕业后,梁乃心留在了本科期间实习的公司,与同系学长张胜、葛文喆一起工作,职位是导演助理。有一天,作为监制、制片人的张胜问她要不试试做制片,“制片主要负责沟通、统筹和计划,我感觉自己可以尝试,于是我就同意了。”后来,梁乃心与导演葛文喆、监制张胜三人组成了一个搭档组合,除了广告,他们还将业务触手延伸到了原创内容板块,创立了菩凡影视,“虽然当时形式和载体都没有确定,网大也刚刚起来,但是用个特别贴切的词去形容当时的我,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在这个阶段,梁乃心制作了大量的商业广告和原创作品。做制片人的经历让梁乃心逐渐以一个更专业和立体的视角审视自我、职业以及未来的关系,在愈发严格的自我要求下,她开始关注到一些职业的盲区,“当我发现我看不懂摄影师、灯光师开的器材单,这限制了我和导演、主创的平等交流,以及拥有自己的判断,我觉得这样不行。”显然,在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上,梁乃心对自己有着更加精益的要求,她需要的是更加夯实的底气和专业的能力以便在工作中更能得心应手

        在梁乃心回国前,菩凡影视开始着手于网剧作品的制作。“现在有了迷雾剧场,悬疑类的网剧更容易被观众接受”,但在当时小众题材不受瞩目、“爆款”仍是稀缺品的网剧市场,团队需要做的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如何平衡好作品的创新性与市场需求是一大难题。但即便是这样的困境下,内容和质量仍然是他们考量的首要指标,“当时我们拍片子时,就是想要有一部好的作品,不管是剧本、视听语言风格还是画面质感,我们都对自己都有一些要求。”诸如《未知生物》这样的口碑作品就诞生于这个时期,这是一部在爱奇艺“云腾计划”下改编自原著IP《诡味少女》的作品,一经上线便好评不断。“这个剧本并不好改,从题材到拍摄手法上都非常新、并不大众化,上线的时候又正好碰上疫情,一些传统的宣发手段也被打断了。但是我们在一些活动上会收到一些诸如‘你们这个质感好棒啊’、‘没见过这样的,好厉害’之类的评价,这些评价让我觉得很满足。”

《未知生物》海报)

        19年底,梁乃心回国后便开始筹备毕业作品,拍摄第一部短片毕业作品《炮仗的故事》时,便遇到了不少的挑战,“《炮仗的故事》的背景是大年三十晚上,所以我们原计划是在2020年春节前完成大部分筹备,等过完春节后回来拍摄。但是春节前确认疫情人传人,我们不得不暂停了拍摄计划,我们都感到很挫败。”等到四月份,疫情稍微得到控制后,他们决定继续拍摄,但原计划在崇明岛拍摄的一些场景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勘景。临近开机时,原著里最后一场戏的河边场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拍摄地,梁乃心倍感压力,“后来我们换了一个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河边的设置换成了天台,但叙事和氛围依然可以被体现。天台上面有一个防空警报,场地负责人要求我们取得区政府的同意。”常人看起来艰巨的要求,梁乃心却没有过多的顾及,转头去区政府找到相关负责人,解释情况,请求理解,并取得了签字同意。

《炮仗的故事》海报

        梁乃心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困境、难题,她始终在第一时间迈开步子,即便带着恐慌和焦虑,也要一步步接近解决路径、实现目标。


在迷茫中前行,找寻真实的自我

        采访中,梁乃心在工作中走出舒适圈、迈出第一步的果敢令我们赞叹,在我们看来,她似乎总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但她坦言,自己一路走来并没有看上去那么顺利。

        出国前,梁乃心其实曾陷入对未来职业走向的思考中,“我不确定自己除了制片还擅长做什么,其次,国内更多还是导演中心制,作为制片人很难对作品本身有过多的参与和创作,但我享受创作的感觉。”疫情带来的社会变化也对她产生了影响,“追梦的路让我不断开启冒险、不顾漂泊,但世事无常,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相处是不是也需要重视?”这种对未来的忧虑存在于每一次看似轻松简单的抉择背后,内心的纠结与迷茫一直在反复侵扰她的内心。“人在迷茫的时候很容易质疑自己。”失去对前进方向的把控时,梁乃心常常质问自己所做的决定是否有意义,并进一步陷于自我质疑的漩涡之中。

        后来,梁乃心在心理学中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心理学之于她,就像黑暗中的引路人,帮助她在面对孤独、死亡、无意义的三大人生难题时,安抚自我怀疑带来的挫败与焦虑,获得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在阅读卡伦·霍妮和埃里希·弗洛姆的著作的过程中,她认识到“人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有人能找到一个方向就一直朝前走下去,再也不会遇到挫折或怀疑自己。”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拨开迷雾继续前行。对于现在的梁乃心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尽量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工作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更重要的是拥有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在生活中得到自我成长。

        梁乃心非常渴望真实的自我和环境,然而现实中充满了各种话术包装的“谎言”,这让她非常不喜欢。“自我的拉扯就是每个人被社会驯化的过程,但如果你不想被驯化,不想把自己的棱角磨成圆的,那也完全可以。”她学会了坚定地做自己,“人要懂得接受自己,不要觉得一定要做出改变。”

        在我们步入社会的过程中,经常也会被告知在什么年龄段应该做什么事情,于是我们不自觉地开始观察、模仿他人。对此,梁乃心认为“不要看别人30岁获得了什么成就,你只要和自己比,30岁的自己有没有比20岁时成长了?遇到同样的事情,你现在能不能处理得更好?”每个人的所作所为,其实都代表了他在那个年龄阶段的想法,能够诚实勇敢地化为实际行动,就是一种成功。

        梁乃心独特的成功观也体现在她对作品的态度上。在她看来,作品是否获奖并不应该成为判断成功和意义的唯一标准,怎么把团队凝聚在一起做事、怎么克服拍摄中的困难,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自己全心倾注的事,她也更专注于过程与经历,对于结果和成绩,她总能有一种“尘埃落定”的松弛感。她也建议年轻人们不要给自己的梦想太多光环,所谓的意义并不只是寄托于最后的结果之上。世界上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失败的事情,失败反而意味能学到更多,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不要把每一次跌倒都当成天塌下来了,而是要把它看成一次学习的过程,这样你做什么都为时不晚。”

就如梁乃心所说,迷茫是人生的常态。在寻找和实践的路上,梦想能为我们驱散迷雾,但只做一个梦想家,幻想的未来与理想的自我会轻而易举地使我们痴迷其中并逐步深陷。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迈出的每一步都算数,与其苦恼于渺无踪影的终点,不如脚踏实地前行,着眼于沿途的美景,从中细心体悟人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