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张宗伟:中国电影意象论

发布时间:2025-01-07浏览次数:10

20241227日下午3,主题为“中国电影意象论”的讲座在传播学院212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由华东师范大学视觉文化研究中心影视创编中心主办,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当代电影》编委、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专委会副主任、美国UCLA访问学者、中央戏剧学院兼职教授张宗伟主讲,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主任钱春莲老师主持,影视创编中心主任刘弢点评



讲座伊始,张宗伟教授以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晋导演魏书钧的三部代表作品——《野马分鬃》、《永安镇故事》、《河边的错误》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电影意象所蕴含的社会普遍情感,指出这些作品的构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张教授谈论道“电影是时代的表征”,无论是曾经火爆国际影坛的神怪武侠,抑或是如今新媒介体系下的AIGC艺术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张教授还联系了中国传统文化原典《周易》“生生”“意象”“阴阳 ”的三个中国美学话语, 探讨中国电影美学的本质、范畴和风格。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中国文艺作品发展的三大路径:“坚守传统”、“借鉴外来”以及“展望未来”。针对这一战略,张教授深入分析了当前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挑战,指出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衰落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他指出,像《小时代》这样的影片展现了一个虚幻的童话世界,而电影艺术应当回归现实,追求“朴素”与“真实”的本质。在探讨“上海电影意象的变迁”这一特定议题时,张教授强调了尊重物质现实和人的本质力量的重要性,并主张研究应当立足于上海本土,以此为出发点来审视近期热门影片《好东西》以及同一导演的《爱情神话》,这样的分析才更具价值。


互动交流环节中,针对同学提出的关于有关《野马分鬃》的非线性剪辑的问题,张老师指出该部影片的剪辑还是非常传统的,同时老师延伸指出,魏导对于空间陌生化塑造的能力是其影片成功的一大原因。除此之外,对于青年影视人才的培养,张教授指出了文学文本作为源头的可参考价值。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电影的融合与中国电影意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视角和深刻见解开启了建构中国电影理论学派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