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周年院庆·校友专访|胡伯俊:突围边界,走出舒适圈

发布时间:2024-06-01浏览次数:10

        胡伯俊的职场航行,是一部不断“突围边界,走出舒适圈”的实践篇章。2019年,顶着学业、职业双重压力的胡伯俊秉着“创业是对热爱和理想的一次交代”的信念,完成了一场深刻的自我探索与对话。毕业后进入字节跳动的他投身于广告销售领域,仅3年时间就从互联网小白成长为互联网销冠,个人能力得到不断突破。在人生这场航行中,胡伯俊将他独到的方法论作为罗盘,巧妙地驾驭着每一个商业机遇,乘风破浪,创造出一段属于自己的商海传奇。

胡伯俊毕业照


认识自己:“在传院我第一次认识了自己并找到了方向”

        2019年,从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数字出版专业毕业的胡伯俊,以专业第一的成绩推免至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攻读出版专业硕士学位。谈及选择读研的初衷时,胡伯俊表示:“就是想给自己一个答案,到底是去实践还是去做研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胡伯俊没有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而是勇敢踏上了实践探索的道路。

        在对自我认知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胡伯俊特别提到了一次转折点般的实践经历:“在杜志华老师的全媒体课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创作了名为《初生》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我拍摄技能的一次实战演练,也让我通过传播物料表达了自己想要向外输出的观点。这其实和广告很类似,核心在于用精致的物料和合适的载体去呈现你想传递给受众的信息”。胡伯俊发现自己尤其享受这种从零到一的策划与组织过程,这次实践不仅丰富了他对传媒领域的理解,还悄然激发了他对于广告与策划行业的浓厚兴趣。

胡伯俊(右一)与传播学院老师活动合影

        胡伯俊深知,未来规划的精准锚定离不开大量实践经验的累积。为此,他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既深耕学术研究,又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学术方面,胡伯俊不断学习,积累知识,潜心钻研,加入了邓香莲老师主导的专项研究课题,并参与了部分教材编写工作。为了给自己的学术生涯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性,胡伯俊也深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服务”方向,最终发表了几篇论文,也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在实践方面,胡伯俊积极寻找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希望在实践中找到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研一下学期时,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方向。但我意识到,我需要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思考和探索,所以积极参与实习”,本着这样的念头,他先后在一家公关公司和图书公司的市场部实习,由于工作地点较远,胡伯俊每天早晨都会提前两个小时出发,并坚持实习了半年多。期间,胡伯俊全身心投入品牌推广、媒体运营、宣传策划及稿件撰写等工作中,这些经历使他愈发感受到市场、营销及广告领域的魅力,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那段时间的学校生活其实是我最充实也是最累的一段时光,但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可能更喜欢去做和市场、营销、广告接洽的事情,因此决定继续扎根于传媒行业。”通过这一系列的尝试与探索,他最终发现了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决心在传媒行业深耕细作。


认识行业:“创业是对热爱和理想的一次交代”

        作为一名出版专业出身的研究生,胡伯俊并没有受限于专业的边界,而是凭借着对传媒行业的无限热忱,开启了一段跨界的创业探索之旅。胡伯俊与传媒的不解之缘,远远超出了课堂与书本的范畴。他自称“重度电影爱好者”,在B站、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以UP主和影视博主的身份活跃着,分享见解,创造内容。他以“影视农民工”自喻,默默耕耘于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意田野。2019年12月,这份热爱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胡伯俊和其他专业的学长们共同开始了影视工作室的运作,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视频拍摄与制作团队,正式迈进了传媒业的大门。彼时,他刚步入研究生阶段,面对着学习与实习的双重压力,对于多数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难以克服的挑战,然而,胡伯俊却以“创业是对热爱和理想的一次交代”的信念为动力,毅然投身其中,并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胡伯俊及其团队成员为广告主拍摄广告

        他们的创业团队专注于为广告主提供全方位定制服务,涵盖电视广告、宣传片、形象广告乃至微电影纪录片等领域。尽管团队规模不大,却拥有导演、摄像、制片等多面手,每当业务来临,全员皆兵,各展所长,共同应对挑战。从前期的业务洽谈、创意策划、脚本撰写,到分镜创作、拍摄执行,他们的创业团队以其专业性和灵活性赢得了包括上汽集团、大华集团、太平洋保险、碧桂园、上海黄金交易所、华寿集团、诺亚财富等知名企业以及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教育机构的信赖与合作。由于比同龄人更早地融入市场,与客户直接对话,他更快地了解了行业情况,不仅掌握了快速适应市场的秘诀,更懂得如何直接有效地触达客户的核心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上手速度会更快,我可能更知道怎么样去直击市场,怎么样去直击客户”。这也为他之后在传媒行业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认识机会:“进入字节,是对我人生的一次深造”

        面对创业初期遇到了怎样的难题,他坦言,“由于缺乏职业化的培训与思维的锚定,时常依赖过往的经验与习惯做事,导致项目管理和客户服务缺乏规范性,难以把握成功背后的规律,这种非体系化的运作模式构成了我们前进路上的最大的阻碍。”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整个市场环境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一个市场氛围和机会不太好的环境中,自身如果又没有一个非常科学的职业化的规划和能力,未来很难把自己的上限抬得很高。”胡伯俊深刻意识到,当外部环境在变,则更需要对自身进行全局化反思。于是,在校招这一关键节点上,他抓住机会,果断放弃创业,选择去字节跳动这样一个更高的平台从事广告销售工作,“简单来说,就是把字节系App诸如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在内的流量,通过整合营销或者纯效果的方式卖给金融客户”,他将这段经历视为“对自己人生的一次深造,也是给自己一个拓宽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的机会。”

        从影视创业的激情四溢,到互联网领域的冷静深耕,胡伯俊的职业轨迹画出了一个跨度颇大的弧线。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曾经作为创业者所缺乏的职业化思维和系统培训带来的挑战,在他踏入互联网行业后变得更加明显,推动着他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修炼。胡伯俊深刻体会到,职场与学校的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人会再去指出你的问题,你需要褪去学生的依赖性,推着自己往前走才能获得进步”。在互联网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行业中,工作的每一天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多线程的任务拉力赛,5到10项工作同时进行是常态,要求个体具备更强的自驱力,“得有自己的目标感和方向感”,才能保持清醒和高效,否则就容易迷失。“我做了一天下午,做了很多事情,感觉也很累,但我感觉自己好像啥也没做”这样的互联网职场初体验,胡伯俊也曾经历过。

        这种体验促使他开始主动寻求改变,培养自己在复杂环境中的目标感和方向感,学会在多任务间高效切换而不失焦。换言之,“在高强度和高压力的工作环境下,一定有方法论能让自己做得更好。”字节跳动主张的四象限法则给了他一些借鉴,即根据事情紧急程度,来分配自己的投入时间。胡伯俊给出了具体解释,“需要做好当日的规划和回顾,大概每个事情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时间去处理,你心中要有一本账,哪一些事情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你放在什么时间处理,哪些是必须攻坚的或一些紧急的事情,你需要在一天中最有精力以及最关键的时候去处理,并在一天结束后检查自己设置的目标是否达成。”

        在字节跳动,胡伯俊面对的不仅是如何有效转化字节系应用程序巨大流量的挑战,还要在竞争激烈的数字营销领域中探索创新路径,以实现高效营销和显著收益。他的经历中,最具标志性的成功案例莫过于推动了首个金融行业的跨界联名合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向某个客户卖出了跨界联名的首个单子,过往金融没有人做过这类的联名,所以没有案例参考,我通过多方的信息收集,反复的交叉验证,搜罗我们平台合理以及优势的资源,通过两周时间在客户公司驻场,反复修改方案,并明确落地执行的可行性,外部让所有的供应商动起来参与到这首个单子的规划,内部帮助客户合理地争取更多的资源溢出,最终这一单不仅为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商业化收益,也在外部拿到了诸多的奖项,内外部的口碑以及客户的影响力以及自身的影响力都得到了提升”。

胡伯俊(左二)及团队成员与王耀庆合作留影

        从初入职场默默无闻的“小透明”到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再到能够在行业目前现有经验中做出突破取得成绩。这一过程不仅是胡伯俊个人能力提升的表现,也是其对行业生态理解的体现。当被问到取得如此成就的秘诀是什么时,胡伯俊认为是学术教育与实践锻炼双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术教育方面来看,胡伯俊特别提到了路鹏程老师的讲授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这门课程不仅教授了我怎么去做一个科学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引导了我如何深入阅读不同种类的人文社科书籍,并培养了从阅读中提炼重点、做笔记的习惯。此外,路老师推荐的《乡土中国》《黄河边的中国》等书目,都对我之后的生活和工作的思维方式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同时,“在学院多样化的课程中,不同的老师推荐的书籍也拓宽了我的思维和视野,这些都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工作,与内容、文字、视频、流媒体打好交道。”

巨星引擎活动中胡伯俊(左一)与活动嘉宾交谈

        从行业实践来看,在互联网是汇聚了各界精英的竞技场,胡伯俊表示与高学历、高能力、高眼界的同事共事,极大地加速了他的成长步伐。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甚至可以从别人做得好的地方中找到你自己不足的地方,及时去对齐”,这种“见贤思齐”的心态,成为了他快速进步的催化剂。同时在“追求极致、务实敢为、开放谦逊、坦诚清晰、始终创业、多元兼容”的企业文化熏陶下,他认为“一定程度上自己不是作为一颗螺丝钉,而是真正为自己的事业去打拼”。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方法论”

        最重要的是,胡伯俊特别强调,自己不断实践所得出的方法论才是关键,他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方法论,这将极大的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他从个人的实践经验出发,将自己的方法论总结为三个关键词:“认识自己、认识行业、认识机会”。“认识自己”,就是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边界、优势所在,这有助于在职业生涯初期确立正确的方向,“并决定了你一到两年内做的这些事情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和产出”;“认识行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胡伯俊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初入金融行业,他从零开始,不断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行业规则、客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现在已经能够通过深入分析目标企业的年报,预测其战略方向,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策略。从小白升级成“职场老手”,胡伯俊展示了如何将“认识行业”转化为精准的市场行动;“认识机会”,它要求将个人优势与行业洞察相结合,识别并把握潜在机遇。即使在行业适应性评估中发现自身与当前领域不完全匹配,这种能力也能加速个人赛道的转换,找到更适合的舞台施展拳脚。

        在这场人生的航行中,胡伯俊将自己独有的方法论作为罗盘,凭借自律、自驱、热爱、果敢、谦逊的优秀品质,和勇于突围边界,走出舒适圈的态度,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稳健前行,他用自己的方式,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航海传奇。


传播学院20周年院庆祝福

祝愿学院的各位老师在学术领域斩获更多卓越成就;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者说先从学习的道路上寻求到知识的力量,并以此来改变自己未来的人生。同时衷心祈愿传播学院20周年庆圆满举办成功,未来继续蓬勃发展,创造辉煌。

——胡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