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下午,两岸春天报道文艺营在长春举行闭营式。闭营式分为小组汇报展示与闭营座谈会两个部分。在文艺营成果展示环节中,参与此次活动的五个小组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丰富的呈现形式来展示此次实地走访调研吉林省乡村的发现与收获,体现了成员们的积极与用心。
第一组
《建设幸福小山村——乡村振兴与村民的“双向奔赴”》
小组成员进行了详实的总结汇报,从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村民发挥自主能动性两个方面,归纳了马家岗村和果园村在扶贫工作中已经获得的成果,并围绕村庄的存续分享了他们的思考,提出村中现有产业难以留存年轻劳动力,老年村民对于经营产业、公共事务的参与程度较弱等现实问题。最后,小组成员分别从技术培训、农作保障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第二组
《困难也能成为卖点:想象马家岗村的振兴之路》
该组成员首先以马家岗村受访村民个案为主线,介绍村民具体情况,并以点带面,总结出马家岗村民生改善的整体概况。同时,该组也指出马家岗村在未来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待克服的难题,包含产业持续性不足、交通不便、水资源缺乏等。在走访了果园村之后,基于对果园村乡村文旅建设的考察,该组同学们对两村观光旅游发展也提出了富有创意的建议。
第三组
《乡村振兴路途上的农村观察》
第三组的同学们分析了两个村子在乡村振兴路途上的瓶颈与挑战,并从果园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成果出发,归纳出可供马家岗村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吸收外来青壮人口、发展多元产业等思路。全体小组成员分享了各自在走访乡村的深刻体会。最后进行了短视频展示,记录并展现了组员们走访乡村的足迹与欢乐时光。
第四组
《乡村振兴——在马家岗村看见乡村基层》
第四组的报告形式丰富,不仅用航拍无人机记录下了马家岗村的整体风貌,也将人物访谈视频片段与调研照片相结合,剪辑为视频短片,生动展现了蔡书记一路以来的扶贫历程与理念,呈现出驻村第一书记的无私付出与理想抱负,也记录村民们质朴热情的面孔。报告最后还附上了欢乐的花絮视频,让汇报展示现场气氛都变得轻松愉快。
第五组
《从故事看故事——个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
第五组同学在汇报中对蔡书记的讲解与分享、马家岗村与果园村入户访谈的访谈内容,成员们对到访村民的情况、果园村整村统一改建的各个阶段与环节进行了讲解。同时利用表格对马家岗村与果园村两个村在村庄发展土地、产业与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归纳了两村在共栖、农民主体性、底线保障等三个方面基本特性的共通性。
五组成果展式完毕后,三位老师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点评,指出各组报告的优点与可进步之处。
蓝博洲老师对各组的报告感到惊喜。他提到,同学们的报告能让观众知道马家岗村和果园村“是什么”,各组报告也都具备一定问题意识,提出“为什么”的思考,还有一些新颖的视角和创造性的建议,都十分令人印象深刻。蓝老师鼓励同学进一步学习报告文学的手段与形式,增加报导的感染力。
吕新雨老师对同学们的认真和努力,以及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示高度肯定,同学们的分享让人意犹未尽。同学们从各自的视角展示了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真实面貌;采访影片也非常生动,真实反映了走访中扶贫一线干部的故事。吕新雨老师表示,希望参与“两岸春天”文艺报导营的老师同学们,能把这次的经验和故事分享给更多人。
蔡光洁书记表示,最初在参与规划活动时心情非常忐忑,担心同学们不能适应东北乡村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但当她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走进村民家访谈、做调研和整理材料,并认真准备了成果分享和呈现,当初的担忧成为多余,并且收获了满满的感动。非常感谢营员们对地方工作提出的宝贵意见,相信大家的智慧与力量可以帮助马家岗村与果园村更好地发展建设。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台湾同胞没有缺席。
小组成果展示完毕后,各与会师生在闭营座谈会上对本次活动的个人感受进行简短发言,进一步分享每个人对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最后,蓝博洲老师发表闭营讲话,表示此次营队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也期待大家后续能够把活动成果进一步修改补充,形成更加完整的作品,同时宣布本次营队顺利闭幕。
第二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由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主办,台湾民众文化工作室、华东师范大学亚洲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所承办,40余位来自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两岸师生参与,深入吉林省长春市基层乡村走访调研,了解祖国大地的乡村振兴之路,促进两岸交流。
至此,第二届两岸春天报导文艺营圆满落下帷幕。为期一周的文艺营活动,营员们在吉林长春市、长白县马家岗村与果园村开展调研,走进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第一线,用脚步亲自丈量祖国大地,切身感受基层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实绩;也增进两岸青年之间的真诚沟通和相互了解。
人生虽有离别日,山水自有重逢时。希望两岸青年常来常往,共同期待下届“两岸春天”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