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6日,王晓玉作品与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中山北路校区举行,来自国内高校、文艺界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退休教师、在职教师代表,以及王晓玉教授的往届学生代表出席。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主持本次研讨会。
王晓玉教授196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3年回到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先后担任中文系教授、传播学系主任、传播学院院长,于2008年退休。她在理论及实践方面均有建树,不但是成绩卓著的华东师大名师,而且还因其创作而为文坛瞩目,是国内著名女作家,曾于1998年及2003年两次获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奖,是华东师范大学作家群的杰出代表。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在致辞环节表达了对王晓玉教授学术思想和治学风范的深深敬意。他提到,王晓玉教授始终关心和推动着我国传播事业的发展,扎根师大这片热土,为我国传播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代又一代视野开阔、思路活跃、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希望传播学院的老师们在研讨王晓玉学术思想的同时,学习她潜心治学、悉心育人的大师精神,弘扬她启智润心、勤学笃行的学术品格,让‘教育家精神’薪火相传,激励师大人在追求卓越、育人创新的奋进道路上继续前进。”
随后来到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认为,一部小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说语言是否有”个性“。在这个角度上,王晓玉教授的创作有极具个性的语言,且具有浓厚的“上海味道”;此外,王晓玉教授的创作“文如其人”,其文字把本人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是非常出色的女作家,与上海滩另外四位“王姓”女作家一起,成为了上海文学创作界的主力军。
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修晓林回顾了王晓玉教授的创作生涯。作为王晓玉教授所著长篇小说曾经的责编,他认为,王晓玉教授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对人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丰富的内心活动,来展现人物之间的复杂矛盾,所创作的作品拥有令人深刻的的活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王群回顾了传播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历程,通过一系列生动地回忆展现了与王晓玉教授共事的点点滴滴。在他眼中,王晓玉教授在担任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兼具领导力和平易心。在她的领导下,传播学院的工作氛围和谐且团结,学术地位和教学科研质量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传播学院的蓬勃发展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学系系主任钱春莲作为王晓玉教授培养的第二届影视教育专业的学生,用“善意”、“创意”、“爱意”三个关键词来形容王晓玉教授。她提到,王晓玉教授的作品拥有着丰富的洞察人生的智慧和描摹故事的创意,这些特质通过言传身教,构成了华东师范大学广电编导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纪录片导演,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黎小峰是王晓玉教授培养的首届影视教育专业的学生。他深情地感谢王晓玉教授对他的培养,并谈到王晓玉教授对他的三点启发教育:以人为本,回到生活;尊重创作,追求真实;创作、研究与教学可以兼容协调。在他眼中,王晓玉教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护航者,永远值得尊敬和信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黄源深作为王晓玉教授的家属,代表家人感谢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他认为,王晓玉同时作为作家和学者,可以很好地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以学术思维滋养文学创作。这种能力与特质也为当下的青年作家学者在文学创作中提供了启发。
本次研讨会的举办恰值王晓玉教授八秩寿辰。作为师生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后勤保障部部长、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杨海燕向王晓玉教授献花,往届学生代表也送上纪念礼物,对王晓玉教授的培养之恩表示真挚的感谢。
王晓玉教授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达了感谢。她深情回顾了传播学院建院初期的经历,并向与会嘉宾逐一介绍到场的传院往届学子,“看到这些优秀的校友,就知道传播学院功不可没,大有可为。”随后,王晓玉教授寄语传播学院并向传播学院赠书,希望学院能够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传播学人才,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讨会结尾,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王峰总结发言。王峰对以王晓玉教授为代表的传院老教师们开疆拓土,为传播学院开创的优秀局面表示感谢,并表示学院现任班子及教师将在老一辈教师打下的优良基础上不断努力前进,把握发展机遇,做好学院建设,推进学科发展。最后,王峰代表传播学院全体现任教师,祝福王晓玉教授身体健康、学术长青!
王晓玉作品与学术思想研讨会的举办,深入研究了王晓玉教授的学术思想,探讨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这既是一场学术交流的盛会,同时也是一次文脉赓续的盛事。传院教师将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传承学术思想,学习崇高风范,书写传播学院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