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 |第十六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圆满收官

发布时间:2023-09-25浏览次数:1055

        2023年9月23日下午,第十六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决赛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本次主持人大赛以“青春绽放,逐梦中华”为主题,经过四轮激烈角逐,最终,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戎珈慧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施阳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奖。


  近年来,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不断创新赛事,丰富比赛内容,为许多怀揣主持梦想的青年学子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65所高校的180余名选手的报名作品,经过选拔,有25名优秀选手突出重围,在决赛场上一展风采。

  决赛现场,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周先荣、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方奇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晶出席。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周先荣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周先荣提到,经过十六年的成长,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已成为全国各高校美育、艺术教育的重要交流平台。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文化,华东师大以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项目作为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契机和举措,用“卓越”引导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与“十大育人体系”协同发力,提升高校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供给高质量人才的能力。

  本次大赛请到了八位来自一线媒体的主持人及主持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团,对选手不同方面的专业能力进行考察,通过评委打分选出最终获奖者。值得一提的是,决赛现场的八位评委中,其中有五位都曾经是往届大学生电视节的获奖者。如今,已经在各大媒体成为职业主持人的他们,回到曾经绽放光芒的舞台,与选手共同见证巅峰时刻。

  总决赛采用逐级晋级的方式,通过魅力展示、命题演讲、创意表达、我是主播四个环节的层层选拔,全面考察了选手的专业素养、应变能力以及临场发挥能力。

  第一环节“魅力展示”,选手各有90秒时间进行展示,可融合自我介绍、模拟主持、才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在这个环节中,选手们不仅大胆地展示自我,表演了乐器、舞蹈等各种才艺,还分享了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或传统文化传播等活动的体会与感想,展现出了当代大学生发展自我、心系家国的风范。根据专家评委百分制打分,前7名选手直接晋级第三环节,其余选手待定。

  第一环节结束后,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研究会副会长巩晓亮对选手们的表现作出了点评。他表示,作为东道主,看到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同学们来到华东师大的舞台,展现出了非常高的主持水平,十分欣慰。

  第二环节“命题演讲”,选手根据规定主题,进行90秒命题演讲,演讲题目《如果2023有颜色》于赛前1个工作日在选手联系群公布。选手们对题目的联想既天马行空,又与自身的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在他们的眼中,2023的颜色不仅可以是海洋的蓝色、杭州亚运会的紫色,还可以是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色……经过两轮成绩累加,前7名选手晋级第三环节,其余选手获得优秀奖。

  第二环节结束后,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金话筒奖获得者董健作出点评,她认为,在简单的命题背后,看到了同学们的新闻认知能力、语言掌控能力、文化发现能力。不过,选手们在短时间内对信息的延展和延伸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表达提前准备过的内容时,也要永远保有一种讲述感和发自内心的真诚。

  第三环节“创意表达”,14名选手依次抽题,赛题内容包括图片、音乐、新闻事件、实物道具等,选手针对相应内容进行创意表达,限时90秒。这一环节属于即兴环节,难度较高,但选手们仍然沉着冷静,发挥了自己的最好状态。前6名选手晋级第四环节,第7—14名选手为三等奖。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虹在点评中指出,第三环节对同学们更高的主持能力进行了一次淬炼,她认为,表达是真诚的、自然而然的语言流露;创意则是指语言表达应该富有个性、不落俗套,当今的融媒体环境也对各位选手的创意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一个环节“我是主播”,6名选手抽签选择嘉宾评审出题及对应出场顺序,选手根据嘉宾评审给出的题目,完成模拟主持,限时120秒。排名前二位的选手戎珈慧、刘施阳获得一等奖,其余选手陈瑜潇、龙彦承、纪小璐、王者获得二等奖。

  上海大学生电视节主持人大赛自举办以来,多年来为全国各地的播音主持行业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从业者。所有比赛流程结束后,负责第四环节出题工作的5位业界评委再次登台与主持人进行互动采访。他们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曾经作为选手站上过主持人大赛的舞台,如今作为评委再次登台,看到后辈们的优异表现,感慨万千。

  此外,本次大赛获得了全国六十多所高校的支持,我们颁发了优秀组织奖。

  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开办至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受到了各大媒体、全国高校以及海内外学子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成为上海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也成为上海大学生的文化品牌项目。我们期待着未来有更多怀有播音主持梦想的同学参与到大赛当中,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自己的力量。


获奖名单

一等奖

戎珈慧 上海戏剧学院

刘施阳 华东师范大学

二等奖

龙彦承 浙江传媒学院

纪小璐 重庆大学

陈瑜潇 华东师范大学

王者 上海师范大学

三等奖

柳怡萍 上海戏剧学院  

陶澍 河海大学

李安邦 中国传媒大学

杨泽骁 南京传媒学院

王纪星 浙江传媒学院

孙婉玉 中华女子学院

孙国山 暨南大学

常博禹 东北师范大学

优秀奖

楼屹 四川音乐学院  

赵晋杰 西安外国语大学

吴效丞 浙江工业大学

汪令涵 南京师范大学  

王艺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张嘉鹏 辽宁师范大学    

王博印 广西艺术学院

单清稚 上海戏剧学院  

邓童桐 华东师范大学

陈斐 福建师范大学

张轩萁 河海大学

优秀组织奖

河海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南京传媒学院

上海戏剧学院

浙江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