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高希均: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建一流社会

发布时间:2025-04-03浏览次数:10





3月26日下午,主题为“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建一流社会”的学术讲座在传播学院212报告厅举行。主讲人,著名经济学家、出版家高希均结合自己读书、教书、写书、编书、评书、选书、出书的经历,为传播学院和出版学院的学生们带来了内容丰富的思想盛宴。


年届90的高希均教授把自己的求学、研究和出版生涯大致分成了三个30年,分别对应着“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和“建一流社会”三个阶段。高教授以“读书是对抗精神贫穷的武器”为开篇,强调一流书籍需兼具知识性、启发性、实用性、激发创意、探索心灵、提倡人间长情与大爱等特性。他指出:“只读母语书的人,终将是‘村落公民’”,因而呼吁同学们以多语言阅读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让好书成为“与智者对话的终身伴侣”。



针对“如何做人”,高教授提出“先做对人,才能做好事”的核心准则,并提炼出“一流人”的五大特质:在做事上能专注、出色、有原则,在做人上能敦厚、谦和、有诚信,态度上能不争、不贪、不献媚,在品德上能有格、有节、有分寸,在见解上能有创意、有包容、有执著。他以“天下文化”40多年“不出一本坏书”的坚守为例,强调“whenever in doubt, stop”的底线意识——面对诱惑或疑虑时,坚决“不写假话、不做违心事”。


上世纪80年代,高希均教授在中国台湾创办《天下》《远见》杂志和“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深耕出版事业,传播先进理念,推动构建书香社会。40多年来,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先后出版了5千多种人文、科技、财经等方面的图书。在讲座现场,高希均教授向学生们展示了他自己已经出版的33部著作的汇编宣传册页,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力行女士也向学生们介绍了“天下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为推动社会持续进步所做的努力。


讲座互动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提问最集中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当下快节奏的时代保持自我定力。高希均教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强调了做人是做对事的基础;人生的终点不是死亡,而是与好书绝缘的那一刻,人生的起点也不是诞生,而是与好书结缘的那一刻;秉持坚定的意志,下对心、用对力、做对人,才能为构建一流社会做贡献。讲座最后,他把自己长期以来所倡导和践行的理念跟学生们做了分享: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此次讲座是出版学院“出版大视野”讲座的第一讲;未来,出版学院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搭建学生和业界人士的交流平台,着力培养兼具人文素养、技术能力与市场视野的复合型出版人才。



END


文字|候阳 刘惠凤

图片|王相鹏 常果

编辑 | 陈佳琪

审核 | 杜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