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新闻实践 | 以诗歌会友 话实践硕果

发布时间:2024-07-02浏览次数:10

        当最后一场青春诗歌会落下帷幕,传播学院暑期新闻实践活动的三大重头戏直播均圆满完成,各小组的报道工作也接近尾声。7月2日上午,传播学院师生统一离开榕江,返回上海。在颇具难度与挑战的三场直播,和无数深入基层、走街访巷的采访工作中,传播学院学子不断突破自我,锻炼业务能力,也展示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7月1日下午15:30,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师生、贵州大学师生和榕江青年朋友在乐乡村齐聚一堂,举办“青‘村’之歌迎七一——庆祝建党103周年青春诗歌会”,向党的103周年生日献礼,展现新时代青春风貌和时代力量。上海电视台“看看新闻Knews”和榕江发布全程直播青春诗歌会,总观看人数近3万。

        此次诗歌会涵盖原创诗朗诵、民族乐器串烧、侗歌合唱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参演者不仅包括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与贵州大学的师生,还有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传唱人杨想妮、榕江县融媒体中心主播杨辉、榕江粟芳安乐小学学生等榕江当地群众。诗歌会汇聚了传播学院师生在暑期新闻实践中的所闻所思,也融入了榕江人民与贵大师生的热情友爱。

图片

扫描二维码即可回看直播

        青春诗歌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吕新雨老师,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于晶老师与贵州大学对外交流合作处处长黄剑教授,乐乡村党支书龙跃波共同为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实践基地揭牌。未来将以基地为依托,继续开展田野中国调研工作,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现实养分。

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乐乡村举行

        青春诗歌会选于青山围抱、碧水环绕的乐乡村党群服务中心楼前举行,演出正式开始前,姣银魅影组、办报组、热成像组等多个小组在预热环节中陆续登场,分享和展示本组暑期新闻实践过程中的丰富成果。姣银魅影组还将作品印制为易拉宝海报,布置在演出会场四周,让诗会更添一分侗族文化的独特韵味。


办报组第七期日报成果

        一首清新活泼的歌曲《上春山》,开启了青春诗歌会的序幕。随后,音诗画小组全体成员走上舞台,将实践成果诗歌MV《我在榕江有首诗》排演为大气磅礴的集体诗朗诵。以诗会友的还有《“夏小传”说贵州榕江》创作组和贵州大学师生团队,大家将榕江之景、村超之乐、人文之美融入诗中,传达对榕江真切而深厚的感情。

图片

传播学院师生与贵大教师集体朗诵

《我在榕江有首诗》

        古雅淳朴、多姿多彩的侗族文化也贯穿诗歌会始终。几曲传承古韵的侗歌串烧、一首饱含真情的《回榕江》,道出榕江人民喜迎八方来客、传播民族文化的美好愿景。传播学院学子更自发组成场下“应援团”,以热情高涨的欢呼喝彩表达对榕江人民的友爱与感谢。

图片

榕江粟芳安乐小学学生表演

        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Z世代”与侗族音乐的“双向奔赴”。传播学院的同学们换上传统侗族服饰,与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传唱人杨想妮一同演唱《侗家姑娘》,还让吉他、电子鼓和琵琶来了个和谐的碰撞。“留给我们排节目的时间非常紧张,但在民歌中融入不同的乐器,还是很‘别具风味’的”,2022级新闻学专业本科生林超婧回忆起排练时光,兴奋地将其形容为“这就是我和我的贵州朋友们在玩乐队”。

图片

音乐采风小组与侗族音乐教师杨想妮共同演唱

        精彩演出背后,其实也有不少突发状况。从潮湿气候中话筒设备无故失灵,到直播半程雨点淅沥的天公不作美,无不让人心里捏着一把汗。但在全体师生的配合、主持人们的默契应变和媒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直播得以顺利进行。最终,青春诗歌会在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悠扬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全体在场中共党员与党旗合影,一同表示对党的祝福,向党致敬。

图片

诗会结束后 参会师生与当地群众合影留念

图片

全体在场党员与党旗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