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四力,促提升 | 传播学院暑期“四力”实践活动作品展(十)

发布时间:2023-11-09浏览次数:38

  今年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宣传部新闻处、部校共建新闻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3年度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大学生暑期“四力”实践活动,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十余名同学参与了此次实践活动。暑假期间,同学们到各区融媒体中心所属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两微一端、出版物采编岗位实习锻炼,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脚力、眼力、脑力和笔力,提升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的能力。 


院长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我要对你们参加暑期“四力”实践活动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你们能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和实践,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这个暑期,你们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全面提升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积极参与,勇于挑战,不怕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成长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将对你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院院长 王峰


徐雅楠同学实践作品

采写作品

暑期消费季,“多巴胺”普陀长啥样?一场“派对”告诉你→

“绿色合伙人”惊艳亮相,普陀区“节能宣传周”正式启动

听取居民建议,普陀这里让闲置变“废”为“宝”

视频作品

上海首站,就在普陀,暑期亲子打卡地!


徐雅楠同学实习心得

  暑期接近尾声,我在普陀融媒体中心的实习也画上了句号。在这里,我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有机会去践行书本上的新闻知识,去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真正感受到记者这个职业的辛苦和魅力,寻找新闻的意义,并通过新闻实践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在实习期间,我收获了成长、经验和珍贵的情谊。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最深刻的一个感悟就是好的新闻要贴近群众。体察民情、关注民生,替老百姓说话,办事,这是一个记者的职业道德所在。社区服务、改造和建设......这些活动都与基层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身处基层报道一线,记者不仅要写出民生大局,更要写出生活的烟火气和人情味。只有实地去感受、去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写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好稿子。

  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我也发现了自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随机应变能力。在出新闻现场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到的情况,事件的走向或许无法与我的预期完全一致,所以新闻工作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及时去应对随机出现的突发情况。在这个方面,我的经验不足,还需要继续磨练。

  没有经历,就没有成长。对于记者来说,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只有亲自去实践,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手中的“武器”,帮助自己也帮助他人。总而言之,非常感谢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体验记者的生活,深入融媒体中心生产一线进行新闻采写等活动,积累经验,同时促使我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从业者的方向不断努力。坚实的脚力、明亮的眼力、睿智的脑力、深耕的笔力,也引领着我坚持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提升专业能力,为基层报道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