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院图书资料室
位于传播学院106室
是同学们的知识补给站
紧跟媒体前沿发展的步伐
传播学院图书资料室的书籍
也在不定期上新中
接下来
传播学院公众号将分期推介新上架书籍
欢迎大家打卡借阅!
新书速递
出版者说
作者:聂震宁
出版社:三联书店
作者曾经是一位作家,机缘巧合,他又成了一位文学编辑;继而为著名文学出版社和出版集团的掌门人,成为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出版经营专家。然而,他始终至为感兴趣的是出版物的文本内容及其出版价值。他坚持认为“对编辑出版业的研究,决不能脱离对出版内容的研究”。多年来,他通过为许多书刊写作序跋,表达对文本内容的关注和推崇;通过出版业务随笔的写作,表达坚守文化本位的鲜明态度。本书为其序跋及随笔作品选编。所选作品,大都别具一格,老道耐读。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编辑出版家的文化情怀和专业境界。
陈昕出版思想评传
作者:郭泳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陈昕出版思想评传》以出版人陈昕为传主,书写了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和坚守。陈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时俱进,敢于在编辑工作中弄大潮,对出版行业进行内容创新和产业融合,走出一条产业化、信息化、集团化的道路,从而将中国的出版行业与国际接轨。 郭泳从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世界出版行业的转型、出版行业的中国特色、出版人的使命以及陈昕思想的师传等多个维度,对陈昕出版思想的萌芽、成长、成熟、升华等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解析,生动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时代气韵的中国出版人形象。
书籍设计
作者:杨仁敏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书籍设计》是一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艺术设计专业示范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关于书籍设计新理念、书籍设计的起源与发展、功能与分类、风格和表现形式、书籍设计具体流程、书籍结构样态与构成、板式与插图设计、优秀设计作品选等内容。《书籍设计》主要是为我国高等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在职的年轻设计师们编写的,他们将是下个世纪中国设计领域的主力军,是中国设计界的未来与希望。《书籍设计》的编写力求融科学性、理论性、前瞻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观点明确,深入浅出,图文结合,可读性、可操作性强,可作教材参考及自学之用。
平台革命
作者:杰奥夫雷G.帕克
马歇尔W.范·埃尔斯泰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平台革命》一书从网络效应、平台的体系结构、颠覆市场、平台上线、盈利模式、平台开放的标准、平台治理、平台的衡量指标、平台战略、平台监管的10个视角,清晰地为读者提供了平台模式最权威的指导。硅谷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曾经说过:“软件正在吞食整个世界。”而《平台革命》进一步指出:“平台正在吞食整个世界”。以平台为导向的经济变革为社会和商业机构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包括创造财富、增长、满足人类的需求,同时,成功和失败的标准被重新定义。本书将帮助新进入市场的创业者、传统企业的管理者、互联网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驾驭这个充满挑战的新世界,让每个人成为平台赢家。
引爆社群
作者:唐兴通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社群已经被公认为是这个时代的商业新形态,原有的商业逻辑和方法被颠覆,新的基于社群的商业体系和规则亟待构建,今天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为此而努力,都在摸索中前行。本书提出的“新4C法则”为社群时代的商业践行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有效的、闭环的方法论,第1版上市后获得了大量企业和读者的追捧,“新4C法则”在各行各业被大量解读和应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被公认为是社群时代通用的方法论。
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
作者:王志毅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王志毅著的《文化生意--印刷与出版史札记》主要讨论了商业力量在中西方出版史上的作用,采用了比较的视角,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出版史研究成果进行综合提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国内学者对早期中国出版史的研究更多侧重于图书史本身,对商业化的作用以及图书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的讨论相对较少,本书试图对此作一些尝试与探索。
中国近现代出版产业化进程中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1899-1945)
作者:张国伟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借助传播学和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将研究视角放回到历史语境中,分析彼时新式传媒如何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群体,怎样刊载呈现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社会情境下,如何出版发行马克思主义著作,以及社会规则对马克思主义著作出版的影响,以此考察作为文化现象和产业形式的出版与马克思主义著作及其思想在中国传播之间的关联和互动。在大量阅读、梳理1899年至1945年有关马克思主义著作书刊出版史料的基础上,本书重新呈现了以若干经典著作为代表的中译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不断被引入、传播的历史过程,考察了传媒与早期思想传播者的关系,出版形态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影响,各种出版机构的出版发行活动,社会环境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影响等内容。通过对此类图书在当时中国不同的社会环境下出版、发行、流通和阅读等一系列环节的重新呈现和分析,把对思想传播的研究转化为对图书著作的传播研究,从而探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如何形成改造社会的重要思想力量。
书里书外:张元济与现代中国出版
作者:柳和城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书里书外(张元济与现代中国出版)》为作者柳和城三十余年从事“张研”及出版史研究,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作品汇辑。前冠以序(张人凤撰)、自序。全书共分五卷。卷一,收录有关张元济生平、思想及重要出版成就专论8篇;卷二,收录张元济各时期主持书刊出版以及历史文献收辑考证33篇;卷三,收录作者参与编著《张元济年谱长编》期间,所见谱主新史料杂谈22篇;卷四,收录张元济友朋交往探讨20篇;卷五,收录“张研”与商务馆史研究商榷15篇。另附照片、手迹与书影若干。
圈外编辑
作者:都筑响一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探寻世界各地古怪珍奇景点;收集死刑犯临刑前写下的诗句;报道日本本地嘻哈歌手;走访上百个东京普通人狭小公寓诠释“Japanese Style”;拍摄每个日本人都去过却不被设计界理睬的“情人旅馆”内部装潢……捕捉主流之外的怪诞景色,挖掘日常而不平常的人间故事,当代日本极具独立精神的自由编辑都筑响一,从杂志记者到做书编辑,他拒绝乏味,打碎常规,只做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怪招迭出,特立独行。 “白费功夫的编辑会议”“不要跟同行喝酒”“就算碰不到也要伸手”“不把东京放在眼里”……毒舌且有冲击力的文笔背后是对人间的温暖观察,剑走偏锋的编辑生涯是对主流社会与体制的不妥协。 这本书是一趟出人意料的奇异阅读之旅,更是一段洒脱、真实、痛快的编辑传奇。
书香处处
作者:范用
出版社:三联书店
“为书籍的快乐时光。”全书以“爱书人”“出版人”“三联人”为主要线索,勾勒出范用为书籍快乐而神奇的一生:前三部分是关于范用从小爱书、读书、编书,进入读书生活出版社后的过往;第四、五部分是范用与书友、师友的交往;第六部分是范用自己的“书时光”——多是他为所著、所编、所爱图书写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