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进课堂第六季 | 臧熹:“精耕细作 注入灵魂”,做有品质的创作者

发布时间:2023-12-16浏览次数:231

按语

自2018年起,我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节目主持概论》开辟全新板块,邀请身处一线的优秀节目主持人和新闻主播走进课堂,以半讲座半访谈的形式分享实务心得、讲说行业动态,以扩充节目主持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11月,“主持人进课堂”如期回归,第六季的开讲嘉宾深入浅出讲述广电行业动向、描摹媒体从业经历,从主播台前的直播报道到面向国际受众的跨文化表达,从细致的作业讲评到独到的经验交流……主持人们基于各自的节目品牌和创作体会,为同学们展现热情与专业、传授真知与技能。


  2023年11月14日上午,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臧熹应邀走进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围绕“全媒体短视频的出镜报道和内容创作”这一核心主题,与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同学们展开分享与交流。本次讲座由传播学院陈虹教授主持。

上海电视台主持人臧熹走进课堂

  在细致观看了同学们提交的出镜主持视频作业之后,臧老师首先表达了对大家的肯定,鲜明的个人特色、不落窠臼的关注倾向以及“z世代新青年”极富活力的表达方式在大家的短视频创作中均能体现。他期望同学们珍惜并严肃对待每次出镜报道或主持实践的机会,除了打磨表达技艺,更需反思:内容为王的创作环境下如何做到既保有自身特色又能体现专业水准?他寄语同学们不与迎合流量的低质创作为伍,而应遵循信息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心理,在自己关注的内容领域全身心投入、精益求精产出。

  引导同学们思考传统电视节目和网络视听产品的制播异同之后,臧熹老师针对同学们的视频作业进行一对一“诊断”。臧熹老师首先回顾了他的阅片经历,从播讲言语、表达状态、内容主题、视听剪辑、调度设计等角度提炼出同学们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六方面:一是未能体现短视频特征,混淆了记者出镜报道和vlog式短片的概念,形式上虽然部分满足了vlog轻量化、日常化的摄制特色,但内核仍是出镜记者自居的主持式非平视叙述角度,造成讲述方式与节目调性相矛盾,观看体验不佳;二是铺陈太多、入题太晚,节奏把控和环节分配能力仍需强化;抑或是主题不够聚焦、内容过于冗杂,短片充斥着大量与核心内容无关的信息,导致无法体现叙事的重点和特点;三是节目的场景、地点选择不够典型、缺乏代表性,服饰突兀、着装不当、与周遭环境不适配的问题,难以达成更广泛的受众共鸣和观点认同,需要在前期选题策划阶段针对拍摄场地、服化道专门研究;四是视频文案和口语文本不够“走心”,口语表达缺少对细节的描述,遣词造句有失规范,情感抒发未能细致入微,导致观点输出“浮于表面、难入人心”;五是拍摄技巧的运用不够熟练,大多同学的作品中画面抖动严重、镜头摇晃剧烈,缺失对细节的捕捉和特写镜头的呈现,后期剪辑制作也需要重点关注声画是否协调和二度创作是否合规等问题;六是主持方式和表达状态过于“端庄”,语气语态不够亲和,出镜用语有些书面化、不够通俗易懂,均易造成与观众的疏离。

  随后,围绕视频作品中的不足之处,臧熹老师与大家逐一交流并提供了针对性的策略供同学们在日后的主持实践中“对症”改进。臧熹老师提示同学们在正式创作前要考虑几个问题:平台——我的作品在什么平台传播?新媒体平台与传统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之间有何区别?主体——我的角色是什么?说什么适合我?为什么听我说?受众——我说给谁听?我应当触动谁?他们需要什么?我的作品能为受众提供何种价值?从创作的底层逻辑上分析,当前媒介深度融合趋势下的内容生产和传播环境变革显著,呈现出“移动互联、垂直细分、新型分享、素人主角、用户至上”的特征。信息分发和知识分享已经由传统广电时代具有仪式感的“共享到分享再到独享”,发展到现如今以个人移动终端为媒“先独享再分享最后共享”的格局。而当前的网络表达标准和主导力量由普罗大众指定和掌控,而非官方和传统平台媒体。这昭示着创作者要把握内核,关注到制播方式和传播渠道虽然发生变化,但既有的传播规律仍是不变的创作指南。开展精细的策划和完备的案头工作,细密考虑用户的认知层次、尊重受众的接受状况,视频创作应当关注具有公共属性和讨论空间的“热点”,熟悉网络梗文化并合理巧妙地植入视听文本之中,并将互联网思维和“利他”的用户思维融汇贯穿内容创作的始终。

臧熹老师讲评同学们的视频作业

  除了担任电视新闻主播,耕耘在主持一线,臧熹老师还拥有互联网平台内容创作和运营的经历。作为一名“知识区up主”和“跑步爱好者”,他专注于航天领域的知识科普和健身运动的日常分享,并保持着稳定的更新频率和受众互动模式。结合自身经历,他谈到互联网短中视频的创作经验实际上能对节目主持和创作的技能学习起到反哺作用,网络平台短视频为先的创作形式和垂直细分化的题材是与网络受众群体的视听习性和接受心理高度关联的。而短视频本身也是全媒体主持和出境报道移动端的重要呈现形式,这要求内容创作者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媒体平台主持报道的基础能力,还需培养移动化、视觉化短视频的创作技能。而网络媒体平台五花八门,创作者则首先需要识别平台间的不同定位和功能特征,再根据平台、受众的差异予以匹配相应的内容生产策略,并在出镜主持、体裁题材、摄制风格等方面服务于独到观点的输出、有价值内容的表达,而更深层次的要求则是做到主持人或创作者的人格与节目调性相统一。

  最后,陈虹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学习臧熹老师分享的真切感悟,在全媒体视听朝向精品化、主流化、精细化转型的同时,要了解当前传播格局、把握个人发展机遇,努力将自身能力素养对标行业的现实需求。学习臧熹老师始终保持对专业的热爱和对感兴趣知识的求索热情,在自己的专属领域精耕细作,持续打磨,久久为功,成长为会触类旁通且能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又高效全能的新生代创作者。

课后臧熹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主持人进课堂”是《节目主持概论》课程特别开设的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邀请上海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走进课堂,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行业动态、前沿信息以及职业经验,为同学们的未来发展助力!“主持人进课堂第六季”既承继原有成熟的半讲座半访谈模式,又积极与课程中的新内容、新主题、新模块接轨。借一线传媒人之力,窥行业实景,拓学生视界,促产学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