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2023年度“新时代的中国”国情教育系列讲座第四讲于11月14日举行。本场讲座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主讲,讲座题目为“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发展”。王振带领同学们从整体上了解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同时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个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师生们以及上海市16个区融媒体中心采编人员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国情教育讲座。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广播电视专业硕士在212报告厅全程聆听本次讲座,同步参与国情教育活动。
在120分钟的讲座中,王振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江三角洲一体发展”为主题,带领同学们整体上梳理了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情况,同时聚焦长三角地区,就长三角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王振首先为大家梳理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历史脉络和整体情况。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到1999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越来越成型,越来越完善。
以此为基础,王振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新发展阶段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位”三个话题进行了详细讲解。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差异大的大国。因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党中央始终在实事求是地根据中国具体国情,逐步规划着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区域发展战略和空间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区域协调发展,由三大流域战略、四大板块战略和四大增长极战略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已经形成。
何谓“新发展阶段与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王振认为“新格局”基于四个背景:其一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二是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其三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在发生深刻变化;其四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于此背景,王振认为需从“打造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完善多层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体系”“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创新”“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五个战略模块入手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最后,王振聚焦长三角地区,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方位”进行了展开讲解。王振从“更高坐标的区域定位”“更紧密的区域合作”“更协调的区域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概括。他指出,为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相关任务,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突破行政壁垒,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新机制。与此同时各个城市应扬其所长,优势互补,凝聚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将发展的红利为民众所见所享。
听课心得
王振教授带来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讲座让我感悟颇深,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城市群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长三角地区汇聚了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推动区域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协同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区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通过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人才流动等合作,可以促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间的协同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最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江苏、浙江等发达地区,通过一体化发展,可以形成更大的经济规模和市场空间,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总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群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未来在政策和实践层面能够更好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广播电视硕士研究生王亚成
这次讲座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王振教授深入浅出的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措施与成就,也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我国在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未来一阶段内的增进区域一体化的主要路径。王振教授谈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充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江南水乡特色,推进一体化主要从区域城乡融合、生态之城建设、生态流域性治理三方面着力,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王振教授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理解为:更高的战略性、突破性和引领性,要探索形成区域紧密合作的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同城化建设、统一大市场建设和科技创新策源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示范和引擎。作为一位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子,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国家建设与发展动向,多了解相关政策,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期能够为城市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推广等贡献自己的力量。
——华东师范大学2023级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李梦迪